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十三行藝術特點
萊蕪梆子從形成之初,就不斷在實踐中完善、改進,以適應觀眾的欣賞口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萊蕪梆子的藝術特點。
萊蕪梆子藝術特點主要體現在它的角色行當、唱腔板式、伴奏樂器中。萊蕪梆子將傳統的角色行當劃分為三門十三行。
三門是指生行、旦行、淨行。十三行是指生行的紅臉、老外、幫生、大小生、二小生;旦門的正旦、小旦、二旦、老旦;淨門的大花臉、二花臉、副花臉、三花臉。
生行的紅臉類似後來的武老生,如《哭頭》中的趙匡胤、《探山》中的司馬懿、《大轅門》中的楊六郎、《臨潼山》中的李淵、《兩狼山》中的楊繼業等角色。
老外類似後來的文老生,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送女》中的周奇、《青風亭》中的張元秀、《天水關》中的諸葛亮等角色。
幫生主要扮演的角色如《富貴圖》中的姚禮、《春秋配》中的耿四時、《戰洛陽》中的徐茂公、《禦書樓》中的程思敬等。
大小生,即後來的武馬生,如《薛禮征東》中的薛禮、《長阪坡》中的趙雲、《反潼關》中的李忠、《馬龍記》中的馬龍等角色。
二小生,即後來的文小生。如《萬花船》中的甘希之、《蘭花山》中的韓湘子、《天河配》中的牛郎、《大花園》中的梅廷選、《秋江》中的潘必正等角色。
旦行中的正旦即後來的青衣,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羅帕記》中的康素貞、《牧羊圈》中的趙景堂、《背公公》中的劉梅英等角色。
小旦類似後來的武旦,如《反西唐》中的樊梨花、《破洪洲》中的穆桂英、《吊山》中的劉金定等角色。
二旦即後來的花旦,如《避風簪》中的周風娘、《開國圖》中的陳妙堂、《玉虎墜》中的王娟娟等角色。
旦角的唱法以真聲為主,假聲為輔,真聲假聲明顯分開使用。此外,旦角中也有一種特殊的唱法叫小嗓。這個小嗓,還有一個由來呢!
由於萊蕪梆子劇種從形成一直至新中國成立前為止,從來沒有出現過女演員,劇中的女角色全部由男演員來扮演。
這在化妝和表演方麵並不難解決,而在聲音上必須進行包裝,所以在唱腔尾音翻高八度時,男演員用假聲演唱,甚至道白的尾音也用假聲的音韻,以表示出“女性”的特征。
到了1954年,山東省萊蕪市正式成立了專業劇團,並招收了部分女學員,老藝人便按老一輩的唱法進行傳授,一直沿用下來,便成了這個劇種旦角唱腔的一個特點。
作為女演員來說,小嗓的唱法毫不費力,就是按原音符翻高八度用假聲唱出,所發之音也細膩圓潤娓娓動聽。它的用法一般是作為旦角的甩腔,用以表現興奮喜悅的心情。
如《借閨女》中秋菊唱到“但願他二人共偕百年”時,便用到了這個技巧。這個圓潤華麗的小嗓甩腔,表現了秋菊對幫喜與金蓮婚事的良好祝願。
老旦如《十王官》中的李太後、《清風亭》中的吳氏、《三進士》中的孫士林、《亂潼關》中的吳母等。在傳統旦角行當中,老旦與後來不同的是還要兼演彩旦。如《春秋配》中的婆婆、《雙玉鐲》中的劉媳婆、《獅子樓》中的王婆等。
老旦的唱法與生角的唱法相似,多用真聲而少用假聲。自從山東省萊蕪梆子劇團編演現代戲以來,有時為了劇中人物情感的需要,把旦角的小嗓甩腔也搬過來用上了。
如《三定樁》中陳大娘的唱段,小嗓甩腔的運用,把陳大娘從城裏看閨女歸來後,看到山區如此巨大的變化油然而生的興奮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每次演到這裏,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淨行中的大花臉類似京劇的銅錘花臉行當,它主要以唱功為主。如《鍘美案》中的包拯、《遊陰山》中的司馬毛、《紅打朝》中的陳平、《花打朝》中的程咬金等角色。在山東省萊蕪當地,人們還習慣把飾演包拯的淨角行當稱為黑頭。
二花臉類似後來的武花臉,如《澠池關》中的張奎、《下山》中的趙公明、《戰洛陽》中的尉遲恭、《滾鼓山》中的張飛等角色。
副花臉主要扮演的角色有《兩狼山》中的韓昌、《馬龍記》中的魏兵部、《老征東》中的張士貴、《三開鍘》中的杜文煥等。
三花臉即後來的醜角行當,它主要扮演的角色有《龍鳳旗》中的宣帝、《三搜府》中的施不全、《小上墳》中的劉祿敬、《打麵缸》中的四老爺等。
花臉的唱法也是以真聲為主,個別情況下使用假聲。它的唱腔旋律與生角沒有多大區別,但由於發聲方法及發音部位的差異,以及花臉嗓的運用,聽起來卻與生角迥然不同,別有風味。
二花臉和副花臉在唱腔中使用假聲,也用花臉嗓。但三花臉的唱腔隻有真假聲,不用花臉嗓。
生行角色中的幫生、旦門中的二旦、淨門中的副花臉三行,不像其他行當一樣有定型的表演程式,演出的角色也不那麼嚴格,都可在劇中擔任配角,如果需要,也可以扮演主要角色。
生角的唱法主要是以真聲為主,假聲為輔。由於萊蕪梆子男女同腔同調,男唱腔用真聲演唱比較吃力,所以在唱腔的高音區就得用假聲演唱,在低音區又回到真聲上。
此外,萊蕪梆子生角的聲腔中,還有一種特殊的唱法。那就是男演員用極高的假聲倒吸氣發聲,唱出的音堅實高亢,在萊蕪梆子行內,把這種唱法叫做厲嗓。
厲嗓的唱法一般出現在劇中人物的感情激動時,如生氣、高興等情節,多用在梆子戲類的板式中。
如在《三定樁》中,陳大爺用大量的事實與道理來說服老伴,當唱到“到那時,機器隆隆響,鐵牛滿山跑,電燈閃閃亮,火車哞哞叫”時,抑製不住內心的無比興奮,用了一個很長很長的厲嗓。
既表現了陳大爺當時的喜悅的心情,同時又模擬出了火車汽笛的鳴叫聲,起到了一般歌曲所不能表達的藝術效果。
萊蕪梆子通常流行和使用的板式共有29個,其中老一代藝人流傳下來的板式27個,按基本屬性原則上可分為五大類,即慢板類、流水板、類包括、梆子類和散板類。另外,還有一些其他板式類,包括金鉤掛、呱嗒嘴、一串鈴、娃娃腔、小放牛、大鋸缸等。
唱腔板式中的慢板也叫“大板”,在所有板式中它的速度最慢,因而叫“慢板”。它的主要特點是抒情性強,旋律優美舒緩,樸實淳厚,而且女唱腔的慢板更是華麗流暢、細膩婉轉,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點。
由於各個行當所表現的人物性格不同,演員的音域、音色各異,在基本形式和風格特點統一協調的情況下,同樣的慢板唱段,不同的行當用不同的發音方法唱出來,它的音色、味道會完全不一樣。因此,生角、旦角、花臉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慢板唱腔。
有時候把某些行當慢板唱腔的個別樂曲糅合在另一個行當的唱腔裏,會使之新意大增。這種個別樂句的相互轉用,使萊蕪梆子的慢板唱腔更加多姿多彩。
慢板多用於陳述人物身世,回憶或敘述故事情節,描繪事態景物,表達複雜的思想感情。
慢板的唱詞多以十字句的上下對偶句組成,句式多為三三四格律的結構形式。此外,七字句二二三格律的上下對偶句也較常見。
一段唱詞中,單數句為上句,偶數句為下句,上下句構成一個基本樂段,並可以無定次地反複演唱。
有時候,有的慢板唱詞也會出現字數不等的句子。遇到這種情況,演員們一律把它們歸納到上述各種格律的形式中來處理。
慢板的節拍是一板三眼,它的第一拍是板,後三拍分別是頭眼、中眼、末眼。慢板在實際演唱中並不一定全是慢的,它是根據戲劇情節的發展和人物感情的需要,有快有慢隨時變化。慢板唱快了叫做快慢板,與京劇的快三眼差不多。
慢板從起板過門直至死板,是一整套比較完整的曲式結構,一般地說,慢板不再轉別的板式,都以死板形式結束。慢板速度緩慢,曲調明快且又高亢,迂回婉轉,優美動聽,充分體現了慢板擅長描寫景物敘述情節的作用。
唱腔板式中的流水板又叫“三板子”,是萊蕪梆子唱腔音樂中的主要板式之一,有時在整個戲的唱腔中,占的比重相當大。
流水板不論是曲調、節奏還是速度,都比較自由靈活。它的曲調伸縮性比較大,既善於演唱甩腔,又善於吐詞道白。
流水板的速度能快能慢,可以敘事,也可以抒情。它既能表現多種複雜的思想感情,又能表現憂鬱低沉的情緒,還能表現歡快喜悅的心情。但在多數情況下,流水板還是以表現輕快流暢、活潑跳躍的情緒見長。
由於流水板比較自由靈活,所以對唱詞的要求也不十分嚴格。一般以七字句的二二三格律為多,十字句的三三四格律也常見。其他六字、七字、八字的不等句式都能按流水板的規格演唱。
流水板和慢板一樣,也是上下句對偶結構形式。一段唱詞中單數句為上句,偶數句為下句,上下句構成一個基本樂段,並可以無定次地反複。上句唱腔音比較靈活,下句落音比較固定,大都落在調式的主音上。
流水板是一板一眼,每小節的第一拍為板,第二拍為眼。它的演唱規律一是起於眼而落於板,但也有少數情況下,為唱詞和劇情的需要而從板上起唱的。流水板還經常用跨小節的節拍節奏,來改變節拍的強弱關係,這一特點使流水板的演唱活潑多變。
流水板的速度快慢差異很大,但是,不論是快是慢,流水板的節拍始終是一板一眼,它的快慢變化由指揮者和演唱者視劇情靈活掌握。
唱腔板式中的調鑼是流水板的一種派生板式。它由上下句構成一個樂段,一般每兩句唱腔後麵都有打擊樂,因此稱為“調鑼”。這與山東梆子的“一鼓二鑼”極為相似。它可以獨立構成唱段,也常與流水板連起來使用。
調鑼唱腔比較平穩緩慢,中等速度,與慢流水板的速度差不多。它既善於甩腔,又善於吐詞,女腔的調鑼更是細膩婉轉,娓娓動聽,常用於敘事或抒情的唱段。
調鑼的唱詞與流水板一樣,以七字句和十字句為好。一般唱法是第一句起腔,接下去是每兩句構成一個樂段,有時也可以數句唱詞作為一個樂段,後麵是過門和打擊樂。調鑼的演唱規律與流水板相同,一般是起眼落板,有時也可以頂板起唱。
唱腔板式中的慢梆子又叫“慢四虎頭”,它的速度較快,過門中打擊樂較多,是氣魄較大的板式之一。它對唱詞的要求不太嚴格,七字句、十字句均可。演唱起來比較自由靈活,可以上下句分作單句唱,也可以上下句連起來唱。
慢梆子既有高亢豪放的長甩腔。又有慷慨激昂的吐詞。多用於劇中情緒較激動的唱段。它可以獨立構成唱段,也可以由其他板式轉入或者轉入其他板式。
唱腔板式中的快梆子又叫“快四虎頭”,它與慢梆子是孿生姐妹。它的速度比慢梆子還要快,是一種緊打慢唱相對緊湊的散板體形式。
在快梆子中,打節奏的梆子對於演唱者來說毫無約束,隻是對樂隊伴奏起著穩定節拍製造緊張氣氛的作用。尤其是文場中的主弦,更要跟梆子寸步不離,否則便會掉板。
由於唱腔的節拍是自由的,所以快梆子按散板記譜,隻是在樂譜的上方標明快梆子,以表示與乍黃的區別。快梆子對唱詞的字數要求不太嚴格,七字句、十字句以及字數不等的句式均能演唱。
由於它的特快節奏及較多的打擊樂所製造的緊張氣氛,常用於劇中緊張急迫的場合。一般武戲、行路、追擊,以及人物的高興、生氣、焦急等都用快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