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保路運動的史學家(2 / 3)

過啟迪民心,發揚祖國光輝燦爛的曆史文化來尋求救國之

道。為此,他編著《通史六鑒序例並求友引》、《經子時務

雜鈔》。後來,麵對國家的積貧積弱,他把希望轉向實業

救國。早在1894年,張森楷北上歸來,途經上海,一日讀

命四川名人畫傳

《申報》,見到它的商業欄中羅列了絲的條目,“唯蜀為最

劣”,因此便有“有改良蜀絲意”。他究其根源,認為改良張秀熟為張森楷題詞

蜀絲,“則非先從事種桑養蠶不可”。

?l900年,張森楷與井研的施燮傅及同鄉曾雨珊醞釀成立“四川蠶桑公社”。

為此,張森楷先後考察湖北、浙江等省,延請教習、工藝師,擇購桑秧、蠶種、

儀器等。1906年,四川蠶桑公社的名稱改為“合州大河壩蠶桑公社”。張森楷為

“公社”擬訂了章程。為了在全川範圍推廣新式種桑、養蠶技藝,他又開辦“四

川民立蠶桑中學堂”,並親往日本考察蠶桑事業。他回國後不僅大力推廣新法養

蠶,而且時以新知識教育學生。他募人四處演說蠶桑之利,培成桑種,在四川各

地推廣。

合川地區蠶桑事業,在張森楷的苦心經營下,各地“來學者百數十,校舍不

能容”。風氣一開,全省出現了一派蠶絲生產的興旺局麵。後來因為資金問題,

“蠶桑公社”難以維持和發展。

1911年清政府為形勢所迫,下詔實行“預備立憲”,並令各省成立諮議局。

10月四川省諮議局成立後,立憲派首領蒲殿俊、羅綸被選為正副議長。這時張森

楷在成都府中學堂任教,過去他

曾在北京上書《通籌四川應辦

事宜》,深得海內好評。蒲殿

俊等就請他為諮議局提幾個提

案,這正是張森楷謀求國家昌盛

的宿願,於是針對本省在實行新

政中的流弊,為諮議局提出議案

三條:一為揭示用人之弊;二是

指出行政之弊;三是籌款和用款

之弊。此議案在省諮議局會上,

一經討論,即行通過,下達各州

縣,深得民眾支持。1704年的錦江書院

237營救蒲殿俊、羅綸諸人

1911年秋,四川爆發了震驚全國的保路運動。此時,張森楷在成都府中學

堂任教,基於強烈的愛國熱情,他也毅然加入保路鬥爭行列。張森楷在群眾中發

表慷慨激昂的講演,公開指責清政府宣布的“鐵路國有政策”是“禍國殃民的誤

國政策、賣國政策”,“要救國弭禍,隻有堅持破約保路”。張森楷的行動和主

張深得各界愛國群眾的支持。但掌握保路鬥爭領導權的立憲派人,為了私利,對

他的激烈言論和群眾鬥爭的聲勢極為擔心和恐懼,采取向清政府請願的“文明爭

路”方式。?9月7日,川督(四川總督)趙爾豐以“逆謀日熾”為由,逮捕了蒲

命四川名人畫傳

殿俊、羅綸、張瀾、鄧孝可、顏楷等九人,封閉了鐵路股東代表招待所、保路同

誌會和鐵路公司等。

當日,成都民眾便自發地聚集起來,頭上頂著黃紙做的“德宗景皇帝”牌位,

到總督府門前請願示威,要求釋放蒲殿俊等人。麵對從西麵八方湧來的群眾,趙爾

豐野蠻地命令守衛開槍,當場打死數十人,打傷數百人。而群眾卻毫不畏懼,在這

裏被打散了,又在那裏聚攏,趙爾豐一次又一次地命令守衛朝群眾開槍,死者有青

年,也有老人,血流遍地,屍體縱橫。趙爾豐製造了慘不忍睹的“成都血案”。?川

督趙爾豐的倒行逆施將四川保路運動推向高潮和頂峰,從而點燃了辛亥革命的烽

火,各地革命黨人紛紛組織保路同誌軍,加入到保路運動中。

張森楷對趙爾豐的暴行更是怒不可遏,立即與四川高等學堂校長高鳳翔等人

商議,采取相應的對策。最後大家決定派出代表就“血案”一事去當麵質詢將軍

玉昆和川督趙爾豐。張森楷與黃芝等7人被選為代表。張森楷臨危受命,他們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