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後主王衍為了便於打馬球,他專門在宮苑內養了數百匹好馬,還對其中幾匹特別取了名字,諸如“錦地龍”、“掠地雲”、“雪麵娘”和“天花落”等好聽的名字。
後主王衍還常常在帳幔裏麵打馬球,他為了提高球藝,還將大臣、宮女組成男、女馬球隊,然後分別比賽,甚至還要進行男女混合的馬球比賽。
對陣的一方是嬪妃和宮女組成的女子馬球隊,另一方則是皇帝和大臣們組成的男子隊,王衍自任男子馬球隊的隊長。
比賽安排在靠近內宮龍躍池的小球場進行。比賽前的準備工作很多,先是通知球隊的大臣們進宮,然後宮人們在球場的畫廊前為皇帝搭上休息用的帳篷。
比賽尚未開始,樂隊的管弦聲已經奏響,這時鼓舞雙方士氣的前奏曲。接著皇帝在帳篷前欽點上場隊員的名單。
按照唐代宮廷馬球比賽的規矩,凡是有皇帝參加的比賽,頭籌必須由皇帝來取得。前蜀國也沿襲了這一製度,因此宮女和嬪妃們組成的女子隊是不能爭奪頭籌的。
比賽結束後,宮女們酌上一杯香醇的美酒後,皇上才宣布對獲勝者的進行賞賜。於是,馬上的隊員們都大聲齊呼萬歲,宮廷馬球比賽才就此結束了。
在宋代以後,馬球越來越娛樂化了,宋代馬球與唐代的形製和技術相比,雖然呈現出衰落之勢,但畢竟還是改進了不少。
宋元時期,北方一些少數民族也有馬上擊球的運動,但他們常年在馬背上生活,擊球不過是為生活增加樂趣而已。
北宋初期,宋太宗趙匡胤曾經命令有關官員研究並製定了馬球比賽的一些改進規則。據《宋史·禮誌》記載,宋代每年農曆三月,於汴梁大明殿前舉行馬球比賽時,豎木為門,東西各設一間,高達一丈多,柱頂刻著龍形花紋。然後由兩人守門,兩人持小紅旗呼報進球得分。
球場四周都有護衛,然後在球門兩旁,放置著繡旗24麵,並在大殿的東西階下設上木架,每射中一球得一分,護衛便將小旗插入架中,等到最後散場時,人們以得旗多少來分出勝負。
還有,關於參賽的人數,據古籍中記載“止是二十來騎”來看,也就是雙方各有10多人了。當一局結束後,勝者受賞,敗者受罰,獎品多為紗羅、畫扇之類的物品。
後來,宋元時期的馬球無論是球的製作,還是打法,都與前代不盡相同。以前的球是一種拳頭大小的木質球,宋元時期則變為皮縫的軟球子。
而球杖也比以前的長,人們用長杖拖球或用杖彈打,使球子不落地,然後人們縱馬馳至球門,擊球入門。宋元時期馬球的打法與以前朝代也不盡相同,因為場地窄長,每隊參加人數也比較多。
開球的方式有時是將球放在場地中央,雙方縱馬從端線衝過來。有時是把球拋向空中,然後人們用球杆向球門打去。而球杆形狀也與現在不同。
據宋代文學家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在宋徽宗時期,宋徽宗的貴妃崔修儀組建了一支女子馬球隊,並由她擔任隊長。
皇帝親自為該隊挑選人員,指導訓練,一律仿男子裝束,服飾華麗,馬匹雄駿。比賽時改用綠茵球場,寶津樓前的草地平整寬闊,是汴京最好的比賽場地。
裁判當時叫做“球平”,當“球平”宣布比賽開始後,按例由皇帝開球。當皇帝騎上烏騅馬上場時,教坊樂隊奏起《涼州曲》。此時鼓鈸齊鳴,很有角逐搏擊氣氛。
兩隊各有16人,甲隊穿黃衣,乙隊穿綠衣。人人摩拳擦掌,手持木質彩畫球杖,杖頭形似月牙,這樣便於鏟球。內侍們跪著送上比賽用的木球,球形大小如拳,用輕而韌的木料做成,中間挖空,表麵塗上紅漆。
開球後,騎手們身輕手捷,策馬爭擊,球杖如殘月翻舞,紅球如流星迸飛。當球將近對方球門時,擂鼓聲就加急,每當攻球入門時,殺鼓三通,呐喊聲此起彼伏。勝者唱籌插旗,這表示已經得到一分了。
宋代以後,無論是中原地區,還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馬球活動更為常見了。同時在一些球類用具上也進行了改革。
如以前的馬球用球是一種拳頭大小的木質球,而宋代則變為皮縫的軟毬子。球杖也比以前的長,用長杖拖球,或用杖彈打,使其不落地,然後縱馬馳至球門,擊球入門。
據元人文人熊夢祥的《析津誌》中記載:
一馬前馳,擲大皮縫軟毬子於地,群馬爭驟,各以長藤柄毯杖爭接之。
這裏的大皮縫軟毬子,也就是牛皮馬球,在牛皮裏麵填上一層毛發之類的物質,成為軟球。
其實,宋元時期帝王中有也不少是馬球的愛好者呢。宋朝皇帝趙匡胤和趙光義都是球迷。後來的宋徽宗趙佶也是球迷,他規定每年他的生日,文武百官祝壽後,內廷的球隊要進行馬球比賽,以飽他的眼福。
還有,遼代的帝王遼穆宗耶律璟不但經常在宮中打馬球,而且他還遠去應州打馬球,可見他的球癮之大。遼聖宗耶律隆緒在位的前期,史書說他“擊鞠無度”,這也說明他對馬球已經著迷到不恰當的地步了。
甚至後來諫議大夫馬得臣,怕遼聖宗玩馬球受傷和影響朝政,便冒欺君之罪上書要他不要打馬球,還惹得他很不高興呢。
當然,金代也有一些球迷皇帝,金世宗完顏雍不但自己經常在常武殿裏打馬球,而且他還鼓勵老百姓都打馬球。還有金哀宗完顏守緒酷愛打馬球。但是由於他的馬球技術不高,他便請了一個叫撒合輦的人教他打馬球,為此他還挨了他母後的一頓罵呢。
甚至到了明代,每逢端午節和重陽節,皇太子和諸王在西華門內也舉行馬球比賽。不過可惜,到了明末,馬球運動就逐漸失傳了。因此,我國馬球的皇帝球迷也是曆史悠久的,連皇帝都如此著迷,臣民們便可想而知了。
唐代以後的馬球不僅僅是男人在玩,甚至女人也非常喜歡打馬球。在五代時期,馬球是宮女們的主要娛樂活動。五代時蜀國花蕊夫人的《宮詞》中,就詳細寫到了宮女玩馬球的情景,詩雲:
自教宮娥學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
上棚知是官家認,遍遍長贏第一籌。
這個詩句描繪非常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女子打馬球時優美和活潑的姿勢。
北宋時宮廷女子馬球這一運動項目更是延續不斷。宋徽宗趙佶在位期間,隨著這位“百藝之王”的愛好和倡導,女子馬球也有了驚人的進展。
不過,盛行了近千百年的馬球活動,流傳到明朝初期,還時有開展呢。不過,從總體上看,這時的馬球已呈現出衰落之勢。
尤其是進入明代中葉以後,馬球隻是作為宮廷禮製或民間節日活動才得以開展,而且已經非常少見了。再後來,到了清代初期,馬球這一顆在中華古文化史上放射了上下千餘年異彩的明珠,終於熄滅了。
[旁注]
王衍 (899年~926年), 前蜀後主王衍,字化源,初名王宗衍,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個兒子,他是918至925年在位,總共在位7年。927年,後唐攻滅前蜀,王衍投降。
前蜀國 907年至927年,五代時十國之一,是王建所建,定都成都,盛時疆域約為後來的四川大部,曆二主,共18年。王建原是唐忠武軍的將領,後來成了為壁州刺史。903年,唐代封王建為蜀王。後來907年,王建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
宋史 1343年,由當時的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主持修撰,它與《遼史》、《金史》同時修撰。《宋史》全書有本紀47卷,誌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其中詳細地記述了宋朝從中央至地方各級官僚機構的組織情況,它的敘述非常詳細,是二十四史中所僅見的。
紗 我國古代棉、毛、麻等將纖維拉長加撚紡成的細縷,通常用作織布的原材料。也指一些輕薄的紡織品一般要經過清花、梳棉、並條、粗紗和細紗等主要工序,是古代高檔服裝的原材料。
《涼州曲》 作者王翰。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以邊塞詩見長,其詩作載於《全唐詩》,僅有13首。《涼州曲》是詠邊塞情景的名曲,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出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麵,給人一種激動和向往的藝術魅力,代表了盛唐邊塞詩的特色,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傳誦。
中原 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指以河南為核心延及黃河中下遊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被古代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曾長達5000年居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古人常將 “中州”和“中土”用作中原的同義語。一般認為,中原地區在黃河中下遊流域,是古代華夏族的發源地。
熊夢祥 又作蒙祥,字自得,號鬆雲道人。江西富州,今江西豐城市人。元末以茂才異等薦為白鹿洞書院山長,曾任大都路儒學提舉、崇文監丞。晚年與道士張仲舉隱居於京西深山裏的齋堂村,今門頭溝區,在門頭溝的齋堂寫成《析津誌》一書。以老疾致仕,享年90多歲。
趙光義 (939年~997年),宋太宗,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宋太祖趙匡胤的名諱改名為趙光義,即位後他改名為趙炅。38歲登基為帝,即位後使用政治壓力,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麵,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共21年,廟號太宗,葬於永熙陵。
遼聖宗 (972年~1031年),遼聖宗耶律隆緒,小字文殊奴。是遼景宗耶律賢的長子。在位共50年,是遼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終年61歲,葬於永慶陵。他親政前由他母後蕭綽與宋朝簽署澶淵之盟,使宋遼處於長期和平的局麵,他38歲正式親政,他使遼朝完成封建化,並且達到了全盛。
端午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起源於我國,最初是我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花蕊夫人 後蜀皇帝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時期著名女詩人。姓徐,一說姓費。幼能文,最擅長寫宮詞,得幸於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她的宮詞描寫的生活場景極為豐富,用語以濃豔為主,但也偶有清新樸實之作,是我國古代難得的才女。
宋徽宗 (1082年~1135年),趙佶,宋神宗第十一子,他是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1100年正月稱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宋徽宗在位25年,終年54歲,葬於永佑陵。他喜好詩詞文學,自創了一種書法字體被人們稱之為“瘦金書”,對後世文學發展有很大影響。
禮教 古人一般都將它與“樂教”並提,它們的本義,不過是以禮為教和以樂為教。我國古代統治者為了鞏固其等級製度和宗法關係而製定的禮法條規和道德標準,也就是古代的禮儀教化,它是指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禮樂文化,因其重視名分,又稱名教。禮教思想統治影響中華民族兩千餘年,對後世影響極大。
[閱讀鏈接]
北宋宮廷女子馬球隊無論在乘騎上、服飾上都非常豪華,這時的球場也已鋪上了草坪,成了綠茵場地。
這時還形成了宮廷女子馬球隊每年春天在金明池彙演的定例。一年一度的春日,在位於東京城新鄭門外金明池,進行百戲中的馬球比賽、龍舟競賽和奪標表演等。其中宮廷女子的馬球比賽,是其中一項最精彩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