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紙幣——交子與會子1(3 / 3)

所以,交於是鐵錢價值的符號,起著紙幣的作用,這一點是很明顯的。

十六戶大的富商主辦時,交子就有了統一的形製。紙質相同、形製統一、印製精美、質量上乘的私交子以嶄新麵貌走向市場,受到商家民眾的歡迎,逐步接受並樂意使用。世界第一張紙幣就此誕生了。

以張詠和王昌懿為首的商戶們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益州人這種曆史機遇和輝煌的貢獻是唯一的。

交子發行後,隨時可以兌現,兌現時每貫要收費30文。交子流通甚廣,特別是每年絲、蠶、米、麥將熟時,商民需要較多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交子,所以這時交子發行量最多。

後來這10多戶富商衰敗下來,資金呆滯,發生虧損,終於不能兌現,交子信用破壞,於是爭鬧不斷發生,最後終於被收歸官營。

1023年,朝廷在益州設置掌管交子流通印製的交子務。交子務建置前後,交子形製大體成型。但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影響巨大的曆史性的創舉。擔當設立官辦交子務,再度發行紙幣重任的,是一位來自河東路的益州轉運使薛田。

薛田到四川益州上任時,他發現民間因鐵錢笨重而用紙券流通交易的現象。獨具慧眼的薛田將流通領域出現的特殊情況上奏朝廷,建議朝廷設立專門的交子管理機構,變交子私營為官辦,由朝廷印刷發行。

薛田的主張幾經周折,曆經兩代皇帝,至宋仁宗時朝,才接受了這一建議,在益州設置了我國第一處官辦交子務隨後發行官交子120多萬貫。

從此,交子成為宋代的法定貨幣,與鐵錢相權而行。朝廷逐漸掌握了交子的運作規律之後,就改為官辦,稱為官交子。

交子務建置前後,薛田為官營交子製訂了若幹措施,交子之法遂大體完備:

一是規定交子務委益州同判,專一提轄,由州保差京朝官一員任監官,後增一員;下設掌典,貼書、印匠、雕匠、鑄匠、雜役各若幹人,廩給各有差。

二是製訂兌界,以兩年為一界,界滿以後界新交子易上界交子;每貫克下30文入官,稱為“紙墨費”。

三是製訂界額和本錢,界以125.6340萬緡為額,備本錢36萬緡。本錢就是現在所說的準備金。

四是交子的麵值定為一貫至10貫,共10種。交子用益州銅印及字大料例、年限、背印、青麵、紅團等印。禁私造交子紙,造者,“罪以徒配”。

官交子發行後所帶來的影響是積極的,重大的。在薛田的努力創造、精心經營下,我國官方紙幣交子的發行流通,不僅僅給百姓在商業貿易中帶來了諸多的便利,朝廷更是獲利豐厚。

官交子發行過程大體是:

先命令私人交子鋪中止發行交子,並把已經發行的交子完全兌換成現錢,然後發行官交子。

官交子也和私交子一樣,依據持現錢人的托付,將攜來的現錢進行調換,把錢數寫到交子票據上,這個票據就是官交子,是由官府交子務發給的。這種官交子同樣可以隨時兌換現錢,不過要求兌換現錢時,也是每貫收取手續費30文。

官交子的發行和流通有以下規定:首先有一定發行限額和流通期限。《文獻通考》說道:“交子,天聖以來,界以百二十五萬六千三百四十為額。”

所謂“界”,就是交子流通的期限,期限一般是兩年或三年,到期更換新交子,調換舊交子。兌界製度是從官交子實行時開始的。

官交子製度的最初實行並不是為了搜括錢財,而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商業及民間周轉支付所需。這對當時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在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旁注]

張詠 (946年~1015年),字複之,自號乖崖,濮州鄄城人,鄄城今屬山東。北宋官員,諡“忠定”。他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被譽為“紙幣之父”。

王昌懿 北宋商人。在16戶富商連保發行交子時,王昌懿是16戶之首,也屬於最早私交子鋪戶之一,在交子運行中發揮作用最大。 有人認為,王昌懿很有可能就是真正的“交子之父”。

薛田 北宋經濟學家。他在擔任益州轉運使期間,上奏朝廷,建議朝廷設立專門的紙幣管理機構,由朝廷印發交子。在他的建議下,在益州設置我國第一處官辦交子務,開始發行了官交子貫。薛田為交子的成功使用、順利發行作出過貢獻。

天聖 是宋仁宗趙禎的年號,北宋使用該年號的時間是1023年至1032年。天聖元年,也就是1023年,北宋發行世界上第一種由朝廷發行的紙幣交子。

[閱讀鏈接]

關於“交子之父”,在學術界有3種說法:

“張詠說”認為,張詠挑選出以王昌懿為首具有相當實力的16戶富商連保發行交子,完成了私營交子官辦化、規範化。

“薛田說”認為,薛田知益州,將交子收歸官辦,創辦益州交子務。

“王昌懿說”認為,王昌懿當時即是16戶之首,也屬於最早私交子鋪戶之一,在交子運行中發揮作用最大。

其實,“交子之父”是誰並不重要,關鍵是經過他們的努力,我國發行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