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德之君——帝舜(1 / 3)

仁德之君——帝舜

帝舜是我國上古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字都君。舜帝從小受父親瞽叟、後母和後母所生之弟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胞弟,故深得百姓讚譽。

舜為四部落聯盟首領,以受堯的“禪讓”而稱帝於天下,其國號為“有虞”。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號,故後世以舜簡稱之,其後裔以姚姓為主脈。

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聖王。而舜對於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孟子繼孔子之後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

舜孝敬父母友愛兄弟

在帝堯時期,在一戶人家裏,有一個孩子名叫舜。舜的體形有非常奇異的地方,他眼內瞳子都有兩個,他的掌心紋路像個“褒”字,他腦球突出,眉骨隆起,頭大而圓,麵黑而方,口大可以容拳,龍顏麵目角。

舜出生後不久他母親就去世了,舜的父親瞽叟就又娶了一個老婆,名叫壬女。於是舜在家中的地位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他不再是家庭中的寶貝,而是成為家庭中的累贅,成為一個多餘的人。

舜的後母壬女是當地有名的潑婦,人人都怕她三分。她與瞽叟成家後,對舜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從來就沒有一個好臉色,動不動就打罵、餓飯。

瞽叟則事事順著壬女,任其所為,特別是壬女生下兒子象以後,他更是把舜看成是家裏多餘的人,倍加虐待,並千方百計地想把舜趕出家門。更為嚴重的是,瞽叟還多次與壬女合謀想要殺掉舜。

舜同父異母的兄弟象是一個非常傲慢的人,不講道理時時處處欺負舜。在這樣的逆境中,舜逆來順受仍然恭敬地侍奉父親和繼母,愛護著兄弟象。每當瞽叟、壬女想要害他的時候,他就躲起來。而平時一般性地打罵、懲罰,他就默默地承受。

對於舜的孝行,傳說  瞽叟由於愛續妻壬女與小兒子象,常常想殺害舜。在瞽叟動殺機的時候,舜就逃避,不讓自己遭到殺害。但在一般情況下,要打要罵,就隨他們的便。不管情況如何,舜都不違背父母的意願,每天都謹慎地侍奉他們,從不懈怠。

壬女一直想把舜趕出家門,但又沒有找到適當的理由。一次,壬女終於想出了一個法子。

春天到了,壬女要舜與象到兩個地方去種豆子,誰的豆子出了苗就可以回家,沒有出苗就不能回家。壬女為使舜的地裏長不出豆苗,不能回家,她就事先把舜的豆子炒熟了。

兄弟倆一起前往要播種的地方,在快要分手的時候,他們兩個都已經走累了,象要求休息一下,於是二人一起坐到了樹下。在臨走的時候,由於兩人的袋子一模一樣,象拿走了舜的袋子,舜拿著象的袋子。

結果,過了一段時間,舜的地裏就長出了豆苗,平安回到家裏。象的地裏卻怎麼也長不出豆苗,久久不能回家。壬女看到舜回來了,象卻沒有回來,已經明白了是怎麼回事,氣得病了一場。

舜回來後,看到象還沒有回來,又返回到象種豆的地方尋找,發現象已經餓得不行了,倒在了地上。這時,舜就把餓昏了的象背了回來,但是壬女依然不領情,想著法子的害舜。

就這樣,舜的孝行被廣為稱讚,在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過了10年,堯向四嶽征詢繼任人選,四嶽就推薦了舜。

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麵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隻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

他到了哪裏,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財物。有一天,壬女要象到舜那裏對他說:“家裏的倉有點漏雨,父母要你回去修理一下。”

父母之命,舜當然要服從。舜到了姚墟,爬上了倉頂。正在進行仔細檢查修補時,突然間濃煙滾滾。舜一看,原來是倉庫下麵已經著火了。於是,舜想找梯子下來,但梯子已經不翼而飛,舜叫壬女和象快來救火,壬女和象也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舜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急得滿頭大汗。情急之中,求生的本能發揮了作用,舜不顧一切地往下一跳。這時候,娥皇和女英為他準備的披風,在下降的過程中張開,減緩了下降速度,使舜順利地落到逃過一劫。

壬女看舜沒死,又生一計,壬女讓瞽叟對舜說:“家裏那口水井,自從你打成後還沒有淘過,現在淤泥多了,你什麼時候抽空回去淘一淘。”

舜二話沒說,立即就答應了。舜正在井裏淘泥的時候,瞽叟、壬女與象就往井裏填泥土和石頭。他們心想,這一次舜必死無疑。但他們沒想到的是,舜竟然活著出來了。

原來,舜當年打井時,在井下打了一條通向鄰近水井的通道。當他下到井底準備淘井之際,突然看到上麵往下掉泥土和石頭,知道大事不妙,於是就躲進井下通道,從另外一個井口出來了,又一次躲過了一場滅頂之災。

舜從來不將他們的惡性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後來,堯讓舜參與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麵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