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乾坤——半兩與五銖2(1 / 3)

天地乾坤——半兩與五銖2

兩漢五銖錢的變化

漢武帝時期鑄行的五銖錢,不但是我國曆史上在秦始皇之後的第二次幣製的統一,而且五銖錢在兩漢期間的變化,也是我國古代貨幣發展曆史上一件極為突出的大事。

從漢武帝時期至漢平帝元始年間120年中,漢代共鑄成錢280億枚五銖錢。這些五銖錢版式與重量雖然不盡相同,但它們都被稱為五銖錢。漢五銖曾經為兩漢的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漢昭帝年間,一切以謹慎守成為主,對外戰爭大致已結束,對內則鼓勵生產,經濟狀況比武帝末年還要好。漢昭帝五銖大小和武帝時三官五銖相同,但重量要比三官五銖輕,一般又比漢宣帝五銖略重。

從書法上看,漢昭帝五銖的錢文“五”字變化較大,一般字形瘦長,“五”字兩邊交筆已變彎曲,兩股末端有明顯的收斂,上下橫有的較長而接於外郭。

“銖”字“朱”字頭方形,“金”字旁呈三角形,明顯低於“朱”字。麵文外郭較窄,但比郡國五銖及三官五銖略低,有穿上一橫或穿下半星記號。銅色深紅,鑄造技術比三官錢略顯粗糙。

漢宣帝時期,吏治清明,四海無事,國泰民安,物富年豐,是西漢的黃金時期。同時對外貿易也很發達,也是西漢發展的最高峰。因此,當時可以說是年年鑄錢,很快發行出去,又很快回流到國庫中來。

漢宣帝末年,國庫中存錢80多億。漢宣帝五銖是漢宣帝在位期間鑄行的。該錢銅質、形製、書體、鑄造均已達到盡善盡美的程度。

漢宣帝五銖錢文筆畫挺拔,給人以清秀超逸之感。“五”字交筆彎曲,上下橫畫超出交筆末端外,“銖”字的“金”頭多呈等腰三角形而低於“朱”字。

此外,當時的五銖錢還有一個特征,就是錢的外郭由外向內作坡狀傾斜。錢直徑有0.25厘米和0.26厘米兩種,最常見的郭厚0.15厘米,寬0.1厘米,重3.5克左右。

在兩漢五銖中這種錢的麵郭最寬。其形製整齊,肉麵光潔,錢內外郭略高於錢肉,薄厚一致。漢宣帝鑄錢以工整敦厚著稱,在西漢五銖錢中地位極高。

西漢後期至漢成帝與漢哀帝時期,社會矛盾尖銳,災荒相繼,幣製也隨之混亂,剪輪五銖就在此時開始出現的。剪輪五銖是幣製混亂時代的產物。

另外,根據考古資料可以推斷,漢代還鑄造過少量的金質五銖錢。

1980年,陝西省鹹陽市土原下發現金質五銖一枚,錢直徑2.6厘米,厚0.02厘米,重9克,麵背均有郭,正麵外郭較背部稍寬,麵穿方正,上有橫畫。

“五銖”兩字小篆書文工整,“五”字交筆處彎曲,上下兩橫較長,“銖”字的“朱”字頭方形,“金”字頭呈三角形,製作精美,色澤金黃,被考古學家稱為稀世珍品。

漢武帝時期的五銖錢在王莽時遭到了全部破壞。在曆史上,王莽是“托古改製”的曆史怪人,所以他的幣製也一定要仿照以及恢複“古製”。

8年間,王莽的貨幣政策出爾反爾,四改幣製,造成經濟混亂,失信於民。這種違反曆史進化的所謂“改製”,對西漢推行已久的五銖錢製產生了不小的破壞作用。

王莽貨幣多次改製是政治、經濟動蕩的反映,但王莽時期的鑄幣工藝卻有相當高的水平。傳世的新莽鑄幣製作精美,錢文纖細,呈“垂針篆”,極為後世所珍視,其中金錯刀之“一刀”兩字金光熠熠,更是難得的珍品。

東漢光武帝重鑄五銖錢,改由太仆屬官考工令主管,郡國也可鑄造。此時東漢所謂恢複的五銖錢既不是西漢的五銖錢,也不是沿用王莽的更始五銖錢,而是完全重新鑄造的“東漢五銖”。

當時西漢五銖久已停鑄,加以盜鑄猖獗,所以馬援主張新鑄五銖錢。它直徑為2.5厘米,重3克至3.4克,邊郭較窄,銅色赭紅,“五”字交筆彎曲;“朱”字頭圓行,中豎兩頭變細;“金”字的點變長。

漢靈帝時又鑄四出五銖錢,稱為“角錢”。所謂“四出”,是指錢幕從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陽文直線到達外部,這可能是為了防止銼磨錢背盜銅用的防範技術。

東漢靈帝中平三年鑄的四出五銖比一般東漢五銖鑄造得要好,錢的重量也要重一些。

四出五銖的直徑為2.5厘米,穿徑約0.8厘米,廓厚0.15厘米,重3.6克至4克。

漢獻帝時,董卓曾經一度執掌東漢大權,他在掌權期間,也曾對幣製進行了變革。

董卓幣製改革的主要措施是破壞五銖錢,更鑄小錢。當時董卓的幣製改革帶有明顯的財產掠奪特征,他取洛陽及長安銅人、鍾虞、飛廉、銅馬等物,盡數鑄造成為小錢。

董卓所鑄小錢的特點是無內外廓,“五銖”兩字很難辨認,因此被人譏稱之為“無文”。該錢堪稱我國貨幣史上最劣質輕賤之小錢。此次幣製改革,是對漢王朝五銖錢製的再度破壞。

[旁注]

漢宣帝 (公元前91年~公元前49年),西漢第十位皇帝,諡號“孝宣皇帝”,廟號中宗。在位期間,察知民間疾苦,躬行節儉,多次下令節省開支,改革吏治,穩定社會局勢。史稱“中興”。

漢哀帝 (公元前25年~公元前1年),劉欣,字和,漢元帝庶孫,漢成帝的侄子。西漢第十三位皇帝,諡號“孝哀皇帝”。在位期間,頒布限田令和限奴婢令之外,還下達了一係列詔令,如廢除任子令和誹謗欺詆法。

王莽 (公元前45年~23年),字巨君,我國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公元8年,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布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製”,其中對幣製多有改革。

光武帝 (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劉秀,東漢王朝開國皇帝,諡號“光武皇帝”,廟號世祖。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位期間,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我中國曆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