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乾坤——半兩與五銖2(3 / 3)

北周靜帝鑄的永通萬國錢,“永通”是永遠通行,“萬國”表示天下萬國。可惜鑄行不到四年,就隨著北周的滅亡而被銷毀。

楊堅於581年在北周稱帝,改國號隋,這就是隋文帝。他曾經鑄行了一種合乎標準的五銖錢,並禁止舊錢的流通。隋代的五銖錢與前代相比,有著自己的特點,也有深刻的曆史意義。

隋代五銖麵文上的“五”字筆畫挺直,與明顯的穿廓豎錢,組成一個橫寫“凶”字形,錢麵外輪較漢五銖錢略寬。錢背外輪內廓肉厚,錢文清晰,形製莊重大方,有上承漢五銖,下啟唐開元錢幣鑄造風格。

隋代五銖錢幣厚薄、輕重、大小差異懸殊極大,有學者曾挑出3枚較為規範的隋五銖作對比,分別為外徑1.2厘米,重1.23克;外徑2.2厘米,重1.92克;外徑2.3厘米,重2.87克。

隋代初期嚴格鑄行足值五銖,反映了隋文帝勵精圖治、使民休養生息的治國戰略,取得了全國經濟的較大發展。

隋文帝頒布統一幣製,並強製推行。針對私鑄濫造錢幣情況,一律融化為銅,依法沒收。凡查出舊錢使用的地區,縣令要受到扣除半年俸祿的處罰。除此之外,隋代初期還嚴厲打擊參假使劣。

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

621年,“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確立了朝廷鑄幣的法幣地位。同時,唐代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製度。

唐代不僅製訂了鑄幣官營、私鑄非法的法律,而且實行了由朝廷買斷銅、錫等鑄幣材料,不準私自買賣的政策,並配套出台了禁銅令、禁鑄銅器令、禁銷錢鑄器令等法令

這樣,五銖錢從漢武帝鑄造直至唐高祖時的621年廢罷,流行了700多年。

在這700多年期間,五銖錢還流傳到了西域。比如,鑄行於西域古龜茲國的一種通用貨幣龜茲五銖錢,龜茲五銖錢又稱“漢龜二體錢”,主要流通在今新疆以庫車為中心的一片綠洲地帶。

五銖錢是我國古代錢幣中的典範。從五銖錢的曆史沿革過程中,可以看到我國鑄造技術逐漸發展與朝廷的貨幣思想。因此,五銖錢具有的曆史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旁注]

魏明帝 (204年~239年)。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諡號“明皇帝”,廟號烈祖。226年至239年在位。指揮擊退吳蜀攻伐,平定鮮卑。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祖”。

劉備 (161年~223年),字玄德,史稱為先主。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221年至223年在位。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讚,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沈充 (?~324年),字士居,吳興人。家室富裕,曾在龍溪鑄小五銖錢,史稱“沈充五銖”,又稱“沈郎錢”。統率東吳軍事。著有文集二卷傳於世。

大錢 鑄造錢體和重量都有所增加而錢幣麵額價值則增加得更多的貨幣,這使得銅錢的名義價值遠遠超過本身金屬材料的價值。常見的有銅大錢和鐵大錢兩種。

梁武帝蕭衍 (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朝大梁政權的建立者,諡為“武帝”,廟號高祖。502年至549年在位。建立大梁,開創了“天監之治”。

陳宣帝陳頊 (530年~582年),字紹世,小字師利,南陳第四位皇帝,諡號“孝宣皇帝”,廟號高宗。569年至582年在位。興修水利,鼓勵生產。

孝文帝拓跋宏 (467年~499年),原名拓跋宏,後改為元宏,鮮卑族。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諡號“孝文皇帝”,廟號高祖。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通過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

北魏宣武帝 (483年~515年),孝文帝元宏次子,鮮卑族。499年至515年在位。諡號“宣武皇帝”,廟號世宗。擴展北魏版圖,國勢盛極一時。

北魏孝莊帝 (507年~531年),元子攸,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皇帝,諡號“武懷皇帝”、“孝莊皇帝”,廟號敬宗。528年至531年在位。姿貌很俊美,有勇力。

東魏孝靜帝 (524年~552年),元善見,鮮卑族。北魏末年皇帝,諡號“孝靜皇帝”,534年至550年在位,是一個有些血性的人。孝靜帝時出現了元善見和元修兩位皇帝,從而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北周武帝宇文邕 (543年~578年),字禰羅突,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560年至578年在位。整頓吏治,改革圖強,發明北周象戲。

楊堅 (541年~604年),隋代開國皇帝,諡號“文皇帝”,廟號高祖,尊號“聖人可汗”。581年至604年在位。代周建隋滅陳,結束南北分裂局麵,開創“開皇之治”,創三省六部製。隋文帝時期是我國農耕文明的巔峰時期。

唐高祖 (566年~635年),李淵,字叔德。唐代開國皇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尊號“神堯皇帝”、“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從太原起兵,攻占並定都長安,建國號唐,不久之後便統一了全國。

[閱讀鏈接]

五銖錢行用早期是由郡國鑄造的,待鑄錢權收回朝廷後,則由上林三官統一鑄造,形製規矩,鑄工精美,重量標準,記號統一。

但在後來的幾百年間,由於各種原因,使五銖錢的形製千奇百怪。如果官爐、私鑄加在一起,大小版別區別均考慮在內的話,目前已經麵世的版別大約有幾百個。其形製有大、小、薄、厚,有廓無廓,穿大穿小,鑿穿、剪邊、磨廓等多種樣式。

各個王朝和帝王時期鑄的五銖錢,從形製上看雷同的很少,大多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