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紙幣——交子與會子1(2 / 3)

笨重值低的鐵錢阻礙著商品貿易的發展。於是,在信用、契約關係日見發達的情形下,宋代出現了人類曆史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此外,宋代朝廷經常與遼、夏、金有軍事衝突,軍費和賠款開支很大,也需要發行交子來彌補財政赤字。

上述情況表明,北宋的商品經濟十分活躍,日益發達的商品經濟需要貨幣量的高度增長,而北宋的銅礦開采不能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鑄幣需要。這樣,交子便應運而生了。

交子的出現,便利了商業往來,彌補了現錢的不足,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的一大業績。此外,交子作為我國乃至世界上發行最早的紙幣,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紙幣印刷技術有著重要意義。

[旁注]

楮紙 是用楮樹皮製作的紙張。世界上最早的貨幣“交子”就是用楮紙印製的。唐宋時期,成都楮紙不僅用來印紙幣,官方和私人文書、券契、書籍也都采用楮紙。

桑皮紙 古時又稱“漢皮紙”,起源於漢代。其以桑樹皮為原料,故稱桑皮紙。這種紙紙質柔韌而薄,纖維交錯均勻,色澤潔白,紋理美觀,墨韻層次鮮明。輕薄軟綿,拉力強,紙紋扯斷如棉絲,所以又稱為“棉紙”。

國子監 是我國我國古代教育體係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宋設西京國子監、東京國子監,增轄武學。宋代國子監也屢易其名,有時稱國子監,有時稱國子學,其職能具有二重性,一是作為官學最高管理機構;二是就學的最高學府。

雕版 傳統雕刻以杜梨木、棗木、紅樺木等作為版材。將木板鋸成一頁書麵大小,水浸月餘,刨光陰幹,搽上豆油備用。刮平木板並用木賊草磨光,反貼寫樣,待幹透,用木賊草磨去寫紙,使反寫黑字緊貼板麵上,即可開刻。宋代雕版印書風行,有官府刻書、家塾刻書。

銅版印刷 銅版印刷在凸版印刷、包裝印刷、電化鋁燙印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其製版工藝較內複雜,要製好一塊符合印刷要求的印版,必須熟悉其工藝和對每一環節操作嚴格把關,否則易產生質量的事故。南宋曾用銅版印製過紙幣“會子”。

鐵錢 是以青銅鑄幣為主幣的我國封建社會貨幣與商品經濟的矛盾相對尖銳化時期的產物。但不同的時期,鐵錢產生的原因,也有其特殊性。如在宋代,因為銅鑄幣無法滿足商品市場對貨幣的需求量而鑄造鐵錢。

[閱讀鏈接]

宋代印刷業發達,與畢昇關係很大。

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時,為了提高效率,他準備了兩塊鐵板,組織兩個人同時工作,一塊板印刷,另一塊板排字;第一塊板印完,第二塊板已經準備好了。兩塊鐵板互相交替著用,印得很快。

畢昇把每個單字都刻好幾個;常用字刻20多個。碰到沒有預備的冷僻生字,就臨時雕刻,用火一燒就成了,非常方便。印過以後,把鐵板再放在火上燒熱,使鬆蠟熔化,把活字拆下來,下次再用。這種膠泥活字,被稱為“泥活字”。

交子的私辦與官辦

宋代交子在使用越來越廣泛的情況下,有了統一的麵額和格式,慢慢為大家所接受並作為支付工具使用,從而具備了信用貨幣的特征,逐漸演變為鑄幣的符號,成為了真正的紙幣。

隨著交子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許多商人聯合成立了專營發行和兌換交子的交子鋪。待朝廷逐漸掌握了交子的運作規律之後,就改為官辦,稱為“官交子”。

宋代在各地設立交子分鋪,專為攜帶巨款的商人保管現錢業務。由於交子鋪戶恪守信用,而且所印交子有一定的防偽功能,所以逐漸贏得了信譽。直接用交子來交易的生意範圍擴大,使交子逐漸具備了信用貨幣的性質和職能。

隨著有統一麵額和格式的交子應運而生,進而走向市場流通,交子便真正成了貨幣。最初設立的交子鋪因為尚未得到朝廷認可,因此稱之為“私交子”,即史書中說的“私為券,以便貿易”。

在私交子大行其道的時候,也伴有問題發生。那就是少數唯利是圖、貪得無厭的鋪戶進行金融欺詐,自製交子導致問題叢生。

為了遏製金融欺詐的逆流,北宋朝廷對交子鋪戶進行整頓。

朝廷任命張詠為益州知府,張詠是一位廉潔愛民,有遠見卓識和強烈使命的優秀官員。他獨具慧眼,認識到益州民間創造的這種紙幣印製的貨幣代用品,是亙古未見的絕妙發明,它使用方便,便於攜帶,成本低,可大量製造,資源幾乎是無限的。

隻要嚴格管理,好好利用,對遭受戰亂的益州經濟恢複和發展,乃至全國經貿都會發揮無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它的優越性是無可比擬的。

於是,張詠從眾多交子戶中,精心遴選信譽良好,財力雄厚,以王昌懿為首的16戶,作為官方認可,支持保護的交子特許經營戶。要求16戶嚴格監督管理私交子的印製、發行、運營,保證自由交換和隨時兌現。這樣,私交子的發行取得了朝廷認可。

交子在16戶富商主辦之前,是由民間一些小的商家私自發行的,他們發行的交子比較零散,沒有統一的形製,和普通收據類似。這種交子蓋有商號的印記並有密押等,可攜帶鐵錢的數目填寫金額。

發行交子的目的是為了代替鐵錢,行使方便。鐵錢持有者可持鐵錢到發行交子的商號換取交子,然後到市麵流通。任何交子持有者,都可拿交子到發行交子的商號兌換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