一個地方,太和平了,是不是就有點世外桃源的味道?太寧靜了,是不是也有點脫離塵世的異樣?那麼,如果一個地方太漂亮太潔淨了呢,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我想,這些問題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難以回答的,不是我們不想回答,而是因爲我們幾乎不存在產生這種體驗與感受的客觀前提。在新西蘭人所享有的“和平”、“寧靜”、“漂亮”、“幹淨”之外,還應該再加上一個詞彙——“富裕”。人均收入達到3萬美元,不是完全稱得上富足了嗎?
我在新西蘭逗留的那些日子,曾經認認真真地觀察過思考過,如此優越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會給居住在這裏的人們帶來一種怎樣的心態與素質呢?經過一番考量,我“發現”:優越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與新西蘭人的心態與素質,並不是一個先有我後有你的關係,而是一種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真正的有機的和諧的互動!正是在這種良性互動中,新西蘭人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人文心態。我覺得,對這種心態隻用一個詞就足以囊括。這個詞就叫“珍惜”。
他們珍惜家園——
雄偉峻拔的火山、終年不化的冰川、一望無際的鬆林、遼闊無垠的牧場、冒著水汽的溫泉、洶湧的瀑布、金色的沙灘和卷著雪浪的海峽,蒼鷹海鳥在翱翔,海豚海豹在尋食嬉戲打鬧……這幾乎是新西蘭從南到北隨處可見的景觀。這裏的人爲之愉悅也爲之驕傲。所以在新西蘭公路上總有一種很特別的交通標態,“提醒”您到此可以停車、小坐、瀏覽、照相。當然,隻要您的膠卷和記憶卡內存足夠就行。對於這個不用選外景就完全可以滿足拍攝《指環王》這種大片的國家,公眾對其自然環境和大氣純淨度的愛護真是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由此,新西蘭成爲了全世界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要繳納牲畜排放穢氣稅的國家。當地人把它簡稱爲“屁稅”。可笑嗎?
他們珍惜勞動、崇尚節儉——
新西蘭是發達國家,公眾生活很富裕,但他們持家過日子卻非常節儉絕不奢華。其“會過”的水平在我們中國人看來簡直就像莫裏哀喜劇中的吝嗇鬼阿巴公、巴爾紮克筆下的葛朗台。他們從不丟棄任何一件可用的東西,即使自家不用也要擺到跳蚤市場去,供眾人拾遺補缺。我在那裏看見過塌陷的沙發、雙缸洗衣機、有裂口的咖啡杯、用過的CD盤磁帶。而在他們的農貿市場,三個土豆兩根黃瓜的小包裝更是隨處可見。就連上學的中學生大學生們每到期末或開學前,也都要忙著在電腦上查尋買賣舊課本舊教材的信息。這樣一來,愛惜書本,也成了新西蘭學生不教自會的好習慣。竊以爲,珍惜錢財其實就是珍惜勞動,崇尚節儉其實就是崇尚文明。不對嗎?
他們珍惜和諧。
對曆史和諧,就要勇於麵對曆史的汙點,坦釋曆史的積怨。占人口80%的歐洲後裔對當地的土著毛利人總有一種曆史負疚感,總覺得自己的先人在踏上這片土地時留下了不光彩的足跡。因此,無論在稅收還是在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事業上都給予毛利人極大的優惠,甚至在國賓禮儀和對外活動(如參展上海世博)時也要加入大量的毛利文化色彩。毛利人非常特殊和別致的碰鼻禮,是歡迎國賓時不可缺少的禮節。新西蘭航空公司的標誌也是鮮紅的毛利圖案。就連國家曆史博物館的大廳裏,也用聲光電的方式再現了殖民者與毛利人簽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展板的畫麵背景是熊熊烈火,畫外音是槍炮聲和土著人的哭喊。敢於承認錯誤也是一種充滿理智的文明,盡管犯錯誤的年份是170年前的1840年。
對社會和諧,就要限製權力的膨脹和可能的濫用。新蘭西連續多年被評爲世界最廉潔的國家,絕不是浪得虛名。普通公眾可以隨意到總理私人果園去采摘,並且可以與總理隨意拍照留影,這也不是什麼突發奇想的高官作秀,而是一種尋常事。
對今天和諧,就要維護人際的誠信。我和幾個朋友相約到南島去玩,要租一輛汽車代步。租車行的老板是位女性還帶著一個有點殘疾的孩子。先驗車後交鑰匙,然後就上路了。兩天後,當我們返回時,那家租車行的門已經關了,隔著玻璃窗看,裏麵空無一人。沒法交車,怎麼辦呢?這時我發現窗上有個小貼士,上麵寫著:“我不在,請把鑰匙放在窗內的桌子上,謝謝!”我有點犯蒙,這能行嗎?放在那裏,如果來個什麼不軌之人,不是一伸手就……朋友笑著拍拍我的肩說,不會有事的,放心吧,這是在新西蘭。
於是,我永遠記住了這句話——“這是在新西蘭”。
新西蘭,是毛利語“白雲飄蕩的地方”。我祝福你像白雲一樣永遠高朗而純潔。
責任編輯/張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