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天宮——媽祖廟宇3(2 / 3)

不久之後,當地的一個花生油行的主人聽說了孝子釘的事,想要幫助蕭孝子尋找親人,於是就雇傭蕭孝子來到油行當夥計。這樣蕭孝子不僅可以養活自己,還可以從買油的人那裏打聽親人的下落。

皇天不負苦心人,有一天,有一個叫麥寮的地方的商人來買油的時候,說到數月前在岸邊救了一個婦人,蕭孝子得知後,急忙隨該商人往麥寮探詢,果然是蕭孝子的母親。

母子重逢後,蕭孝子便將母親接到自己的住處,並且一同前往朝天宮答謝了媽祖。

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彰化的一個商人來到北港想要向媽祖進香。進香之後聽說了“孝子釘”的事,由於好奇,就前往探訪了蕭孝子母子。非常意外的是,蕭孝子與他竟然是表親,並且他知道蕭孝子父親的消息。

於是蕭孝子母子趕忙跟著表親前往蕭孝子父親的住處,全家重逢,恍然如夢,悲喜交加,終於達成了數十年來的親人團聚。後來,這枚孝子釘便一直在觀音殿外的石階上,被流傳了下來。

北港朝天宮的前殿,包括中央的三川殿及兩側的龍虎門。“三川殿”就是3個門並列成川字的意思。按古製,誥封王、妃或將軍級的神祇可以使用三川殿,若是帝後級則可以配5道門。

三川殿的建築一向被視為廟宇中雕琢最豐富的殿堂,整個建築群中最細膩的工夫都在此展現了出來,所以朝天宮三川殿長久以來都被建廟匠師視為最高典範。

朝天宮三川殿寬三開間,各間皆辟一門,進深也是三間,殿內采用的是九架桁和四柱法的建築形式,前後對稱,是一種非常嚴謹的建築棟架。在前步口有精致的花籃吊筒,共有兩對,並且兩吊筒連接在一起,塑造了入口的華麗氣氛。

中門上方的棟架稱為架內,朝天宮采用二支通梁及三顆瓜筒的形式,所用木材壯碩飽滿,瓜筒用金瓜形,瓜腳包住通梁肚,稱之為“趖瓜”,具有鞏固結構及加強裝飾的作用。

在趖瓜筒上雕有老鼠咬金瓜,意味上天仁民愛物,賞賜金瓜給老鼠。在瓜上並雕有磬牌,是取諧音為“慶”。

朝天宮三川殿棟架用料非常結實,連鬥拱也是用厚料組成。拱身多使用陳應彬擅長的“螭虎栱”,栱身作螭龍形。

在門楣上的“排樓鬥栱”,使用“米字形”的斜栱,亦兼具鞏固及裝飾作用,鬥頂以八仙人物裝飾。後步口出現螃蟹形之鬥座,其中一隻見到背甲,一隻見到腹甲,並暗藏三元及第文字,此為取自古代“科甲”與“及第”的寓意。

三川殿在後來毀於大火,存留下來的是由清代名匠陳應彬所建。

1852年,清朝著名將領王得祿的次子王朝綸和嘉義縣訓導蔡如璋對朝天宮進行了重修。此次重修擴建了拜亭與東西兩廂廊,形成了四進三院的建築格局。

1905年,台灣發生地震,朝天宮大殿破損,亭台倒塌,後經民眾募得巨資重修。重修後的北港朝天宮的建築具有相當大的傳統特色,為宮殿式建築群,四落八殿、一埕七院的規模,十分寬廣。

四落分別為三川殿、正殿、觀音殿和聖父母殿,八殿則為三川殿、正殿、觀音殿、三官殿、文昌殿、聖父母殿、注生娘娘和土地公。

一埕是位於三川殿和龍虎門前的廟埕,七院則是正殿前天井、淩虛閣前天井、聚奎閣前天井、觀音殿前天井、三官殿前天井、文昌殿殿前天井和聖父母殿前天井等七院所構成。

在朝天宮的宮門前有一廣場,石地石牆,設有正、左、右等出入口。正麵入口兩側置一對小石獅,牆頭有四海龍王石像。

宮門一分為三,中間是山川門,右邊是龍門,左邊是虎門。山川門前立有一對蟠龍巨柱,另有一對石獅。龍虎二門楹柱下各置一對石盾。在三門的牆壁上,裝飾有各種各樣的雕刻。

第二進為正殿,是媽祖聖母殿,進深近13米,分為前後兩段。從殿外觀看,正殿頂似有三層,琉璃瓦頂,前段屋頂翹脊上塑有麒麟送子及兩隻鳳凰。東西兩廂供奉注生娘娘、境主公和福德正神。

第三進中室為觀音佛祖殿,供奉觀音菩薩,右室為三界公殿,供奉三官大帝,左室為五文昌殿,供奉五文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