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元老 —— 吳玉章(2 / 3)

香港,隨即赴廣州參加黃花崗起義(也稱“辛亥廣州起義”、“辛亥廣州三月

二十九日之役”)。在香港到廣州的船上,吳玉章還在為起義起草檄文。當他抵

達廣州時,起義已經發動並遭到了失敗。但吳玉章還是很鎮定地去一處秘密機關

了解情況,得知起義已經完全失敗,清軍正在四處抓捕革命黨人,整個廣州城已

處於腥風血雨之中,方才折回香港。

起義失敗,廣州蓮塘街18號“吳公館”被搜查,因此一時盛傳“吳老翁”犧

牲了,有人還為吳玉章寫好了烈士傳。傳中說?“吳老翁”“年五十餘,家居蓮塘

街,榜其門曰‘吳公館’,故稱之為‘吳老翁’”。黃花崗起義犧牲者合葬於廣

州黃花崗,民國後建七十二烈士墓,碑記中稱吳玉章為“當日未死同誌”。?宮琦

寅藏夫人知道吳玉章為購運軍火曆經艱險而毫不居功自矜,曾多次對孫中山說:

“你不要忘記了吳永珊啊!”?

命四川名人畫傳力挽狂瀾? 領導榮縣獨立

素稱“天府之國”的四川,長期為列強所垂涎。?20世紀初,帝國主義各國在

四川瘋狂搶奪鐵路、礦山,開辦工廠、洋行,大量輸入商品,實行無孔不入的侵

略。由於四川地處祖國西南,交通不便,帝國主義不能暢通無阻地傾銷商品和掠

奪原料,因此,掠奪川漢鐵路建築權,就成為帝國主義夢寐以求的侵略計劃。圍

繞川漢鐵路的鬥爭就成了四川人民和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鬥爭的焦點。

亥革命首義榮縣軍政府舊址(大門)

“軍政府舊址”碑

006辛 亥 革 命四川名人畫傳

辛亥革命首義榮縣軍政府舊址(院內)

1911年5月,日暮途窮、倒行逆施的清政府皇族內閣悍然宣

布所謂的“鐵路幹線國有”政策,接著又與英、美、法、德四

國銀行簽訂了借款築路、以權抵債的合同,腐朽賣國的真麵目

暴露無遺。清王朝鐵路國有政策一公布,立即激起四川人民的

無比憤怒,“函電紛馳,爭議囂然”。一場反對帝國主義掠奪

中國鐵路主權和反對清王朝賣國賣路的保路鬥爭勃然興起。

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失敗後,吳玉章經香港再返日本。

到日本不久,他“看見鐵路風潮興起,估計革命運動會繼續發展

起來,便決心回國參加”。?6月,吳玉章受同盟會總部之命回川

工作,以期因勢利導,將四川群眾性的保路運動轉化為推翻清政

府的革命鬥爭。這時,宋教仁等一些同盟會員在上海組織成立了

同盟會中部總會(或稱“中部同盟會”),定下了“在長江流域

各樹潛勢力,一聲令下,同時並舉,創立政府,然後北伐”的方

略。吳玉章從日本途經上海返川,中部同盟會交給他的任務是

“在川立分會,運動軍隊,與長江下遊相聯絡”。宋教仁等敏銳

地看到四川保路運動將會給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

響,遂加強了對長江流域革命力量的策動。吳玉章一路風塵,急

著趕回四川。路過武昌時,吳玉章見到了共進會的孫武;抵達重

慶時,又和革命黨人楊庶堪、謝持等人見麵並交談。

007一場新的革命鬥爭等待著吳玉章的到來。

1911年9月7日(農曆七月十五日),吳玉章回到榮縣。此時正好碰上同盟會

員龍鳴劍、王天傑率領保路同誌軍去攻打成都。龍鳴劍一見到他就說:“你回來就

好了。……我們必須組織同誌軍,領導人民起來鬥爭,才有出路。我馬上要到前線

去,一切大計望你細心籌劃。”吳玉章慨然承擔起鞏固革命後方的全部責任。

吳玉章回到榮縣的當天,就收到上海黨人寄來的密信。這封信除了敘述營救

但懋辛(辛亥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在廣州被捕)的方式和進展外,還通告了一

些地區的起義準備和活動情況。由這封密信可以看出,吳玉章從日本回國,肩負

著組織四川武裝起義的重任,還可以看出他在整個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龍鳴劍帶兵出征的當天,榮縣一些土豪和劣紳乘虛反撲,企圖向清政府告

狀,誣稱“三費局”(征收局)被匪(指龍鳴劍、王天傑等)劫去800兩銀子。吳

玉章義正詞嚴地痛加駁斥:“龍鳴劍和王天傑領著同誌軍去打趙爾豐,是替我們大

命四川名人畫傳

家爭鐵路、爭人格,他們是為爭國權、為民除害,做的是正大光明的事情,怎麼能

說他們是土匪呢?”在政治上痛斥了對同誌軍的惡毒誹謗,為革命伸張了正義。在

經濟上他召集各方人士商議,提議全縣按租捐款,為同誌軍解決糧餉問題。在軍事

上,他加緊訓練各鄉民團。當時民軍隻有土槍,缺乏軍事知識,吳玉章開辦了一個

軍事訓練班,教練軍事,準備不斷擴大隊伍,支援前線。吳玉章嘔心瀝血,為榮縣

和附近州縣的革命發展做了大量工作,為榮縣的獨立奠定了基礎。

同誌軍急風暴雨般的武裝鬥爭,摧毀了清朝在四川統治的基礎,為實現革命

獨立開辟了道路。王天傑率領同誌軍回師榮縣時,清政府的榮縣知縣和土豪劣紳

倉皇逃走,榮縣獨立的條件已經成熟。吳玉章不失時機地提出立即推翻清朝縣政

權,宣布獨立,自理縣政的主張,得到了王天傑等人的支持。

1911年9月25日(農曆八月初四),革命黨人在城內召集各界開會,由吳玉

章發表演說,宣布榮縣獨立。吳玉章為了革命的順利進行,提議由廣安縣籍的同

盟會員蒲洵主持縣政。在一片歡呼聲中建立的榮縣革命政權,成為四川各縣獨立

的先導。新生的榮縣革命政權,“逐清吏,別署同誌,一新政令”。

榮縣獨立,四川同盟會員建立了第一個縣級革命政權,它開了辛亥革命四川

各地革命獨立之先河。此後,榮縣成為成都東南同誌軍反清武裝鬥爭的中心,影

響很大,彭縣、眉山、青神、井研、仁壽、邛州、名山、洪雅、夾江、威遠等十

餘州縣也相繼響應。清政府在四川的統治趨於土崩瓦解。

順勢而為? 謀劃內江獨立

在川南各州縣獨立前後,武昌起義爆發的消息傳到四川。全國革命形勢的蓬

勃發展,給四川革命以巨大推動。統治者驚呼“川南未平,鄂變繼起,而川事因

之益形危急”。繼榮縣獨立之後,各州縣紛紛起義獨立,推翻清朝縣政權,建立

革命軍政府。

008榮縣獨立之後,井研、仁壽、威遠等縣也相繼反正獨立。清政府的鹽務巡防

軍和端方帶領入川的鄂軍,準備會師進行圍剿,前鋒已抵達榮縣的程家場和威遠

的高市場。其間,東路同誌軍統領秦載賡不幸在井研犧牲;參謀長龍鳴劍積勞成

疾,在敘府(今宜賓)附近鄉下含恨而死。一時形勢危急。吳玉章在革命軍中運

籌帷幄,“定計分兵,收複州縣,規劃軍機,並司發一切密令”。激勵人心,穩

定危局。吳玉章早已從孫武那裏知道鄂軍中潛伏有許多革命黨人,相信必會派人

來找他。11月21日(農曆十月初一)吳玉章同黨人吳庶鹹秘密越過敵人封鎖線,

到貢井一個同盟會員家裏住了一夜,然後又趕赴內江。

內江是成、渝兩地間的交通要道,又是著名的產蔗製糖區,每年榨蔗熬糖季

節,常集中本地和外來工人十餘萬,所以成為同盟會策動革命運動的重點地區

之一。吳玉章和吳庶鹹到達內江後住在喻培倫家中,第二天就和鄂軍中的革命

黨人接上了頭,約定在資州(今資中)殺端方,內江革命黨人隨即起義。11月

命四川名人畫傳

25日,端方在資州被革命黨人所殺,鄂軍士兵公推陳鎮藩為入川鄂軍統領,陳

馬上就派人到內江與吳玉章聯絡。內江知縣聽到端方被殺的消息,立即逃走,

巡防軍也逃跑一空。吳玉章和內江革命黨人立刻行動,首先奪取了內江團防局

的武裝。

11月26日,吳玉章和內江著名糖商喻學庵(喻培倫之父)等召開有數千群

眾參加的大會,由吳玉章宣布獨立,成立內江軍政府。吳玉章在會上發表了慷慨

激昂的演說,充滿革命和愛國激情地指出:“今天整個四川必須屬於我們!”、

“我們要拯救祖國!”?25年後,吳玉章在法國回憶起這段經曆時,還很激動地

說:“六號(公曆11月26日)晨,喻烈士之父親及當地同誌召集群眾大會於天後

宮的露天大戲台前,到數千人,我在戲台上宣布革命宗旨,主張樹立革命政權,

立即展開革命旗幟,群眾歡呼萬歲,聲震屋瓦。我當時恍然如意大利的馬誌尼在

舞台上宣布獨立一幕的重演。我從奔走革命以來最榮幸快活之事,無過於此。”

內江“宣布獨立後,一方麵要接收縣裏各個機構,一方麵又要成立政府,布置工

作,事務非常繁忙。大家對新政權該如何組織,工作該如何籌劃都不熟悉,一切

包由玉章主持。……玉章在這短短幾天內,常常工作到深夜,非常辛苦”。可

見,吳玉章為新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日夜操勞,嘔心瀝血,是內江新政權的核心人

物和設計者。

與此同時,成都同盟會組織特派康寶忠和董修武兩人赴榮縣邀請吳玉章北上

成都幫助策劃起義。他們到榮縣撲了空,又追蹤到內江,正趕上內江起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