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祈求——吉祥圖案2
天下太平的象馱寶瓶
我國把大象視為祥瑞、太平的象征,把它當作是強壯、長壽、聰慧的化身。因為“象”字與“祥”字諧音,壽命又長,因此大象在我國文化裏是吉祥的動物,享有崇高的地位。
野象在沒有被馴服時,性情勇猛,力大無窮,是人類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有學者認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個馴服大象的人是舜,其依據是流傳已久的“舜象傳說”。
舜的父親名叫瞽叟,是個瞎子。舜生下來不久,他的母親就過世了,瞽叟又另外娶了一個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
《尚書》中稱瞽叟“頑”,象“傲”,他們曾兩次捉弄舜,一次叫舜上屋頂然後在下縱火焚燒,另一次叫舜浚井然後落井下石,但兩次都被舜成功逃脫。 這本來是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然而舜在事後毫不計較,依然孝順父親,友愛兄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了他們,使象改邪歸正,史稱“虞舜服象”。
後世的學者對“虞舜服象”進行重新解讀,認為“虞舜服象”指的是舜服野象,也就是說,傳說裏的那個“象”,是一頭龐大的、有著長鼻、大耳、巨腳、利齒的野性未馴的動物大象。
據戰國末期政治家呂不韋集合門客編著的雜家代表名著《呂氏春秋·古樂篇》裏記載道:商部落曾經役使許多野性未馴的象在東方一帶的國家逞威,於是周公派軍隊去驅逐他們,一直把他們趕到長江以南的地方。 可見商民族已經把馴服了的象使用到戰爭上去。
舜是商部落的始祖神,因此在古代商民族的神話裏,就有關於他怎樣馴服野象的傳說。後來民間傳說裏所說的“大舜用象耕田”應該就是遠古傳說的餘波。在《二十四孝圖》中繪的“大舜耕田圖”,使用的耕田動物就是長鼻大耳的大象。
古代商部落能馴服大象,大象自然也成為他們的吉祥物。在商代青銅器中,就出現了大象的造型,其中最著名的是象尊。
這個象尊高64厘米,長96厘米,形體碩大,為所知商代動物形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 此尊象鼻上翹中空,與腹相通,用作流,象背開口。象首額頂兩側凸出作角形,飾龍紋,象鼻飾鱗紋,腹飾獸麵紋,十分精美。
象牙也是古代先民的吉祥物。三星堆遺址就出土了大量象牙,同時出土的還有青銅麵具和青銅立人像。青銅立人像手持之物脫落或腐朽,其為何物,眾說紛紜。
有學者認為,青銅立人像手持之物應當是象牙。正因為手持象牙,銅像才需要這樣高,手臂才需要這樣粗壯。古代蜀國先民手持象牙的意圖是個謎,可能是因為古人一直當象牙是吉祥物,認為象牙有辟邪的作用。古畢竟古代有象牙筷子能探知食物是否有毒的說法。
象牙雕刻藝術在我國也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曆史,始於新石器時代,江南地區的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雙鳥朝陽”蝶形器就是象牙製作的,良渚人也在象牙上雕刻神人獸麵紋,這些紋飾都有特殊寓意。
象棋在古代用象牙做成,象棋因此得名。遼、金、元、明、清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為皇家用品,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都有為皇宮做象牙製品的作坊。 明清時期寓意吉祥的牙雕精品很多,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在元、明、清時,信仰佛教的皇帝很多。他們把佛國進貢來的大象看成祥獸。每逢皇帝有重大慶典,儀仗中總愛用些大象,駕輦、馱寶也用它們。皇家專門豢養了象群,用於儀仗和節慶表演;在宮室、園林、陵墓裏也遍布著大象的雕塑形象。
皇家專門豢養、馴化、演練大象的地方叫“象房”。大象在這裏要有嚴格的訓練,學會各種禮儀,要學會溫順、穩當地駕馭馱寶。經過專門馴象師調教,馴練好的大象或編入皇家儀仗隊,或作為皇上出行的座乘,或者在節日給皇親國戚表演。
每當太和殿舉行盛典,象群都會被牽到皇宮,有駕車的、馱寶的、站班的,各有分工。平時大臣上朝,大象站立排列於午門前禦道左右,蔚為壯觀。清代沿用了明代役使大象的標準,製度與習俗都不變。
作為古代皇家禮儀重要組成部分,大象不僅給皇家增添了無比的尊嚴和神聖,也給北京的百姓帶來了許多歡樂。
北京宣武門西側的象來街,是古時圈養大象的地方。由於大象的四條腿猶如柱子一樣地立著,是國家繁榮的象征,代表國家太平、繁華,許多人都會慕名而來,沾一沾繁榮的喜氣。因此象來街被稱作最吉祥的街,也叫祥來街。
明清時,每年舊曆六月初六,是標誌著盛夏已經來到的時令。這一天,不僅是人們洗浴、晾曬衣物的日子,也是皇家大象洗浴的日子,也讓大象在河水中自由噴水遊戲,或是由馴象師給它們刷洗身體。
養在象房的大象要牽到宣武門外,或西便門附近的護城河裏去衝洗。老百姓管這叫“洗象”。當時,對一般百姓來說,大象是很罕見的動物,更何況是為皇家表演的神獸象呢!大家都願在這天多得一些吉祥之氣。久而久之,每年六月初六北京老百姓觀看“洗象”,就成了一項民俗活動。
象因身材高大,性格溫和,善解人意,能幫助人完成強度很大的工作,被視為力量的象征。它四蹄粗壯,著地穩如泰山,所以在君王看來,象是代表江山穩固、社會安定的標誌。
在象的背上放一寶瓶,有些瓶內再插放五穀,寓意太平有象、五穀豐登。因為“象”與景象的“象”字同音;寶瓶的“瓶”字與太平的“平”字同音;這樣“大象寶瓶”就成為“太平有象”的吉祥圖案了。
寶瓶,又叫罐、淨瓶,作為吉祥之物,也是密宗修法時灌頂的法器,是無量壽佛的手中持物,象征靈魂永生不死。瓶中裝淨水,象征甘露,瓶口插有孔雀翎,象征吉祥清淨,代表福智圓滿。
寶瓶也寓意著吉祥,在我國的風水學中代表著神通廣大。寶瓶多以陶瓷質地為主,我國盛產瓷瓶的聖地當然以江西景德鎮最為出名,已經成為風水學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工具。
根據風水師的說法,寶瓶在風水學中有吸收煞氣,趨吉避凶的作用,寓意吉祥、富貴、旺財、和諧之意,是陽宅風水學裏必不可少的物件。 又由於象五行屬金,自古象為神獸,以善吸水馳名,水為財,所以有在家中張貼“太平有象”,就能大財小財為己所納,放在宅中吉祥如意的說法。因此,“象馱寶瓶”備受青睞,成為家居風水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備受大眾喜愛。
[旁注]
雜家 是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一家,其內容很多與方術有關。雜家的代表一是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另一是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雜家在曆史上並未如何顯赫,雖然號稱“於百家之道無不貫綜”,實際上流傳下來的思想不多,在思想史上也沒有多少痕跡。
《二十四孝圖》 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是元代郭居敬編錄,內容由曆代24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於後來的印本大都配以圖畫,是我國古代宣揚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讀物。
蜀國 我國古代先秦時期的蜀族在四川建立的國家。蜀族是先秦時期一個不同於華夏族群的古老民族。“蜀”字最早發現於商代的甲骨文中,據記載武王伐紂時蜀人曾經相助。但關於蜀國的曆史在先秦文獻中一直沒有詳細記載,直到東晉才記有了關於蜀國的曆史和傳說。
良渚 杭州西北郊的一個鎮名。這裏是被譽為“中華文明之光”的良渚文化的發祥地。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石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存在年代已有5300至4300年。良渚遺址是實證我國5000年文明史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大遺址,具有唯一性和獨特性。
造辦處 負責為古代的皇家製造各種器物的地方。早期的宮廷規模不大,沒有也不可能設置專門的造辦機構,皇室用度以各地進貢為主。後來,國家及皇室規模不斷擴大,皇家用度需求也成幾何數倍增,就開辦了造辦處。
午門 我國古代所有的建築物都是非常講究八卦方位的,尤其是皇家的陵墓。陵殿尤其要布局工整,不能犯忌諱。由於用十二時辰象征方位,午就相當於陵殿的南方。古代皇族認為南字音同難,不吉利,因此都把南門稱為“午門”。
舊曆 我國古代曆法之一。舊曆不是指夏曆、陰曆、農曆,而是指二十四節氣的年曆,即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為四時的年曆,多在八字中使用,在生活中已不多見。
景德鎮 我國首批曆史文化名城,被譽為“世界瓷都”,更是“中國瓷都”。瓷器是我國漢族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景德鎮是我國瓷器最傑出的代表,由於製瓷曆史悠久,瓷器產品質地精良,對外影響大。
[閱讀鏈接]
遠古時有一隻大象,年輕時非常強壯,打起仗來,神勇無比。但是歲月不饒人,年紀一大,卻是衰弱不堪。 有一天,它走到池塘邊喝水時,不幸陷在泥中,脫困不得。人們費了一番力氣,也沒把他弄出來。國王知道後,就派一位馴象師去處理。馴象師叫人吹打戰鼓。大象一聽到隆隆的戰鼓聲時,仿佛又回到了戰場,不由得精神大振,一鼓作氣,就脫離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