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紙幣——交子與會子1
交子是北宋發行的紙幣,先是私鋪發行,後來作為官方法定的貨幣流通。交子是我國最早由朝廷正式發行的紙幣,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紙幣。
紙幣交子比金屬貨幣容易攜帶,可以在較大範圍內使用,有利於商品的流通,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會子是南宋時發行的一種便錢,即彙票、支票之類的票據。南宋會子發行初期,由於朝廷措施得當,發行謹慎,尚能維持其幣值,後期則發行額大幅上升,導致其本身價值下跌,最後完成了其曆史使命。
北宋交子的產生
我國北宋時期四川成都出現的紙幣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紙幣。因此,我國是世界上使用紙幣最早的國家。
我國宋代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這絕非偶然。因為在當時,居於世界先進地位的宋代,已經具備了製造交子的條件,也就是得益於當時先進的印刷技術與繁榮的經濟。
交子最初隻是一種代替貨幣交易的信用憑證,即代金券。存款人把金屬貨幣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桑樹葉做的紙質的卷麵上,再交還存款人。
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就是交子。
北宋紙幣交子的問世,既離不開紙,更離不開印刷術。實際上,造紙和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兩大發明。北宋時期的造紙術與印刷技術水平都有相當大的提高。
在宋代,各種加工紙品種繁多,用途日廣。當時的楮紙、桑皮紙等皮紙和竹紙特別盛行,消耗量也特別大。造紙用的竹簾多用細密竹條,這就要求紙的打漿度必須相當高,而造出的紙也必然細密勻稱。
以前在唐代用澱粉糊劑做施膠劑,兼有填料和降低纖維下沉槽底的作用。宋代則多用植物黏液做“紙藥”,使紙漿均勻,常用的“紙藥”是楊桃藤、黃蜀葵等浸出液,從而取代了唐代的澱粉糊劑。
宋代的印刷業十分發達,全國各地到處都刻書。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經》,刻版13萬塊;北宋朝廷的朝廷教育機構國子監,印經史方麵的書籍,刻版10多萬塊。從這兩個數字可以看出,當時印刷業規模之大。
宋版書以印刷精致而聞名,宋代雕版印刷的書籍,現在知道的就有700多種,而且字體整齊樸素,美觀大方,後來一直為人民所診視。
宋代的雕版印刷,一般多用木板刻字,但也有人用銅板雕刻。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北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刷廣告所用的銅版,可見當時也掌握了銅板雕刻的技術,成為我國古書中的珍品。
隨著後來交子的發行,防止別人偽造的問題,也相應地出現了。所以早在私商印行交子的時期,就采取一係列防範措施。加之交子的發行量大,因此,木版印刷後來也終於被銅版印刷所取代。
具備了技術條件還不行,還需要具備經濟條件,交子出現在北宋,正是具備了這兩個條件。
宋代開國時,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來藩鎮割據和宦官亂政的現象,采取重文輕武的施政方針。宋代是我國曆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之一,儒學複興,社會上彌漫尊師重教之風氣,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終宋一代沒有嚴重的宦官亂政和地方割據,政治動蕩在曆史上也相對較少。
政治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宋代的經濟文化發展與繁榮其規模是空前的,農業,手工業,製瓷業,造船業等都十分繁榮。
四川地區自唐、五代以來,就是新興的手工業印刷業的中心地區之一。四川地區有雄厚的印刷業基礎,這正是大批量生產交子的技術條件。
宋代,成都楮紙銷量和影響力甚至超過麻紙。究其原因:一是楮紙工藝日臻完美;二是成本低於造麻紙。
麻既用於造紙,也是織布原料,宋代朝廷在四川采取先支付布錢給百姓的所謂“和買”方式,盡量多收購麻布,鼓勵百姓多織麻布,以供士兵的春衣。於是用麻作紙料的數量大幅減少,麻的價格也隨之上漲。
相反,造楮紙,在將楮樹皮剝下用於造紙外,其餘的則當做柴火,足夠煮樹皮之用,可謂兩全其美。
交子之所以首先出現在四川,也與當地流通的鐵錢有關。北宋開國前後,四川通行的是鐵錢。鐵錢體重值小,買賣交易用錢量大。
大鐵錢每千枚重12.5千克,小鐵錢每10貫重32.5千克。買一匹絹,需用20000個小鐵錢,重量共達65千克,得用車載驢馱,極為不便。於是便出現了交子。
此外,成都是重要的經濟重地,而且蜀漢通往外界的道路又異常崎嶇難行,因此客觀上需要輕便的貨幣,這也是交子最早出現於四川的主要原因。交子和鐵錢一樣,都是彌補銅錢在流通領域中不足的措施。
宋代銅錢的標準重量是每貫5宋斤,依一宋斤約為600克計,約折合3000克。小鐵錢每貫約重3900克,大鐵錢每貫約重7200克,如果帶5貫大錢鐵,即約有36千克重,顯然攜帶十分不方便。
由此可見,鐵錢不但分量重,而且幣值低。根據史料記載,當時購買價值一貫銅錢的商品,補充用小鐵錢約39千克;購買價值10貫銅錢的商品,必須用小鐵錢約390千克。
宋代鑄的鐵錢主要有宋元通寶、太平通寶、明道元寶、景祐元寶、建炎通寶、紹興通寶等。
商品經濟的發展,本應創造出優越於銅鑄幣的貨幣,但我國卻在封建社會商品經濟達到空前繁榮的宋代大行鐵錢,這說明當時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極不平衡,自然經濟仍處於朝廷經濟的主導地位,小商品交換仍為商品貿易的主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