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傳——推為國策2(3 / 3)

沒想到剛剛躺下,後母大步走進房內喊道:“祥子,快起來,快去給我和你父親把炕燒熱!”還沒有等王祥說話,後母又大喊起來,“懶豬,還不快點起來幹活!”

王祥隻好強打著精神起了床,按後母說的去做。這時,父親回來了。後母立刻在王祥父親麵前讒言道:“夫君,祥子今不知怎麼回事,異常懶惰。方才我發現他沒有燒炕就睡大覺了,真是豈有此理!”

父親一聽,大發雷霆。他立即叫來了王祥,不問青紅皂白就訓斥道:“祥子,今天你不幹完活就睡懶覺,到底為什麼?”

“我……”王祥有口難言。平時,自己受再大的委屈,也從不頂父親。

“以後再這樣,看我不揍你!”父親喝道。

王祥委屈地退了出去。

不久,後母感到心口憂悶,很不舒服。父親叫來了郎中給後母號了脈。郎中開了藥方,聲稱要治好這種病,隻能喝鯉魚湯才有會見效。

時值冬日,市場上根本就沒有買鯉魚的。怎麼辦?大家為此都在發愁。這時,王祥二話沒說,起身向村外的一條河走去。

“祥子,你到哪兒去?”父親問道。

“我去村外那河上。”

“大冬天那裏封冰,你去那裏幹什麼?”

“爸爸,你別管了!”

後母說:“祥子肯定又是去那裏玩了。你看看,要這孩子有啥用?這麼多年,我看是白養了。我如今重病在身,他竟然跑出去玩,真是不孝之子!”

王祥來到河上,隻見河麵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怎麼才能弄出魚呢?想了片刻,王祥突然脫掉了上衣,躺在冰上。王祥硬是用自己的體溫融化了一塊冰。他敲開變薄了的冰層,隻見冰下有好多鯉魚。他不顧天氣的寒冷,伸手就抓到了兩條鯉魚。

王祥一路小跑,高興地把魚帶回了家,剛進院子就喊道:“爸爸,有魚了,有魚了!”

“你哪來的魚?”父親感到莫名其妙。

王祥告訴父親得到魚的過程,父親頗受感動。

王祥的孝心可以融化堅冰,卻不能融化後母比堅冰還硬的心。後母又想吃黃雀肉,王祥就去張羅捕捉,據說黃雀竟紛紛自投羅網。

王家有一片李樹林,到了夏天果實累累。一天夜裏風雨大作,後母令王祥去守住李樹,不讓果實被風雨打落下來。

王祥哪有這本事啊,他就抱著李樹向天哭泣哀求,結果還真靈,果實硬是沒有掉下一個來。

王祥的孝舉,在十裏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人寫詩稱讚:

後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王祥的孝行也感動了朝廷,於是被推舉為孝廉。此後不久,王祥的父親去世了,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永遠地離他而去。

在王祥悲苦萬分的時候,弟弟王覽常來安慰他,使他感到了僅有的溫暖。這時候的後母,對王祥是羨慕嫉妒恨,她想用毒酒毒死王祥。就在千鈞一發間,王覽發覺了,他奪過毒酒,要自己喝下去,他的母親打掉了那杯毒酒。

一計不成,又施一計。有一天夜裏,後母提刀走進王祥獨睡的小屋,來暗殺王祥。結果王祥命大,正好起床上廁所,後母隻是刺穿了被子。王祥從廁所回來,發現後母持刀怒視自己的被子,知道後母行刺失敗,就跪在後母麵前請死。

後母朱氏這時良心發現,她聯想過往的一切:她想到自己一直袒護親生兒子王覽,無所不用其極地想加害王祥,兒子卻又這麼善良地願意代兄死,差點將自己骨肉毒死;她想到王覽、王祥的手足情,兩人共患難共死生的點點滴滴;想到王祥為了給自己治病,在大冬天赤身臥冰求魚等。

這一幕幕人間的溫暖又是人間的遺憾,怎不叫她震撼,叫她悔恨交加呢!原本鐵石心腸的後母,此刻深感羞愧,蹲下身抱著王祥大聲痛哭。

哭聲驚動了王覽,他走過來一看什麼都明白了。於是,三人緊緊地抱在一起。一場大哭後,一家的陰霾化去了。

從此以後,後母待王祥百般嗬護。王祥如沐春風,對後母百依百順。王祥、王覽兩兄弟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

王祥侍奉後母時,正值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他曾扶母攜弟避亂於廬江郡,就是現在的安徽潛山縣一帶,長達20餘年。在此期間,有州郡邀他去做官,他都以有母在堂為由予以推辭。

20多年後,應該是已經進入曹魏時期了。後母去世,人們看見王祥居喪,哀痛欲絕,麵容憔悴,形如枯槁,必須要拄根拐杖才能立起身來。

後母既逝,孝心已盡,說到出山,王祥應該再也沒有理由擋駕了。徐州刺史呂虔早知王祥孝悌之德,趕忙寫來一封信,叫他去當別駕從事。但卻說是年老耳背,勝任不了這樣重要的工作。其實他是舍不得弟弟。

王覽見了,一再勸說,還親自為哥哥備好車馬。直至這時,王祥才應召上路。

呂虔對王祥特別信任,幾乎把州中大小事務全部委任給他來處理。當時,徐州境內盜賊蜂起,王祥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打擊這些盜賊,經過一番密集打擊境內的不穩定因素全部被肅清。史書用“州界清靜,政化大行”來形容王祥所取得的政績。

當地老百姓更是用歌謠來稱頌王祥:

海沂之康,實賴王祥。

邦國不空,別駕之功。

海沂,即徐州,徐州境內有一條沂河流過,故有此名。歌謠的意思是,徐州的安寧和倉廩充實,都有賴於王祥的功勞。

254年,繼司馬懿之後掌權的司馬師廢掉了曹魏的第三任皇帝曹芳,立年僅14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皇帝。不久,司馬師暴死,其弟司馬昭繼續獨掌大權。

這時,王祥已經遷太常之職,封萬歲亭侯。王祥是當時社會的道德偶像,曹髦需要的是這個偶像的力量,於是任命王祥為三老,專掌教化。

憑著資曆、聲譽和祖父般的年紀,王祥成為帝王師,可以隨時訓導曹髦。他履仁秉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盡到了一個臣子的職責。

王祥初任官時,一位權位極高的朝廷老臣非常肯定王祥的德範,贈送一把追隨多年的鎮家寶劍給他,告訴他這把寶劍將帶來一家無比的吉祥與興旺,並深深地期勉王祥。

王祥知道此劍是無價之寶、吉祥寶劍,他並沒有留給自己珍藏,而是趕緊轉送給弟弟王覽,並將老者的期許轉告了弟弟。

王祥的弟弟王覽也當了官,兩人在朝中也甚有建樹,權位殊高。兩人一生當中一路走來,患難與共,相互扶持、相互照顧、相互安慰、相互提攜;而且兩兄弟都非常長壽,都活到八九十歲,這大概就是兄弟相親的力量。

兄弟倆的後裔子孫也非常賢能有德,幾代興盛不衰,而且皆為朝廷棟梁。真的是應驗了“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古訓。

[旁注]

《二十四孝圖》 是一本講古代24個孝子故事的書,配有圖畫,主要目的是宣揚孝道。

郎中 古代對醫生的稱呼。古代的醫學不發達,醫生與巫術也總是糾纏在一起,分不清什麼為醫、什麼是巫,醫與巫合稱“巫醫”。至宋代,郎中或大夫就替代了巫醫而成了職業名稱。黃河以北大多稱醫生為“大夫”,而黃河以南又多稱“郎中”。

別駕從事 即“別駕從事史”,漢代製,刺史屬吏之長,因跟隨刺史出巡時要另乘專車,故稱“別駕”。三國時期置,東晉、南北朝時期別駕所乘之車,規格近似刺史座車。隋代初期廢郡存州,改別駕為長史。唐代初期改郡丞為別駕。宋代各州的通判,職任似別駕,後世因以別駕為通判之習稱。

三老 古代掌教化的鄉官,一般都在七八十歲以上。通常作為一種職務的名稱,即具備正直、剛克、柔克三種德行的長者。推舉這種長者來擔任。一般來說權利、任務類似族長之類,隻是族長的對象是一個宗族,三老往往是地域性質。

[閱讀鏈接]

在今天山東臨沂蘭山區的白沙埠鎮,有一個有名的孝友村,流經孝友村邊的河叫孝感河,當地人習慣於直呼它為“孝河”。很久以前,就是在這一條河上,發生了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而今,在孝河蓮池邊的小亭下,還立有一通“晉元公王祥臥冰處”的石碑。

“臥冰求鯉”當然十分離奇,故事本身雖不可信,但它說明了王祥的孝心已經做到了極致,足以感動天地。“孝感河”的名字便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