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回到賓館,在等電梯的時候,突然感覺後麵有人拍了拍我的肩。我轉頭一看,一個戴著黑邊眼鏡的小男孩兒用不太標準但富有激情的普通話對我說道:“我很喜歡看您上的課!”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旁邊的曹理老師和幾位上示範課的老師就嗬嗬笑了起來:“哎喲,還有小粉絲呢!快,快,和小粉絲合張影!”我一下子興奮了起來,笑著問道:“你是二十二小學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嗎?”“不是,我是和我媽媽一起來聽課的,我媽媽也是一名音樂教師!”話語間透露著一股發自內心的驕傲和得意勁兒。於是,就有了這張我和一個陌生小男孩兒的合影。
這張照片裏的五個人,就是本次在“名師大講堂”做示範課的“戰友們”。從左至右分別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實驗中學教師胡萍老師、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北環中學特級教師劉宏偉老師、北京市中關村中學特級教師譚天靜老師,我和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兆麟小學李彥明老師。我們五個人各自有著迥異的教學風格和性格,宏偉老師是我們的老大姐,人在講台這麼一站,盡顯大家風範;天靜老師嚴謹、誠懇、一絲不苟;小胡萍年輕無畏,大大咧咧;“小肥羊”李彥明是“黨代表”,隨和幽默,深受學生喜愛;而我,追求完美,教學風格細膩,喜歡創新。我們五人一聚首便似知音一般地無比投緣!我在“名師大講堂”收獲的,還有珍貴的友誼!
對我來說能參加“全國第二屆音樂教育名師大講堂”是一種巨大鞭策,返璞歸真、行雲流水的課堂將是我一生的追求,雖然極難達到,但追求的心不敢鬆懈,虔誠地希望有朝一日我的夢想能夠實現!
記憶猶新留餘香
——我在“第二十九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做教學展示課
在無比的期待中,“第二十九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終於於2010年8月1日~8月6日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六十五個國家的三千多名音樂教育專家、學術代表、音樂家以及五十個國內和四十七個國際演出團隊的兩千多名演員參與了本次大會。在為期六天的會議期間,與會代表圍繞“和諧與世界的未來”主題,共舉辦了六個學術論壇、七百多場學術研討會、六十六場音樂會以及二十五堂教學展示課。
教學展示課是本次大會新增添的一種交流形式,旨在讓國內外的音樂教育工作者關注課堂,相互吸取值得借鑒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讓我們的課堂百家爭鳴……
2010年8月3日這天,國家會議中心一層約四百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內氣派非凡,天花板上的燈光有如繁星點點,地麵厚厚的花式地毯上整整齊齊擺放著幾百個用乳白色布料裝飾過的靠椅,牆上棕色的超大幕布把這間大廳打扮得更加莊嚴肅穆。我,身穿一條漂亮的紅色連衣裙,正自信滿滿的在這裏為自己即將開始的教學展示做著課前準備……
我的教學展示時間是中午十一時四十五分至十二時二十五分,這個時間段正是午餐時間,加之國家會議中心每層樓的房間幾乎都同時開設有論文宣讀、教學展示、音樂會等活動,因此我估計不會有太多老師前來觀摩。可誰知還沒到授課時間,偌大的多功能廳裏竟然已經座無虛席,就連學生背後的一小塊空地上都圍滿了席地而坐的老師們。為了坐到前排能看得更清楚,更有部分老師提前一個小時就已經來等候了。環視大廳,到場的老師們人人手持會議記錄本和數碼設備,他們的敬業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距開課大約還有二十分鍾,我非常期待的重量級的專家曹理老師、曹安玉老師、鬱文武老師在大家的注目下走了進來,我心中為之一振!他們就在距我不足兩米處坐了下來。在如此高規格、大規模的世界級會議上,麵對著名的音樂教育專家們和眾多對本次教學展示抱有極高期望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做如此近距離的交流,我還是頭一回!
此時,看著同學們精神飽滿的狀態、觀摩老師滿懷期待的表情、專家們豁達和藹的眼神,我受到一種精神力量的鼓舞並暗暗對自己說:“作為本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二十五節教學展示課授課教師之一,我代表的不僅僅是我個人、學校或是四川省的一名音樂教師,此刻我是中國小學音樂教師的代表,我的教學水平直接關係著外國教師對中國音樂教學水平的評說!”而後,我鎮靜地看看手表,深吸一口氣,調整好情緒,精神飽滿地“隆重登場”了!
我與北京朝陽區安慧裏中心小學四年級的二十二名同學一起為現場觀摩的幾百名老師做了一節名為《打字機》的音樂欣賞課。本節《打字機》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第八冊第七課。本課緊緊抓住音樂的核心特點,創設了一個在電腦誕生之前美國的辦公大樓中打字員們忙碌工作的教學情境。以體態律動為主要的音樂教學形式,通過學生模仿打字機、扮演打字員等音樂活動,聽辨樂曲中三種特殊的音效以及樂曲的基本曲式結構,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試圖通過師生互動式的教學,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表現力和合作意識,力求達到視覺和聽覺的完美藝術感受。
在課堂中,孩子們開心快樂地合著音樂模仿打字機的工作情況,節奏絲毫不差;他們安靜、投入地聆聽音樂,不僅能聽辨樂曲的基本曲式結構,還能準確聽辨音樂主題細微的變化;他們完全融入音樂,用肢體演繹音樂的絕佳表現贏得了老師們由衷的讚歎和持久的掌聲!在這樣的會議中被這麼多不同膚色的人們所注視,小小年紀的他們難免會有些緊張,但這有什麼關係呢,絲毫也不會影響老師們對他們的評價。
四十分鍾的時間過得很快,在全場老師們熱烈的掌聲中,我和孩子們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整個課堂被我掌控自如,教學環節也行雲流水,教學效果令人滿意。我又有了一次破繭成蝶的體會。
我認為本課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自始至終用《音樂課程標準》指導思想,指導教學。
2.對四年級的學生的身心特點進行了充分地了解和認真地分析。
3.在充分熟悉音樂的情況下,對管弦樂小品《打字機》進行了極為深入、詳細地作品分析。
4.有一個令人興奮的音樂活動創意:讓學生通過體態律動對音樂做出反應,模仿一台打字機的工作情況。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的巨大熱忱,暗示了主題由四個樂句構成,還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活動中充分熟悉了音樂主題,給學生和老師們呈現了視聽美的藝術感受。
5.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很集中:聽辨樂曲中三種特殊的音色以及樂曲的基本曲式結構,故而真正做到了對作品的深入聆聽。
6.教學設計著眼整體、統攬全局;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7.課前預設充分,為可能發生的或是不確定的狀況留下足夠的空間。
8.本次教學的成功更源於2009年我在銀川舉行的“全國第二屆音樂教育名師大講堂”上為來自全國的六百餘位音樂教師做的名為《打字機》的示範課後,吳斌老師、曹理老師和金亞文老師三位專家為本課提出的許多寶貴意見;當然不能忘記的還有個別老師直言不諱地直指我的問題所在。回到學校,我又通過光碟反複研究幾位專家的點評以及一線教師的“逆耳忠言”,這種意見的交換和思想的碰撞,使我對本課進一步地進行了梳理和簡化。
課後,曹理老師、鬱文武老師、曹安玉老師都給予了我積極肯定的評價,當然也為我指出了在本次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課後反響非常熱烈,觀摩老師們久久不肯離去:一些老師迫不及待地到講台前抄寫或是拍攝我的教學板書;一些老師向我索要聯係方式;一些老師和誌願者邀請我合影留念;還有一些老師贈送我他們學校的演出光碟;《光明日報》記者現場與我約稿,並在後來對我進行了一次專訪;特別是還有外國同行在組委會老師的同步翻譯下與我進行了較為深入地交流;還有一名默默關注我的陌生老教師發來多條短信對我的教學展示予以充分地肯定,同時也提出了善意的建議。
作為本次“世界音樂教育大會”中二十五堂教學展示課的授課教師之一,我享受到了與世界各國音樂教育工作者交流之後的無比滿足與自豪。至今回味起授課當天的情景,我仍然感覺有一股清新的風吹過臉龐,使我情不自禁閉上眼睛靜靜地沉醉。
和諧、交流、分享、進步……
在一張張熱情洋溢的笑臉上,在一次次思想碰撞的交談中,在一句句畫龍點睛的點撥裏,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音樂教育工作者,相識的、不相識的,黃頭發的、黑頭發的,都在“第二十九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的平台上始終以音樂教育為題,孜孜不倦地品味著、追求著。
雖然“第二十九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已經結束,但這餘香會久久地、久久地在我心中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