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能源監督機構呼籲中國加入
目前,作為發達國家能源監督機構的國際能源署,已呼籲中國加入該組織,並警告稱隨著能源需求向亞洲地區轉移,該組織很可能會失去重要性。長期以來,在是否加入由發達國家控製的多國組織的問題上,北京一直都很謹慎,而且其領導人仍視自己為發展中國家的支持者。目前,國際能源署擁有的28個成員國都是經合組織成員。然而,現在經合組織的能源需求正在銳減,而亞洲國家的消費卻日漸增長。今年2月,中國的石油需求同比增長28%,這被國際能源署稱為“驚人”景象。現在,沙特運往中國的石油已超過美國。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的外交官們一直在討好中國,並考慮必要時修改組織章程。(英國《金融時報》2010年3月31日)
有關中國經濟的五大謬誤
自從啟動市場經濟以來,中國僅用30年時間就擺脫赤貧,成為世界上頭號出口大國。這種巨變來得太過迅速,以致出現有關中國對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帶來挑戰和機遇的種種謬誤和誤解。1.中國很快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這種看法跟事實完全相悖。今年中國經濟產出預計為5萬億美元,仍隻及美國經濟規模的1/3。中國經濟規模之所以巨大,原因在於有13億人口。但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隻有美國的l/7。就生活水平而言,差距更大。2.中國持有天量美國國債,因而可以在經濟談判中要挾華盛頓。中國就像儲戶,無權指使銀行怎麼做。華盛頓和北京彼此拴在一起,任何一方都無力要挾對方。3.允許人民幣升值是中國削減貿易順差可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日元升值1倍,但貿易順差沒有改變。2009年中國仍維持固定彙率,但貿易順差減少1/3。就目前而言,削減貿易順差,中國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刺激國內需求。4.中國對資源的饑渴在榨幹世界,大大加劇全球變暖。就人均而言,中國消耗的資源跟富國相比仍然較少。占世界近1/4人口的中國,消耗的石油不到世界石油消耗總量1/10。5.中國經濟增長主要靠對廉價勞動力的殘酷剝削。每當有發展中國家開始快速增長,富國就會指責它靠人為壓低工資和彙率“欺騙”。但這跟欺騙無關,這是發展的一個自然階段,在每個國家都會結束,中國將來也會這樣。(美國《華盛頓郵報》2010年4月11日)
從海南看中國金融心態
過去兩個月,海南成為中國經濟活力的有力象征。即使在一個新富每天製造新奢侈生活傳奇的國度,人們對海南的看法也是充滿敬畏、嫉妒和厭惡。這裏的繁榮受國家史無前例的法令推動。去年年底,中國把海南指定為發展“國際有競爭力旅遊勝地”的測試案例。投資者認為這是全力把海南塑造成中國版的摩納哥、拉斯韋加斯和夏威夷。海南的戶外廣告牌上是各種房地產廣告。對海南的大肆宣傳已經招致很多批評。中國官方媒體發表社論,哀歎房價和酒店價格飆升,並稱如果海南的普通居民沒有能力買房,和諧穩定的生存環境從何談起。甚至海南官員也表示擔憂,海南省政府宣布暫停新商用房產開發項目。在三亞,甚至那些從現在的房產潮中受益的人都說,房價和酒店價格達到了荒唐地步。(《紐約時報》2010年3月31日)
政治
錯估中國是西方重大戰略失誤
沒有正確地評估中國的潛力和野心,這恐怕是西方近20年來所犯的重大戰略失誤。多年來,西方重要戰略家一直在自欺欺人。“中國很重要嗎?”——這是1999年美國著名雜誌《外交》中一篇文章的題目,其作者是被公認為“中國通”的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專家傑拉爾德·西格爾。因此,他對“中國仍將是普通大國”的預測讓華盛頓很受用。然而,中國在應對1997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表現出了超乎想像的堅決和深思熟慮。美國人隻能安慰自己:中國仍然不太強,她永遠不會成為世界大國。但10年過去了,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統計,中國按購買力平價折算的GDP從1999年的4.8萬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8.8萬億美元。中國以最小的損失挺過了2007至200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而且並不打算停下發展的腳步。(俄羅斯《專家》周刊2010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