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教學隨筆
我是幸福的“魔法師”
“第四屆全國中小學音樂課評比現場決賽”於2004年12月21日在美麗的春城昆明降下了帷幕。頒獎大會上,我雙手捧著這張“沉甸甸”的獎狀思緒飛揚。獲得這來之不易的全國一等獎固然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但回想現場賽課時,音響頻頻出現的“罷課現象”,以及前一晚因特殊情況沒能試成課件、音響,以至於影響了當天整個課堂教學的流暢性和我教學水平的正常發揮等問題,我這個“魔法師”心中並沒有獲勝的歡呼雀躍,更多的是無數的遺憾和愧疚。我,怎麼也高興不起來。無數的鏡頭在腦海中不停地回放……
這些感動我的一幕幕,頃刻使我恍然大悟!從區、市、省、全國賽課一路走來,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是一個幸福的“魔法師”!因為身邊有這麼多愛我的人們。先前一直覺得由於自己的失誤,實在很對不住這些可愛的人們。但他們怎麼會責備我呢?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對!一絲微笑掠過我的嘴角,因為我想到了更好的方法報答我身邊所有愛我的人們——那就是在這個新的起點上,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照片裏的故事
2009年6月24日至26日。
寧夏銀川。
全中國最高規格的音樂教育盛會——全國第二屆音樂教育名師大講堂。
全國共邀請五位中小學音樂教師做現場示範課。
非常榮幸,我是其中之一。
打開我的筆記本電腦,有一個名為“第二屆名師大講堂”的文件夾。裏麵存放著我2009年6月在美麗的塞上湖城銀川參加全國“第二屆名師大講堂”活動的幾百張照片。不論是有意或是無意點開這個文件夾,我便會頃刻間憶起和全國著名音樂教育專家、各省教研員、示範課教師,以及銀川第二十二小學四年級一班的孩子們在一起度過的那些美好快樂的時光。每每這時,我仿佛又看見他們燦爛的笑臉,聽見他們爽朗的笑聲……
2009年5月的一天,我意外收到《中國音樂教育》雜誌社、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發來的一份邀請函,邀請我於6月在“全國第二屆音樂教育名師大講堂”上做一節現場示範課!
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對於“名師大講堂”我是仰慕已久的,也無比向往著有朝一日能登上這至高無上的講台!這份邀請函,於我來說有著雙重的意義:一方麵,是專家對我個人教育教學水平極大地認可與肯定,是我自2004年參加“第四屆全國中小學音樂現場評比”獲一等獎後的又一次飛躍;另外一方麵,能在現場近距離聆聽專家的深度點評,這樣準確地“把脈”與“診斷”,必定會使我的教育教學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是的,我是幸運的,“名師大講堂”是每一位熱愛音樂教育事業的教師無比向往的講台,更何況全國僅有兩位小學音樂教師獲得此殊榮!機會,擺在了我的麵前!我開始全情投入緊張的準備階段……
《打字機》一課,是今年3月我接待成都市優秀骨幹教師課堂教學研討班時設計的一節音樂欣賞課。這首樂曲是一首描繪性非常強的管弦樂小品,由美國指揮家、作曲家安德森創作。樂曲共一分四十三秒,雖短小卻詼諧有趣。全曲為複三部曲式結構:快速平穩的第一主題旋律在全曲中出現了三次,第二主題以上行、下行的反複波動配以鮮明的力度構成了形象而具有動感的旋律,與第一主題形成明顯的對比。樂曲最大的特點是借助打字機作為節奏樂器,以打字聲、鈴聲和換行倒機聲作為特殊音效,配以快速靈巧的旋律,淋漓盡致地表現了打字機的美妙聲音。這樣百聽不厭的音樂是實現音樂教學以審美為核心的基礎和前提!
在聆聽本曲若幹遍以後,我隨著音樂的節奏,沒費吹灰之力便利用碎步、跺腳、踢腿等腳上動作準確形象地模擬出了打字聲、鈴聲、倒機聲的動作!這一連串的動作來得實在太輕鬆、太容易,水到渠成,仿佛有神靈給予我靈感!於是,我迅速在腦海裏呈現了這樣的初步構思:首先,我要設計一節以體態律動貫穿始終,像百老彙舞台劇一般視聽高度結合的、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的音樂欣賞課;其次,一定要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最後,將情感、態度、興趣等因素結合起來,層層遞進,引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激發學生表現和合作的欲望。
雖然,本課在成都市骨幹教師課堂教學研修班獲得一致高度好評,但我在收到“第二屆名師大講堂”的邀請函以後,又再次認真溫習了數遍《音樂課程標準》一書。逐字逐句地細細研讀和揣摩了課程改革的背景,以及課程的性質與價值、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實施建議。我以《音樂課程標準》為依據,針對我的課堂預設逐一檢查自己在本課的設計中是否體現了音樂的學科特點;是否讓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是否相互依存;學習方式是否有所突破;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否得以體現;是否綜合性地實施了教學評價等問題。
現在回頭想想,當時的我懷揣著一股強烈的自信與憧憬,但內心也有一絲緊張與壓力。自信的是,我一直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能力從不懷疑,而緊張來源於這節《打字機》是近期在全國各類賽課活動中出現頻率很高的一節課,據說當時算上我大約有五位老師上過此課題。而且,在2007年的首屆“名師大講堂”上,一位來自青島的特級音樂教師也現場執教了本課。同樣的課題在同樣的講堂上展示,壓力可想而知。
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我單槍匹馬,雄赳赳、氣昂昂的向銀川“進軍”!我渾身上下充滿了勢不可擋的力量,這股力量源於我對這份事業的無限熱愛;源於我親愛的龍江路小學(南區)領導和老師們條條打氣加油的短信;源於省教研員曹安玉老師的關愛;更源於《中國音樂教育》雜誌社的信任!
6月25日上午第一節課,是我在“名師大講堂”進行課堂“實戰”的關鍵時刻!我和銀川第二十二小學四年級一班的四十七位孩子在銀川人民會堂碩大的舞台上,共同為台下來自全國各地的六百餘位老師和專家展示了一節以體態律動為主要音樂活動形式的音樂欣賞課——《打字機》。
被美好音樂感染的孩子們和我一起暢遊於音樂的世界裏,我們安靜投入地聆聽音樂,聽辨樂曲旋律、音色、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要素的特點和變化,聽辨樂曲基本曲式結構;我們開心快樂地合著音樂扮演打字員和打字機上的小字丁,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音樂主題深深地刻在我們的腦海;我們真誠客觀地進行課堂評價,給夥伴們指出優秀與不足的地方……我們的課堂“實戰”,沒有“硝煙與戰火”,沒有“緊張與恐懼”。有的,是對音樂的無限遐想和美好的享受!
課,終於上完了。由於是異地異班授課,感覺欠缺流暢性,所以我懷著忐忑的心情等待著下午專家和老師們的“炮轟”……
大禮堂內,大家最企盼的無比精彩的專家深度點評就要開始了。突然,主席台上《中國音樂教育》雜誌社主編、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人民音樂出版社社長、國家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課題研製組副組長吳斌老師指名我上台。我毫無準備,惴惴不安地上台端坐在舞台中央的專家席旁,準備接受吳斌老師的“責難”。吳斌老師讓我自己先說說授課後的反思,接著考察我現場清唱《打字機》A、B兩段的主題旋律。嗬嗬,這怕什麼?管弦樂小品《打字機》我至少聽過幾百遍,在學校聽,下班路上開著車聽,回家後還“強迫”兒子和我一起邊聽邊跳。總之,無時無刻不在聽,為這事兒違章駕駛還被警察叔叔逮過兩次呢!這首樂曲我是完全爛熟於心啊!於是我自信十足地麵向六百餘名與會老師聲情並茂地開始演唱,台下掌聲一片……吳斌老師從我對作品的理解、對樂曲的熟悉程度、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教學的設計,以及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表示了高度肯定!
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曹理老師雖已七十多歲高齡,但她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她說:“這是我看過的四川很多節參加全國賽課中最好的一節課!老師抓住了核心,找到了很合適的教學方法,難易度有很強的針對性。主題用圖譜和樂譜的形式出現很恰當。學生參與性強,教學設計層次分明、亮點突出,學習效果明顯,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點評到激動處,曹老師還會忘我地提高自己的聲音,非常可愛。
國家基礎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課題研製組核心成員金亞文老師每次都做總結性發言:“看過很多節《打字機》,這是一節另類的《打字機》,思維不同、表現方法不同,可謂匠心獨具!”金老師還用四句話概括了本課的四大亮點:“師生關係很和諧;教學情境很濃鬱;律動編創很精彩;教學媒體使用很得當。總而言之,本課是一節很好的欣賞課。”
聽了專家們的一席話,得知自己的教學得到了專家們的認可,我終於深深地舒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