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語言學及教學研究6(2 / 3)

針對改進實際教學的反思

內容較欠缺

總的來說,在整個

課堂表現中,學生都能

在觀察同伴教學中提出

自己的見解,發現問

題,改進自己的教學計

劃,在教師的引領下整

個課堂氛圍積極活躍。

但是期末課程作業中這

種反思卻顯得相對薄弱。經筆者訪談發

現,學生表示,雖然感覺自身教學存在很

多問題,想要改進,但由於教學實踐欠

缺,無從下手,因此在撰寫課程論文的時

候,隻好選擇以探討理論為主要內容完成

課程論文。

(二)學生視角

27 名學生在完成本門課程培訓學習

後,第二學期都在附近高校或本校中擔任

大學英語教學任務。為了檢測學生在實際

教學中的反思狀況和培訓課程在實際教學

中的效果,並對以後培訓課程改進提供參

考,在27 名學生教學實踐兩個月後,項目

研究者對27 名學生作了一次教學反饋訪談

和問卷調查。

問卷及訪談結果

分項

理論

學習

同伴觀察

與輔導

案例

學習

試講

實踐

自我

監督

非常有

幫助3人23 人16 人25 人27 人

有一定

幫助3人4人8人2人0

沒有顯

著幫助21 人0 3人0 0

1.理論學習:調查結果顯示,學生

當中隻有3名學生認為理論教學對實際教

學和自我成長非常有用。其中兩名學生入

·201·

光華語言論叢·第3輯

學前已有5年教齡,但這兩名學生都沒有

進行過教學法學習,畢業後直接投入到

教育行業中。並且,他們認為,學習理論

對實際教學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也加深了

對教學的理解,甚至解答了以往教學中存

在的種種疑惑。另一名沒有教學經驗的學

生,則是對教學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特別

熱衷於嚐試各種教學手段,觀察教學效

果。其餘24 名學生中,有三名雖然認為理

論教學有一定幫助,但是這種幫助僅局限

於知識積累層麵;餘下的同學則明確表

示,理論學習脫離實際,對自己成長和發

展並沒有起到促進作用。

2.同伴觀察與輔導及案例學習:學

生認為,同伴觀察與輔導可以從旁觀者的

角度幫助發現以往自己忽略了的問題,同

時激發對自己教學的反思並在實踐教學中

加以修正改進。案例學習則是組織學習觀

摩優秀教師公開課。16 名學生認為,通過

觀看優秀教師的授課,從中受益不少,看

到了自身的不足和與優秀教師的差距,並

在這種差距中尋找切入點進行自我提升。

有8名學生認為案例研究有一定幫助,但

是有其局限性,認為案例教師的授課過於

理想,現實中的教學環境和學生水平差異

使得這種案例學習僅限於觀摩,並沒有很

大適用性。

3.試講實踐和自我監督:試講是通

過學生自行選擇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大學

綜合英語教程》第二冊課文進行課堂講

課,包括15 分鍾的說課和20 分鍾的課文講

解。27 名學生中,上文提及的超過5年教

齡的兩名學生認為試講幫助有限;其餘25

名學生均認為通過試講,對教學有了切身

的體會,能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對教學的

生疏。例如內容安排,課堂把握,還有心

理緊張等都是以往在學習中不曾體會到

·202

·

的。自我監督則是通過學生觀看自己的試

講視頻完成。觀看自我教學試講視頻的自

我監督則一致受到27 名學生的推崇。27 名

學生無一例外地表示,觀看教學試講視頻

能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通過觀看教學試

講視頻,他們對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感到

詫異,發現了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小到

詞語發音,大到整個文章把握等。

(三)5名學生教學反思個案研究

研究問題和數據收集方式

訪談中,學生對實際教學環境和培訓

教學中的理想課堂的落差感受深切。教學

表現不理想的地方,是學生反思教學的主

要關注點。有部分學生隻是簡單地將問題

歸結於所教學生基礎差等客觀原因,但是

大部分學生,特別是在西南財經大學代課

的5名學生,則將問題主要歸結於自身的

教學手段貧乏和教學方法不當上。為了進

一步了解學生對培訓課程的意見和在實際

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其反思過程,我們對

這5名學生進行了個案研究,觀察其實際

教學。半開放式的訪談為主要的數據采集

方式。

訪談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四個問題進

行:

(1)培訓課程對你的實際教學有幫

助嗎?(主要是哪些方麵有幫助?)

(2)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有哪

些?(是如何解決的?)

(3)如果還有類似的培訓機會,你

希望培訓的內容和方式是什麼?

(4)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你

對外語教學有什麼新的認識和感想?

①研究對象

27 名學生中有5 名學生通過試講選

拔,被錄用為西南財經大學非外語專業的

大學英語教師。這5名學生在此之前都沒

第二篇 語言學及教學研究

有任何教學經驗,不僅參與了上述問卷訪

談,而且研究者與這5名學生在整個學期

中都有定期交流和訪談,並在其教學期間

深入課堂進行聽課觀察。雖然各自問題的

側重點不一樣,但訪談和問卷的結果分析

中有很多的一致性和代表性,我們選擇了

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案例樣本。

②數據采集樣本摘錄、與學生C的兩

次訪談

其他4名學生雖然在訪談中也有一些

其他層麵的反思,比如在跨文化教學中對

外語教師的角色和身份的思考,教學評估

等質疑。但是通過筆者對5名學生實際教

學的聽課和觀察發現,學生C在訪談中提

到的問題最具代表性,和其他22 名學生

的訪談結果亦有很多相似之處,在其他4

名學生訪談者身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印

證。

a.對學生C教學實踐第一個月的訪談

問題:現在開始給大一學生上課,感

覺怎麼樣?順利嗎?喜歡上課嗎?

C 答:感覺還好,很喜歡和學生相

處,學生很可愛,而且站在講桌上上課很

有成就感。

問題:你覺得上學期教學法課程對你

的實際教學和成長有用嗎?

C答:很有用啊,不僅對整個教學流

程有了清楚的認識,而且也幫助我發現了

自身存在的很多問題。

問題:可不可以具體一點說明呢?比

如理論教學和課堂實踐部分,你說的有用

主要是指哪些方麵?

C答:嗯,其實都有幫助,隻不過對

我來說教學計劃製作和教學實踐部分幫助

最大。以前連教學流程都不知道,而且在

教學實踐中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語言組

織能力薄弱、心理緊張這些問題以前都沒

有切身感受。同伴互評也幫助我發現了自

己發現不了的問題,比如沒有顧及教授對

象的英語基礎就進行內容準備,這些都是

自己沒有發現的。

b.對學生C教學第三個月的一次采訪

問題:那現在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主

要問題有哪些呢?

C答:不知道怎麼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和實現課堂互動。之前用過的教學手段再

用,效果就不如從前了。感覺自己有東

西,但是講不出來,而且越來越不知道該

怎麼講課文了。講完lead-in ,學生就開始

走神了,學生明顯沒有開學初那麼活躍

了,感覺很失敗。自身其他學業任務壓力

也逐漸較大,備課時間不是很充足。

問題:上學期的教學內容對解決這些

問題有沒有幫助呢?

C答:嗯,覺得上學期的教學實踐部

分如果再多一點,可能幫助多一些。而且

那個模擬的教學環境太理想了,也沒辦法

完全適用於現在的教學。當然,主要還是

自己的問題,自己的根基不紮實,底子不

好。學生急功近利的心態也不利於教學實

行,很難改變學生的思維習慣,個人覺得

這和整個大的教育環境有一定關係。當老

師容易,當好老師很難。

問題:有沒有采取什麼辦法來解決這

些問題呢?

C答:去聽其他老師上課,借鑒他們

上課的方法;和其他幾個代課同學交流也

有一定幫助,自己也還在探索中。有些問

題解決不了,也就隻能如此了。

③數據結果和分析

在整個學期的實際教學跟蹤調查和訪

談中,通過對比其訪談筆錄和研究者的觀

·203

·

光華語言論叢·第3輯

雖然5名學生在訪談和觀察中各自存

在的問題側重點不一樣,但是對培訓課程

的意見卻很一致。

察發現,5名培訓學生在此期間的變化和五、職前培訓小結及改進建議

教學感受基本是一致的。

5名學生6個月的教學心理變化基本趨勢一致(如圖)實踐證明,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理論

教學第一個月的成果也可以通過適當的

新鮮感,“蜜月期”將培訓所學技能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投入極大的熱情備課授課,喜歡與學方式運用到職前教師培訓

生交流,很享受課堂上的成就感。

中,整個教學培訓效果顯

教學第二、三個月著。通過營造積極的課堂

挫敗感,低落期,教學效果與期望不符,發現原有的教學手段不能解決新出現的問題,但沒有

尋找有效的解決辦法,而且備課壓力與學業壓力並重。氛圍,開展自我監督(selfsupervision

)、同伴觀察

教學第四個月(peer observation )、同伴

調適期,開始接受和理性對待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平衡教學實踐和其他學業任務的關係,同

時開始總結和學習一些有用的教學技巧,也和學生建立了亦師亦友的良好關係。輔導(peer coaching )、案

例研究(case analysis )等教

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反思能

力”。在隨後的教學實踐中,研究者發現

培訓學生的反思,從僅局限於對教材和教

學方法的疑問,延伸到了對整個教學環

境、學生評估、課堂管理甚至社會現實,

並且都能提出很多問題加以思考。總的來

說,與在職培訓不同的是,大部分受訓學

生沒有一定的實踐經曆會影響其發現問題

和理解培訓內容的效果,因此加大實踐比

例可以納入到以後的職前培訓中。而在采

訪中,27 名代課的學生也都期望能針對教

學中發現的種種問題再進行一次教學培

訓,並且加大實踐比例。

同時培訓者不是進行單純的技能教

授,受訓者也不是接受純粹的技巧學習。

在其期末的反思撰寫中,點評老師的意見

也主導了整個反思內容。值得一提的是,

在5名學生深入訪談中,有一名學生將培

訓老師記錄教學反饋和點評學生的方式也

運用到了自身的教學中。可見在整個職前

培訓中,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方式、點評對

學生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而其他學生

提到的課堂管理、提問技巧等問題,在職

前培訓中曾有專門講解,但是由於當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