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然成風——世道感化2(3 / 3)

黑衣人立馬跪了下去哭著懺悔道:“娘,我知道錯了,我以後一定改過從新,不做強盜了,好好做人!娘,您別打了,您看這是什麼?”黑衣人說著把那個護身符遞給了老婦人。

老婦人接過護身符後,腦袋如雷擊般“嗡”的一聲,手中的柴火掉在了地上,直看著護身符發呆。良久,老婦人才開口問道:“你這護身符是哪裏來的?”

“是一個50多歲的人的,他說他來找自己的母親。他現在就在外麵。”黑衣人指著門外說。

老婦人聽後,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過了一會,她對黑衣人說道:“你叫他走吧,說他的母親不在這裏。”

黑衣人走到院裏,把護身符還給了朱壽昌,說道:“你走吧,你的母親不在這裏。”

朱壽昌一聽這話,便斷定自己的母親在這裏,連忙跪下後,衝著院內哭道:“母親,昌兒知道您在裏麵,如果母親大人不肯見昌兒,那昌兒便長跪不起。”

黑衣人見朱壽昌這般,趕也趕不走,自己進屋去了。

老婦人聽見屋外朱壽昌的話,眼淚又“嘩嘩”地流了下來,口中小聲地直念道:“昌兒,昌兒……”

“轟隆隆……轟隆隆……”外麵電閃雷鳴,很快便下起了瓢潑大雨。朱壽昌本來是又餓又累,現在又跪在雨中,很快便暈倒在地。

老婦人見外麵下起了大雨,本來不想出來的,可一想到朱壽昌還跪在雨中,就再也忍不住了,打著雨傘來到院中。黑衣人也來到了院中。此時的朱壽昌已經暈倒在地了。老婦人叫黑衣人把朱壽昌抱進了屋裏。

老婦人一摸朱壽昌的額頭,燙得嚇人,忙對黑衣人說道:“快去叫郎中來!”

黑衣人不顧外麵大雨跑了出去。老婦人則在床頭邊用熱布幫朱壽昌擦拭額頭,邊用顫抖的聲音輕聲地呼喚道:“昌兒,昌兒……”

郎中給朱壽昌吃下藥後,又開了藥方,叫其天亮後去藥鋪抓方抓藥便可。天剛一亮,外麵還下著小雨。老婦人便叫黑衣人去藥鋪抓藥。

當黑衣人從藥鋪抓藥回來後,朱壽昌已經醒來。黑衣人見老婦人不在屋中,忙問朱壽昌道:“我母親呢?我母親去哪裏了?”

朱壽昌被問得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黑衣人見狀大急,忙說道:“我母親,也是你母親!”說完,丟下手中的藥,便朝屋外跑去找老婦人。

朱壽昌聽完後,如夢方醒,從床上站起來後自語道:“我知道母親去哪裏了!”說完後便朝村中的破廟跑去。

朱壽昌來到破廟前,隻見老婦人跪在草棚裏中的佛像前祈求道:“菩薩,您保佑我的昌兒早點好起來,隻要我的昌兒無事,我願意折我自己的陽壽來補償。”

朱壽昌在在草棚外聽得真切,心如刀絞,“撲通”一聲跪下,大哭道:“母親,昌兒不孝,昌兒不孝!”

老婦人聽見後轉過頭來喝道:“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

“母親!”朱壽昌撕心裂肺地呼喊。

老婦人說:“世上做母親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子能有出息,可你卻為了尋母,丟下百姓於不顧,世上哪有我這樣的母親?”

朱壽昌連忙解釋:“母親,孩兒在任期間和百姓一起抗洪救災,孩兒也知道丟下百姓不顧是孩兒的錯,可這50年來,孩兒無時無刻都思念著母親,想早點找到母親盡自己的一份孝心。母親!”

老婦人聽到這裏,再也忍不住了,急急地走到草棚外,母子兩人抱在一起,泣不成聲。一旁的黑衣人走進前來,張開雙臂抱住了母親和朱壽昌。

劉氏改嫁後的丈夫早已故去。朱壽昌便把他的母親,連同同母異父的黑衣人,悉數接回原籍供養、照顧。

宋代朝廷崇尚“以孝治天下”,朱壽昌的孝行被朝廷知道以後,得到了充分肯定,先是“詔還就官”,後被提拔“通判河中府”。當朝皇帝宋神宗趙頊還頒發聖旨,號召全天下臣民向他學習。

當時的著名人物王安石和蘇軾等人聽說了他的事情,都遵命或自發地寫了歌頌孝子朱壽昌的文章。從此,朱壽昌棄官千裏尋母之事遍傳天下,孝子之名播揚遐邇。

朱壽昌再不想和母親分開了,但母親年紀大了,受不住車馬顛簸。為了能贍養母親,朱壽昌就要求在當地做官。上司聽說了這件事,也很感動,就同意了。

幾年後,母親去世了。朱壽昌痛不欲生,幾乎哭瞎眼睛。母親去世後,朱壽昌照顧同母異父的弟弟更加周到。這時的弟弟也就是當初的那個黑衣人,早已改邪歸正,在街麵上做小生意,憑借自己的雙手生活。

民間傳說,朱壽昌母親活著的時候怕雷聲,朱壽昌害怕母親的亡靈受到雷聲驚嚇,每到春夏季,隻要響雷,朱壽昌就伏在母親墳墓上,不分晝夜護著母親,狂風暴雨也不離開。

除了孝順之外,朱壽昌其實還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官員。朱壽昌在嶽州當知州的時候,嶽州湖多,湖連著湖,水上強盜多。為了緝捕水盜,朱壽昌登記民船,將民船刻上姓名,規定民船出入必須報告去向。什麼地方發現強盜,檢查民船的去向很快就能夠找到線索抓住強盜了。水盜因此大大減少。

朱壽昌比較關心百姓疾苦。富弼、韓琦為相,派人四出巡視,寬恤民力,朱壽昌出使湖南。有人說邵州有金礦,可以開采。朝廷下詔書,同意開采。

朱壽昌上書朝廷,認為開采金礦,弊大於利,既毀壞良田,也會招來強盜搶奪,造成邊境不安定。朝廷采納了朱壽昌的建議。可見,朱壽昌的確是一個愛做好事的好官。

[旁注]

同州 即今渭南市大荔縣。同州的名稱和設置從南北朝時期始,中經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時期,已有1300多年。宋代名為同州,定國軍節度。北宋時期的朱壽昌曾經在此地找到相隔50餘年的生身母親,被此後的曆代傳為佳話。

護身符 護身之靈符,又稱“護符”、“神符”、“靈符”、“秘符”,即書寫佛、菩薩、諸天、鬼神等之形象、種子、真言之符劄,將之置於貼身處,或吞食,可蒙各尊之加持護念,故有此名。符之種類極多,依祈願之意趣而有各種差別;而其作用也多,可除厄難、水難、火難及安產等。

陽壽 指人在世間的壽命。民間認為,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這段時間,就是一個人的陽壽,簡單來說就是人在陽間的壽命。人活著就是在陽間,而死後就去陰間,這是民間的說法。這種說法一般出現在宗教方麵,主要是佛教。

知州 古代官名。宋代以朝臣充任各州長官,稱“權知某軍州事”,簡稱“知州”。“權知”意為暫時主管,“軍”指該地廂軍,“州”指民政。明清時期以知州為正式官名,為各州行政長官,直隸州知州地位與知府平行,州知州地位相當於知縣。

[閱讀鏈接]

朱昌壽棄官尋母一事,不但在當時傳為感人的佳話,也在後世廣為流傳。人們常常以朱昌壽的故事教育子女,遵守孝道,若幹年來,對全社會的道德教化,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影響。

現在的天揚公路之東處,有朱孝子墓,始建於宋代。明弘治年間,曾立碑於墓側,明嘉靖年間,建孝子祠。原墓為高大的封土堆,墓前置石桌,石凳,並環植蒼鬆翠柏,墓的四角建有規模甚宏的孝子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