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之戰——近古時期1(3 / 3)

完顏亮以為宋軍援兵來到,不敢再戰,急忙命令金軍船隊向後撤退,舍舟登岸。

宋軍強弩手乘勝追射,把金軍殺得大敗。完顏亮率領殘兵敗將,退至和州。

宋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巨大勝利。虞允文一麵向朝廷報捷,一麵犒賞將士。但他並未被暫時的勝利衝昏頭腦,清醒地認識到,敵軍人多勢眾,並不會因此沉重一擊而善罷甘休。

虞允文說:“敵軍今天敗了,明天將卷土重來。”

隨後召集眾將領連夜重新進行戰鬥部署:把大部分戰船開到楊林河口,封鎖金軍出入的水道,另派一隊海船停泊在上流。

第二天天一放亮,大批金兵果然乘船又來進攻。虞允文指揮宋軍對金兵形成夾攻之勢,用一種叫做“神臂弩”的勁弩射擊敵船。一時間飛箭如蝗,許多金兵應弦而倒。宋軍船上的霹靂炮也開始發揮威力,轟擊敵船。

宋軍經昨日一戰,士氣大漲,今日作戰更加勇猛。金軍經受不住宋軍的夾擊,開始撤退。

停泊在楊林河口上流的宋軍,此時乘勢放火,把金軍百餘艘戰船全部燒毀。經過這一仗,金軍在淮西的主力,基本被殲滅了。

金軍慘敗采石磯,完顏亮仍不甘心。他見軍事進攻不成,便企圖使用反間計,離散宋軍軍心。完顏亮寫了一封信,派人送至宋營,說是與宋將有約雲雲。

虞允文識破完顏亮的計策,寫了一封回信,表示要同金軍再戰,決一雌雄。完顏亮見信大怒,卻又無計可施,隻好下令移師瓜洲渡口,企圖從此渡江,奪取京口。

京口此時由老將劉錡把守。劉錡久臥病榻,實際上已不能處理軍務。虞允文料想金兵定會由此乘虛而入,便自告奮勇,請求已到任的李顯忠撥給他一部分軍隊,支援劉錡。

李顯忠欽佩虞允文的勇氣和膽識,立即調撥了10000餘人馬。虞允文率軍星夜開向京口,協助劉錡在江麵上進行了嚴密的防禦部署。

金軍將官在北岸看到南宋已早有準備,知道渡江難以成功。有一個將領指出,瓜洲江麵比采石寬闊,請求完顏亮不要忙著進攻,待退回揚州再做打算。

氣急敗壞的完顏亮非但不聽,反而打了他50軍棍,接著下令:軍士逃亡者,殺其領隊;部將逃亡者,殺其主將,強令金軍渡江。這樣一來,使得軍中人人自危,軍心騷動。一些金軍將領開始秘密商議,準備起事,殺死完顏亮。

11月27日,金將浙西路都統耶律元宜率眾把完顏亮亂箭射死於營帳中。

此時進攻南宋的其他三路金軍,在南宋軍民的奮力抵抗下也遭到了失敗。耶律元宜見大勢已去,便領軍從瓜洲向北撤退15千米,用都督府的名義,派人持信到京口議和。

采石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虞允文臨危不亂,指揮出色,充分發揮了他的軍事才能。經此一戰,金國對南宋的威脅暫時解除了。

[旁注]

完顏亮 (1122年~1161年),女真名迪古乃,字元功,史稱“海陵王”。金代第四位皇帝,諡號“海陵煬王”、“海陵庶人”。在位期間,遷都燕京之後,完善中央集權,入侵南宋。

宋高宗 (1107年~1187年),姓趙名構,字德基。南宋開國皇帝。在位期間,雖迫於形勢以嶽飛等大將抗金,但重用投降派秦檜。後以割地、納貢、稱臣等屈辱條件向金人求和。精於書法,著有《翰墨誌》,傳世墨跡有《草書洛神賦》等。

劉錡 (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紀人。南宋抗金將領,去世後諡為“武穆”。劉錡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勳,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

完顏雍 (1123年~1189年),原名完顏褒,女真名烏祿。金朝第五位皇帝,諡號“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廟號世宗。在位期間,停止侵宋戰爭,勵精圖治,實現了“大定盛世”的繁榮鼎盛,被稱為“小堯舜”。

虞允文 (1110年~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南宋隆州仁壽人。南宋軍事家,丞相,賜諡“忠肅”。曾經以參謀軍事犒師采石,適主將罷職,三軍無主,而金完顏亮正擬渡江,遂毅然督戰,大破金軍。

李顯忠 (1109年~1177年),初名世輔,後賜名顯忠。南宋將領。少年時便隨父征戰金人,金兀術進犯河南,李顯忠作為招撫司前軍都統製,與李貴一起攻破靈璧縣。金兀術又進犯合肥,李顯忠支援張浚。李顯忠一生馳騁疆場,被大宋皇帝視為幹將。

時俊 南宋將領,參與了擊退金軍的采石磯之戰。在完顏亮的百餘艘船殺過江來時,時俊大吼一聲揮刀衝入敵陣,將士皆殊死戰,有效遏製了金軍的攻勢。

神臂弩 又稱神臂弓,北宋神宗時發明,弓身長3尺3,弦長2尺5,射程遠達340多步,號稱其他器械都及不上,成為宋軍弩手的製式兵器之一。

耶律元宜 (?~1164年),契丹貴族,能騎射,善擊球。海陵王南下侵宋,耶律元宜奮戰有功,深得海陵王信任。1161年10月,金世宗發動東京政變,南征軍人心浮動,耶律元宜定策誅除海陵王。

[閱讀鏈接]

虞允文是個書生,從來沒有指揮過戰爭。但是愛國的責任心使他鼓起勇氣。完顏亮侵宋時,他被派到采石勞軍。

有個跟隨虞允文一起去的官員悄悄地對虞允文說:“朝廷派您來勞軍,又不是要您督戰。別人把事辦得那麼糟,您何必背這個包袱呢?”

虞允文氣憤地說:“這算什麼話!現在國家遭到危急,我怎麼能考慮自己的得失,逃避責任。”

虞允文看到隊伍渙散,十分吃驚,就立刻召集宋軍將士,認真布防。最後,成功擋住了完顏亮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