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弟兄們說,當然想利滾利。程鎖說出了他第二個主張。
前些日子,他到溧水一帶販布,看到一個男人跳河自殺,他跳下水去救起來。問男人為什麼想不開?那人說,因為母親生病,借高利貸買藥,母親還是過世了。而借的錢利滾利,不用說砸鍋賣鐵了,就是傾家蕩產也還不了,隻有以命抵債了。
程鎖勸他:“人死了債也爛不了,你的妻兒還要背上沉重的包袱。你暫時緩一下,我給你想想辦法。”說完給他留下地址,回去就來與兄弟夥們商量。
大家都說沒辦法,急用錢的時候不能不借,還不了高利貸家破人亡有的是。
“我覺得還是有辦法的,”程鎖說,“都是寒門子弟,應該知道老百姓的艱難,我們可以而且有能力幫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叔叔說他講笑話,自己剛剛才吃飽飯,哪裏能幫助別人?
程鎖就說了:“我們開一個典當行,低息借給需要的窮人。”
叔叔大吃一驚,說典當商需要雄厚的資本,在徽商中被稱之為“上賈”,我們哪裏有那麼些錢?
程鎖說:“當初我們生意沒本錢,不是大家湊起來的嗎?現在我們賺的錢不分紅不還本,集中起來是一筆更大的資金呀。”
幾個堂兄也讚成,這個生意能做,不像那麼勞累,利潤豐厚風險小,錢生錢來得更容易。
大家佩服他的眼光,推舉他開啟了典當行業。程鎖幹脆就把生意做到溧水那去,把集中起來的資金,對鄉民進行拆借活動。別人都搞高利貸,他搞的是低利貸。朝廷規定年利不能超過三分,民間黑心的高利貸甚至達到四分五分,有的甚至驢打滾,百姓怎麼受得了?
程鎖的典當業借貸出去就一分,那個曾經跳河的男人終於盼來了救星,奔走相告,老百姓們急著用錢,都來找徽州陳老板,說他借貸講誠信,低利息,對他感恩戴德。
1543年,溧水地區農業獲得了大豐收,這對農民應該是好事啊!可惜穀賤傷農,他們的糧食賣不上好價錢,一個個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中。
程鎖看在眼裏,仗義貼出告示,聲稱依然用往年的正常價格收購糧食,百姓無不奔走相告,隻有奸商笑他是傻瓜。
偏偏第二年溧水又遇到了大旱災。別的糧商賣出的糧食價格翻番,有的甚至高出幾倍的價格,老百姓哪買得起啊?隻有程鎖的糧倉充足,用頭一年買來的糧食,按照平常價格賣出去。四鄉八嶺百姓都到他這裏買米,他平價買進平價賣出,薄利多銷,生意越來越火,他的分店甚至遍布蘇浙一代。尤其是那些沒米下鍋的窮苦人家,甚至得到開倉放糧的救濟,一個個感恩戴德,尊稱他為“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