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滿良緣——喜神2(1 / 3)

美滿良緣——喜神2

鶴發童顏的老壽星彭祖

壽星是我國神話中的長壽之神。也是道教中的神仙,是福、祿、壽三星之一,又稱南極老人星。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長安附近杜縣建壽星祠,後來壽星演變成仙人名稱。

明代神魔小說《西遊記》寫壽星“手捧靈芝”,長頭大耳短身軀。白話短篇小說集《警世通言》有“福、祿、壽三星度世”的神話故事。畫像中壽星為白須老翁,持杖,額部隆起。古人作長壽老人的象征。常襯托以鹿、鶴、仙桃等,象征長壽。

我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記載,秦朝統一天下時就開始在首都鹹陽建造壽星祠,供奉南極老人星。

當時的古人供奉壽星的理由與古時的祥瑞信仰有關,大意是說見到壽星,天下太平;見不到就預示會有戰亂發生。早期星相著作中,也講到如果老人星顏色越是暗淡,甚至完全不見,就預示將有戰亂發生。此外,司馬遷的  《史記·封禪書》裏麵也寫道:

壽星,蓋南極老人星也,見則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壽也。

我國古代的太平盛世的確短暫而稀少。幾十年一亂一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這顆時隱時現的老人星恰是這種動蕩局麵的絕好象征。但僅僅是象征還遠遠不夠,古人觀天象,占星氣,都是有很強的實用性的。

那麼南極老人星的實用價值在哪裏呢?或許就在於他的老年人身份,和他能夠承載一種重要的倫理價值觀念,那就是尊老、孝道。

東漢明帝在位期間,曾主持一次祭祀壽星儀式。他親自奉獻供品,宣讀表達敬意的祭文。同時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會,與會者是清一色的古稀老人。

當時,普天之下隻要年滿70歲的老人,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有資格成為漢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後,皇帝還贈送酒肉、穀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

這件盛事記錄在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禮樂誌》中,同時敬奉天上的壽星和人間的長壽老人,是漢明帝的一大創舉。

壽星在曆史上是有一個具體的人的,名叫彭祖。根據我國古代地方誌著作《華陽國誌》的記載,四川眉山彭山鎮是彭祖的故鄉。古人把彭祖視為天上的壽星,是因為他保持著最高長壽紀錄,767歲。這種說法來自東晉葛洪的古代誌怪小說集《神仙傳》。

767歲的高齡自然是不可信的,這是以當時66天為一年紀年的方法所指的年紀,是古時彭山一帶“小花甲計歲法”的結果。小花甲計歲法源於“六十甲子日”,就是古代所傳50個星宿神依次值日一圈的時間。

民間崇拜上天星宿,凡人壽命皆與星宿對應,便以60個星宿神輪流值日一周的時間為一歲。如果按後來365天作為一年記,彭祖的實際壽命為159歲。

767歲的高壽雖假,但曆史上彭祖似乎確有其人。《史記·楚世家》記載了他的顯赫出身,他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孫子。而有關他的長壽故事早在秦漢以前就已流傳。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長詩《天問》中就曾提到他,孔子和莊周在自己的著作中也都將他視為長壽的典範。

彭祖雖然不是天上星官,但人們確信他掌握了一套養生的方法,是真實生活中靠修煉獲得長生不老的成功者。這也是人們將他與壽星合二為一的原因。

可以活到767歲,這是怎樣一種長生不老的養生術?《莊子·刻意》中有記載:

吐故納新,熊經鳥伸,導引之術,彭祖壽考者好之。

吐故納新是說用意念調節呼吸,熊經鳥伸和導引又是怎麼回事呢?  所謂“熊經”,是指模仿熊攀援的動作,所謂“鳥伸”,是指模仿鳥類尤其是鶴展翅引頸的姿態。由此可知,彭祖的導引術實際上是一種模仿動物形體動作的健身體操。

先秦道家認為,天地是不朽和永恒的,天地化生萬物、孕育生命,這是天地至仁至善之大德。人們認為天是仁慈的,本來在賦予生命的同時也教給人們長壽之術。可是後來人們沉浸在各種物欲功利帶來的膚淺快樂中不能自拔,於是漸漸失去了長壽本能。但還是有補救辦法,那就是道家主張的“道法自然”,向自然界的動物們學習。

模仿熊,是因為熊能在冬眠期長達數月不進食,養生家認為這是因為他通曉食氣辟穀之術。模仿鶴的理由似乎是看中他的優雅和扶搖升空時自在逍遙;或許人們想象自己得道成仙那一刻,也應當像仙鶴那樣優哉遊哉。

魏晉以來,道教的養生理論漸成體係,托名彭祖的著述多達數十部,有《彭祖養性經》、《彭祖攝生養性論》及《彭祖養性備急方》等。除了導引氣功、煉丹術、中醫中藥等養生療病理論以外,還涉及烹飪飲食和房中術。

道教經典中早就談到人的這兩種生理需求,“食、色,性也”,認為這是人與生俱來的欲望。與儒家視之為洪水猛獸的態度截然相反,彭祖養生術不避諱談食談色,並將其作為重要的修煉內容。

所謂食,是指飲食烹飪術。過去廚師行業將彭祖作為祖師爺,傳說彭祖生日那天,全國的烹飪大師齊聚徐州城東門外的彭祖廟,拜謁祖師爺彭祖。因為彭祖是有記載以來的第一位美食家和技藝高超的廚師。

早在屈原的《天問》中,就提到彭祖調製野雞羹獻給堯帝的著名典故:作為當時部落首領的堯帝指揮治水,由於長期心懷部落和部眾安危,堯帝積勞成疾,臥病在床。數天滴水未進,生命垂危。

就在這危急關頭,彭祖根據自己的養生之道,立刻下廚做了一道野雞湯。湯還沒端到跟前,堯帝遠遠聞到香味,竟然翻身躍起,食指大動,隨後一飲而盡,次日容光煥發。此後堯帝每日必食此雞湯,雖日理萬機,卻百病不生,此事被傳為美談並流傳下來。

雉雞當時並不罕見,配料也無玄機,關鍵就集中在彭祖的另一秘方上。古籍《彭祖養道》上曾記載:“帝食,天養員木果籽。”一碗普通的雞湯能夠有點水成藥的養生功效,其實是來自這枚小小的茶籽。

因此後人認為,彭祖正是知道茶籽的養生功效,才會一招中的。堯帝在位70年,終於118歲仙壽的秘密也盡在這茶籽之中。

彭祖烹飪手藝之高超,居然可以治愈厭食頑症,那麼吃出健康長壽的觀念也就很容易被人們接受。飲食烹飪術隨即被納入養生理論,並與導引健身相輔相成。

模仿長壽動物的形體動作可以長生不老,而另一種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它吃下肚去。於是所謂長壽動物如烏龜,鹿,鱉都成了長壽滋補品,借助導引體操和烹飪美食達到健身長壽目的,可謂是雙管齊下。

關於彭祖的傳說故事有很多。傳說原來彭祖和陳摶老祖兩人,都在天宮玉皇大帝身邊主事。一個管著諸神的生死簿,一個管著功德簿。有一天,陳摶對彭祖說:“我勞累過度,想好好睡一覺。如有要緊事,你把我叫醒。”彭祖答:“好,你盡管放心睡覺去吧!”

彭祖一見陳摶去睡覺,想乘此機會到凡間遊玩一番。他代陳摶更換生死簿名單,發現他的名字也在上麵。彭祖一想:不好,如果我到凡間被玉帝發現了,就會很快派人把我召回。

彭祖靈機一動,把生死簿上寫有“彭祖”名字的那一頁紙撕了下來,撚成紙繩訂在本子上。從此,這個生死簿上,再也找不到彭祖的名字,他才放心地下凡去了。

彭祖流落人間,做了商代士大夫。他先後娶了49個妻子,生了54個兒子,都一一衰老死亡,而彭祖依然年輕力壯,行動灑脫。當他娶了第50個妻子後,就辭官不做,到處遊山玩景,直到這第50位妻子由當年的黃花閨女變成老太婆時,才定居到宜君縣一個小山村。這時彭祖已800歲了。

有一天晚上,夫妻倆睡在床上聊天,妻子問他:“我是快死的人了,我死後你再娶妻不娶?”彭祖毫不介意地說:“當然還要娶,不然誰陪伴我!”妻子又問:“你怎麼一直不會衰老呢?難道生死簿上沒有你的名字嗎?”

彭祖哈哈大笑回答說:“我永遠不會死的!生死簿上有我的名字,他們就是找不著。”妻子接著問:“那你的名字在什麼地方?”彭祖一時得意說出了實情。妻子這才明白彭祖一直不死的奧秘。

這位妻子死後,脫下凡胎肉體回到天宮,向玉皇大帝訴說了此事。玉帝聽後恍然大悟,命差神趕快去叫陳摶老祖。誰知陳摶這時還沒有睡醒,玉帝隻好另派二位差神下凡去找彭祖。

由於年代久遠,派下來的差神根本不認得彭祖,找尋許久毫無音訊。這兩位差神不敢輕易地回到天宮交差,隻好遍跑人間,四處打聽。

一天,兩位差神來到宜君縣彭村,乘木匠吃飯之機,偷走解板大鋸,到打麥場上使勁地鋸一個碌碡,一下招來很多鄉親圍著看稀奇。

這時,彭祖也前來觀看。人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彭祖也因自己年事高,經曆廣,趁機譏笑說:“我彭祖活了800歲,沒見過有人鋸碌碡。”

話音剛落,二位差使把鋸一扔,當場就鎖住了彭祖。這天夜裏,彭祖就去世了,享年800餘歲。

還有人說河南濮陽的徐三亭是壽星的原型。傳說徐三亭的頭、身子、腿3個部分一樣長,由於徐三亭樂善好施、愛幫助鄰裏,所以人們都尊稱他為徐三爺。

徐三爺幫鄰居家看孩子,有一位大嫂在田裏對另一位同村但相距較遠的另外一家婦女說:“三爺這人真好,剛才又給我家看孩子去了。”另一位婦女說:“不會吧!三爺剛剛還在我家。”

這事一傳開,人們都以為徐三爺是個神仙,會分身術。徐三亭活了108歲,不食煙火,鶴發童顏,銀髯過膝,平時種一桃園,隻吃仙桃,不食飯菜。後歸仙界,被封壽星。後人為紀念徐三爺,改煙城為徐鎮,並定二月九日他生日這天舉行香會公祭。

在後世的民間傳說中,還常將南極長生大帝和南極老人星混同為一,也許就是因為他們名字中都有南極,和長生長壽概念接近的緣故。但在道教神仙譜係中,這兩位神的地位都遠比彭祖高。

道教認為,彭祖雖然長壽有道,但畢竟是曆史人物,比不得南極大帝和南極老人星天神一般尊貴。所以說起壽星,還是以南極老人星或南極仙翁身份最為出名。

由於道教養生觀念的融入,也使壽星形象發生相應的改變,最突出的要數他碩大無比的腦門兒。山西永樂宮壁畫中的壽星,可能是存世最古老的壽星形象。

在永樂宮上千位神仙中,壽星之所以一眼就能被認出,就是因為他那超級的大腦門兒。壽星的大腦門兒,也與古代養生術所營造的長壽意象緊密相關。比如丹頂鶴的頭部就高高隆起,再如壽桃是王母娘娘蟠桃會上特供的長壽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