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信仰——日月風雨2(2 / 3)

此外,還有以萍翳為雨師的。我國訓詁學彙編《廣雅·釋天》中將雨師謂之萍翳,又稱屏翳。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大人賦》有“召屏翳,誅風伯,刑雨師”之說,“建安文學”代表人物之一的文學家曹植的《洛神賦》中,也有“屏翳收風,川後靜波”之語。

唐代時,古人還以李靖為雨師。古代地方誌《山西通誌》裏的風雨神廟在翌城四望村,其神是唐衛公李靖。這大概源於古籍《唐逸史》中衛國公李靖行雨的故事。

在李靖還未成為將領,被封衛國公的時候,曾經到靈山中打獵,吃住都在山中人家那裏。山村裏的老人們很喜歡李靖的正直誠懇,常常給他一些豐厚的饋贈,年頭越久,山中老人的饋贈也隨著增多,李靖默默地將這份恩情記在了心裏。

有一天,李靖在林中打獵時忽然遇上一群野鹿,就趕忙去追趕。可是那群野鹿跑得很快,李靖一直追到天黑也沒有成功捕獵到,又舍不得放棄。就這樣,隨著天色漸濃,李靖忽然發現自己早已在山林中迷了路。

李靖看著陰暗的天色和了無人煙的荒山,心裏非常沉悶。茫茫然不知何處是歸路的李靖隻好硬著頭皮騎馬亂走,忽然看見遠處有燈火之光,他就趕快策馬奔過去查看。

湊近之後,李靖高興地發現那竟是一戶人家,而且門麵裝飾十分氣派。高大的紅漆門緊緊關閉著,牆宇也很高峻。李靖上前敲門,叩門叩了好半天,才有一個長得眉清目秀的小雜役出來應門。

小雜役看見李靖後吃了一驚,問他說:“你是誰?來這幹什麼?”

李靖請求說:“我是寄居在附近村民家的過客,因為今晚追蹤野鹿而在打獵時迷失了道路,因此想向你家主人求宿一晚。”

小雜役皺眉說:“我家郎君出去了,隻有太夫人在家,恐怕男子留宿是不行的。”

李靖趕緊又說:“麻煩你進去說明一下我的情況,請問尊夫人一下,試試也許就有希望吧。”

小雜役聽完後關上門去稟告,過了一會又回來說:“太夫人起先不想答應,但是因為天氣陰黑,你又說迷了路,就不能不留你了。你進來吧。”

李靖被小雜役帶進客廳後閑坐著。過了一會兒,一位青衣婢女出來說:“太夫人來了。”

李靖抬頭一看,那位太夫人年紀約有50多歲,麵如滿月,神色沉穩,雖然穿的是簡單的青裙素襖,卻有清爽淡雅的氣質,宛如士大夫的家眷。

李靖上前拜見,太夫人答拜說:“兩個兒子都不在家,本來我不應該留您住宿,但是今晚天色陰晦,您又迷失歸路,如果我這兒不留您,您又該怎麼辦呢?  雖說留下了您,但是我們這兒是山野人家,我的兩個兒子回來時,也許是半夜,而且還喧嘩吵鬧、大吵大叫,希望先生您不要介意。”

李靖連忙回答:“夫人客氣了,李靖原本是投荒之人,承蒙夫人您收留,實在是感激不盡,打擾了夫人你的清居,還望包涵。”

接著,夫人就請李靖吃飯。李靖發現飯菜雖然都很鮮美,但多半是魚。

吃完飯,太夫人回房了,有兩個青衣的婢女給李靖送來了庥席被褥,鋪好床鋪後閉門而去。

李靖發現房中所有東西的做工和用料都非常的講究,而且都帶香味,顯得富麗奢華。他在心裏暗自想:在荒山野嶺之中居然有如此奢侈的豪宅大戶,這實在是太怪異了。何況那位太夫人還說起兩個兒子很吵鬧,難道他們一家是妖異?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就揮之不去了。李靖越想越怕,坐立不安,但最終還是沒扛住一天的疲倦,倒在床上沉沉地睡著了。可是到了半夜子時,李靖被一陣急促又猛烈的敲門聲吵醒了。

李靖屏氣凝神,靜靜地側耳傾聽,他聽見有個說話口音很怪異的人尖聲尖氣地說:“今晚我是來送天符的。報告你府上的大少爺一聲,再過一會就該行雨了。圍著這座山周圍700裏的地方,五更天下足,速度既不要遲慢,也不要暴厲。”

接著,響起了太夫人溫和的聲音:“我這兩個犬子全都不在,這天符又事關重大,不能推遲,您可有什麼辦法嗎?”

尖聲尖氣的人說:“這個可就說不好了。延誤了天符可是重罪,太夫人如果真的另有所托,切記不要讓不可信任的人去侍弄天符啊。”

一陣遲緩的關門聲後,李靖又聽見太夫人歎氣說:“那兩個孩子都還沒回來,天符的時辰也不能耽誤,可是你們這些仆從都是不能使用天符的身份,該怎麼辦呢?”

有一個婢女的聲音說:“太夫人不必苦惱,我看今晚來此留宿的那位客人眉宇間有神氣,他能找到府上雖說是誤打誤撞,但看他言行舉止想必也不是普通的凡人,太夫人何不讓那位客人暫且擔當天符之職呢?”

太夫人沉默了一會說:“也好,那你們去把那位客人請出來吧。”

李靖連忙趴到床上裝睡,隨即就被進房查看的侍女叫醒了。他穿戴整齊走出房門,看見太夫人手中握著一道金光四溢的符咒。

太夫人輕聲對李靖說:“事到如今也不該瞞著您了,我們這裏不是凡人居住的地方,是龍宮的人間所在。我的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去送他妹子出嫁,另一個到洞庭湖去參加宴席了,都沒有回來。  可是我們龍族是有使命在身的。今晚天宮有急令要求降雨,去報告來不及,求別人代替也沒有好的人選,降雨又是關乎人間生息的大事,因此想請您幫忙代勞,不知可否?”

李靖受寵若驚,跪拜在地上說:“我是一個凡夫俗子,沒有乘雲駕霧的本領,也沒有能與天地同壽的福氣,真是沒想到能進入龍宮,得見龍顏,您有什麼吩咐我都會照辦!隻是我無法騰雲駕霧,也不知任何法術符咒,該怎麼幫您呢?”

太夫人點頭微笑說:“您隻要牢記我的話就好了。如果能照我的話做,沒有不行的。”隨後,太夫人命人捧來一杯酒,對他說,“用天符降雨時會受寒氣,這酒可以抵禦風雷,且可壯膽,您喝了就會好些。”

李靖接過酒杯一飲而盡,隻覺得香味撲鼻,頓時神清氣爽,困倦和疲憊一掃而空。

太夫人又命一個老仆人牽了一匹青驄馬過來。李靖仔細打量,發現那匹馬十分高大,毛色也與凡馬不同。

太夫人對李靖說:“這是我府上的龍馬,隻要你牢牢地坐好,就不會跌下來。您騎馬的時候,千萬不要勒馬的銜勒,它想往哪去就讓它隨便走。馬鞍上的金色小瓶中注滿清水,那就是施雨的法器叫水母。  乘上馬行進的時候,您隻要看到龍馬跳躍,就用小金匙從瓶中舀一滴水滴在馬鬃上,記住,隻用一滴水,不可多,也不可少。行雨完畢,龍馬自會回來,不必顧慮。”

李靖一一答應,隨即出門上馬,龍馬走了幾步,便騰起空中,禦風而馳,十分平穩,而且漸行漸高,不知不覺已來到雲層之上。李靖隻覺耳邊呼呼生風,風急如箭飛,暴雷腳下響。

但是李靖毫不畏懼,依著太夫人的語言,凡遇龍馬跳躍之處,就用金匙舀水一滴滴在馬鬃上。不知道過了多久,天已將亮,來到一處後,龍馬又跳躍起來。閃電大作,烏雲撥開,李靖低頭看去,發現居然是自己寄居的村莊。

李靖想:“我打擾這個村太多了,要感謝他們的大恩大德,正愁沒辦法報答。再說曾親眼看到這裏田地幹枯,莊稼苗將旱死,這一滴水怎能救得幹旱?既然行雨權在我於裏,我為什麼不廣施恩澤呢?”於是,李靖一口氣連續滴下20多滴。

不久,龍馬停止了跳躍,帶著李靖回府了。但李靖進門一看,太夫人正滿麵愁雲地坐在客廳,看見李靖,她厲聲斥問道:“我看你這凡人眉目清朗,不是輕狂之徒才信任你,你為何肆意胡來呢?本該有一滴雨的地方,怎麼弄下了20多滴?  這瓶中的一滴水雖少,降到人間卻是一尺雨的雨量啊!你滴了20多滴之後,那個地方的平地水深兩丈,田野被淹,房屋倒塌,老百姓深受水災之苦,這都是被你害的呀!”

李靖既慚愧又害怕,不知如何是好,就結結巴巴地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太夫人注視著他,長歎一口氣後又說:  “原來您畢竟是善人,想著的是要報恩。凡人不懂得雲雨的變化,我也沒有說個明白,因此實在也不該怨恨您什麼。隻怕一會有上仙們前來問罪,您就要吃苦了,還是趕緊離開吧。”

李靖愧疚地再三道歉告辭,等他快走到門口時,太夫人又叫住他說:“您畢竟來到府上一趟也幫了忙,我沒有什麼可報答的,一般的禮物凡人也用不到,因此決定送您個聰明伶俐的小奴供差遣。”

隨後,太夫人招招手說:“這兩個人,您挑一個帶走也可以,兩個都要也可以。”馬上就有兩名仆人走了出來。這兩個人,一個從東廊下走出來,儀表容貌和悅可親;一個從西廊下走出來,憤氣勃然,怒目而立。

李靖心裏想,我是一個打獵的,不怕鬥猛之事。現在隻領一奴,要是領那個笑臉的,人家就會以為我膽小。於是他說:“兩個都領卻不敢,夫人既然相贈,我就領這個生氣的吧。”

太夫人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說:“看來您的運氣也就是這樣了。”於是就作揖與他揮手告別。李靖帶著仆人出了門才走了幾步,回頭一看,豪宅全都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