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政界,如果還有誰不迅速從電視政客轉變成網絡政治家,他肯定會被選民拋棄。”不久前在一次有關網絡對政治影響的研討會上,美國一位記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媒介技術的革命是人類社會和政治發展的重要動力。西方曆史上如果沒有古登堡發明印刷術,就沒有歐洲的宗教改革、啟蒙運動。上世紀,廣播和電視的發明,使民眾可以聽到和看到政治人物的聲音與圖像,不過這仍然容易給民眾一種編有程序框架的感覺,造成政治家與民眾實際的疏離。現在,眾多網絡新工具所具有的快捷、個性化、自由開放、在虛擬空間中麵對麵的特性可以給人一種全新的時空概念。政治家們用這些新工具與民眾溝通,其在民眾中的形象更親近、直接和真實,特別是容易拉近與青年人間的距離。
各國政治家熱衷網絡溝通
英國 首相布朗成為時髦的網絡政治人物。除了定期通過在線視頻網站YOUTUBE向網民們發表政策講話外,他還在首相府網站專門設立了與民眾對話的在線平台,隻要注冊就可以即時收到有關布朗的行程和工作的信息,甚至有布朗以第一人稱寫的“心裏話”。這樣的信息幾乎每天都有,其中既有對伊拉克戰爭問題、財政赤字問題等做出政策解釋,也有布朗訴說其所遇到的麻煩和收獲,讓老百姓頓生親切感。
美國 許多媒體稱奧巴馬幾乎是靠網絡奪取的總統寶座。奧巴馬在參加大選前幾乎是默默無聞,但他充分利用網絡視頻、搜索引擎、博客等網絡工具,展示自己的政治魅力。在奧巴馬的競選班子中,成員包括了穀歌、Facebook、網景等眾多網絡巨頭的總裁。他發布的競選信息和決定,都是通過網絡直接發給支持者。據稱奧巴馬競選團隊當時建立了擁有1300萬個人郵箱資料的數據庫。美國前副總統戈爾直言:“沒有網絡,奧巴馬奇跡就不會發生。”
伊朗 總統內賈德是最早開設個人博客的領導人之一。2006年,內賈德在首篇博客中稱,他想通過互聯網的廣闊平台發動一次“意識改造革命”,而“西方害怕這場革命成為這個地區及世界其他國家的典範和理想的道路,正不惜一切代價想挫敗它。”內賈德的博客在國內外都非常受關注。據美國博客搜索引擎統計,在世界5000多萬個博客站點中,內賈德的個人博客點擊排在約3700多名。
俄羅斯 無論是總統梅德韋傑夫,還是總理普京,和網民互動都是每年既定的日程。2001年,時任總統普京第一次與俄網民進行了一個多小時的“網聊”。2006年,普京又和全世界網民聊了兩個小時。普京的回答被譯成32種語言,在全世界播放。梅德韋傑夫在2008年開通個人博客。目前,梅氏博客所在的網站已經成為俄羅斯討論政治最熱烈的地方。
越南 《越南共產黨電子報》在網站上開設國家高層領導人同人民在線對話的專欄。總理阮晉勇2007年初首開網絡聊天先河,在越南反響空前。短短兩個多小時,網友共提出2萬多個問題。這次網絡談話被當地媒體視為“越南國家管理事務中一次真正的革命”。
還需治理國家的真功夫
政治家們熱衷利用新網絡工具進行宣傳,在各國老百姓和媒體中也引發複雜議論。歐洲文化雜誌《莫納克》曾評論稱,這是一種現代政治的發展趨勢。網絡政治家們所做的是要拉近民眾與他們之間的心理距離。未來人們在茶餘飯後談論的將不再僅是明星時髦的衣服等,而是政治家在網上到底會吐露出什麼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