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字戲音樂豐富多彩,既能抒情,又善豪壯。南腔音樂優美清麗,間以豪壯沉渾;小調音樂輕鬆活潑;昆劇音樂清脆悠揚,纏綿動聽。
提綱戲則以大鑼大鼓、大嗩呐和“叭地虎”見長,聲調極喧。在古典袍甲戲中,兩軍對壘,人嘶馬叫,善於用音樂描摹出悲涼淒厲的古戰場氣氛。
正字戲的臉譜獨特多樣,樸素而有古風。正字戲的臉譜有100多種,常用的顏色主要是黑、白、紅、綠。勾畫的線剛柔並存,既誇張又富裝飾味。
各種臉譜和兄弟劇種不同,有自己獨特的構圖,如張飛的臉譜,兩顴的線條如葵葉下垂,同是紅臉的關羽,其眉宇的勾畫卻更注重穩重。
全國各劇種的臉譜都是為了突出各種人物的性格特征,但同中有異。正字戲在用色、造型方麵,除了個別神怪臉譜背離生活軌跡外,各種人物臉譜的造型顯得更為樸素而具古風。
正字戲保存著較豐富的藝術遺產,曆史上造就了不少有才能的老藝人,一些藝人有“戲狀元”、“活曹操”、“活呂布”等稱號。
近數十年來,文武生陳寶壽老藝人的表演,飲譽粵東,他戲路很廣,動作洗練,功力極深,初習文武生,後改扮老生,所扮演的董永、呂布、石秀、武鬆、馬應龍等角,做工細致,剛柔得體,性格栩栩如生。
正字戲的角色行當分紅麵、烏麵、白麵、老生、武生、正旦、花旦、白扇、公末、帥主、婆、醜12行。專業演出團體有陸豐正字劇團。名演員有陳寶壽等。
新中國成立後,複活了這個古老劇種,成立海豐永豐正字劇團和陸豐雙喜正字劇團,大力搶救遺產,先後整理了《百日緣》、《百花贈劍》、《張飛歸家》、《古城會》、《金葉菊》、《五台會》、《杜王斬子》等10多個優秀傳統劇目,1960年兩劇團合並成立汕頭專區正字戲劇團。
1963年後,又改編上演了《焦裕祿》、《蘆蕩火種》、《杜鵑山》、《瓊花》、《社長的女兒》等現代劇,並從多方麵進行改革,特別是嚐試用昆腔表演現代劇;在戲曲語言上,突破舞台官話的局限,改用普通話和地方語言演出,這一嚐試為正字戲上演現代劇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如《焦裕祿》、《杜鵑山》等劇,很受群眾歡迎。
[旁注]
田元帥 是福建和粵東講閩語地區民間戲劇、樂舞所共同崇奉的保護神。在粵東,不但被正字戲、潮劇、紙影戲尊為戲神,而且民間鄉社的英歌舞和關戲童也一樣祀奉他。在潮州市有一座田元帥廟,農曆六月廿四是其誕辰,必演影戲隆重祭拜。
三拜九叩 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傳統的禮德文化裏麵,其中有“三拜九叩”的莊嚴禮儀。拜:就是自祭其身,就是把這個身向天地祭獻,願舍其身。“叩”:就是頂禮恭敬。
神龕 是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靈牌的小閣。祖宗龕多為豎長方形,神佛龕多為橫長方形。龕均木造,雕刻吉祥如意圖案和帝王將相、英雄人物、神仙故事圖像,金碧輝煌。
敬天 我國古代流行自然崇拜,以後發展為對最高神“天”的崇拜,敬天成為古老的自然崇拜儀式之一。在古人那裏,“天”有意識地化生了萬物和人,為宇宙萬物的主宰者,具有無上的權威。
鎖南枝 曲牌名。屬南曲雙調﹐共9句。其字數定格﹐據《九宮大成譜》正格是三﹑三﹑七﹑五﹑五﹑三﹑三﹑三﹑三。第四句可變為四字或六字。可用作小令﹐或用作過曲。
笛 即是笛子,一種吹管樂器 。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民族樂器,也是民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與今天的6孔笛十分相似的骨笛,距今已有7000年的曆史。
馬陵道 馬陵道古戰場位於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大張家鎮馬陵村和櫻桃園鄉道口村之間,當年著名軍事家孫臏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些有利條件,伏兵於馬陵道旁,一舉打敗了驕縱的魏兵,魏軍主將龐涓自殺。這段曆史被人們改編成了戲曲廣為流傳。
翎子 戲曲表演基本功之一。翎子,是插在盔頭上的兩根約五六尺長的雉雞翎,除起裝飾作用外,還通過舞動翎子,作出許多優美的身段動作,借以表現人物的心情、神態。生、旦、淨、醜各行角色都用,小生用得最多,故有“雉尾生”一行。
臉譜 是我國戲曲演員臉上的繪畫,用於舞台演出時的化妝造型藝術。臉譜對於不同的行當,情況不一。“生”、“旦”麵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麵”、“潔麵”。而“淨行”麵部繪畫比較複雜,重施油彩的,圖案複雜,因此稱"花臉"。
陳寶壽 正字戲文武老生、著名表演藝術家。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譽滿粵東。新中國成立後,由於他深厚的藝術造詣,又能勇於在藝術上不斷吸收創新,積極傳授表演技藝、熱情培養演員新秀,被全省戲劇界所愛戴,被尊稱為“寶壽老先生”。
花旦 是我國傳統戲曲角色行當。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或潑辣放蕩,常常帶點喜劇色彩。花旦一詞,來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凡妓,以墨點破其麵者為花旦。”
杜鵑山 故事源出王樹元之同名活劇。潮劇本係根據京劇本移植。20世紀六七十年代,潮劇院青年劇團、汕頭市潮劇團、正天香潮劇團、普寧潮劇團、潮陽潮劇團、南澳潮劇團、汕頭地區潮劇團等演出。
[閱讀鏈接]
正字戲吸收了昆曲的很多特點,這是因為昆曲的曆史決定的。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宛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製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