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裏我還是得要解釋一下兩個名詞,千萬別弄出什麼誤會來。
一是自由教師:
為這個詞,我動了太多的腦筋。我曾經想將這個名詞換成“獨立教師”。但後來發現,從任何意義上說,每一個教師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可謂之獨立教師。而在這裏,我的意思是指脫離體製而繼續以教育作為生存方式與職業的教師。很多人都知道,我從1997年開始,就脫離體製了,成為一個體製以外的“教育打工仔”,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學校,我用行走劃下了人生的半徑。但離開了體製,是不是就可謂之獨立教師,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在我看來,還真不能用這樣稱謂。畢竟,你還在做教師,以這樣的或那樣的姿態、身份、性質,更重要的是,純粹而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是不可能的。教師這一種職業,是必須以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其使命的。
因而,在我看來,叫做“自由教師”更準確。與“自由教師”這一說法相似的還有,自由人、自由職業、自由撰搞人等。我在一篇文章裏說及自己還是一個“自由作家”。這一些係列性的稱謂,都已經是被公眾所接受的說法。
我沒有必要在字麵上刻意回避自己已經是一個離開體製隻靠自己的教育智慧、教育能力和教育工作而生存的自由教師。我不能再像另一些教師,以獨立教師這樣的模棱兩可的稱謂,一方麵躲躲閃閃,一方麵以獨立自我標榜。
“自由”的另一種內涵也是我非常喜歡的。偉大的尤奈斯庫說:所謂先鋒,就是自由。
所以,自由,表現著一種反抗和否定的教育精神,表現了逃避一切既定的教育規則並重新激發出來的教育主體的創造精神,同時也表現出一種讓自己成長為自己的教育意誌。
這樣的自由,難道不是一種美好的教育境界嗎?
另一個是如意教育:
2014年底,我創辦的“薑廣平大語文課程中心”因為麵臨擴張而不得不走出小區。我們搬進了城南的一座寫字樓裏。這座寫字樓的名字叫如意通大廈。我突然發現,“如意”這兩個吉祥的字眼,其實也應該是我們的教育追求。我們的教育目的,不正是希求通過接受教育而抵達人生的如意境界嗎?
如人之意,故名“如意”。教育所追求的不就是如人之意嗎?
如意教育就這樣成為我的追求。我們的“薑廣平大語文課程中心”也因此變身為“如意教育機構”。而在這過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真心朋友的幫助與指點。這也是我將這本書如此命名的原因之一。
如意教育,就這樣在我年過半百之後成為我的事業。雖然此前,教育一直是我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