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作——紅樓夢2
詩詞曲賦的藝術價值
《紅樓夢》詩詞曲賦在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許多重要篇章見諸回目,作者是把這些詩詞曲賦作為小說的重要內容加以安排的;其次,它的數量是巨大的,前八十回各種詩詞曲賦共有197首;再次,它的藝術形式多種多樣,文備眾體。如詩、詞、曲、歌、謠、諺、讚、誄、偈語、辭賦、楹聯、匾額、書啟、燈謎等,應有盡有。
以詩而論,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騷體;有詠懷詩、詠物詩、懷古詩、即事詩、即景詩、謎語詩、打油詩;有限題的、限韻的、限詩體的、同題分詠的、分題合詠的;有應製體、聯句體、擬古體;有擬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長恨歌》、《擊謳歌》之體的;有師楚人《離騷》、《招魂》等作而大膽創新的。
並且,詩詞在深化作品的主題思想、突出結構主線、暗示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命運結局、塑造典型形象等方麵,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書中人物作的詩詞曲賦共128首,占詩歌總數的65%。書中的人物由於各自性格、愛好、修養、境遇、誌向的不同,寫出來的詩也就“迥乎不同”,人物的性格在詩裏得至充分的表現。
因此,書中那些通過人物之口作的詩詞曲賦,就成為塑造個性化典型形象一個重要藝術手段。曹雪芹往往通過人物的一兩首詩詞,就把人物形象的本質特征浮雕般地凸現出來。如開卷第一回安排賈雨村出場時,隻用極少筆墨簡單地介紹了他的姓氏、籍貫,然後就讓讀者聽他吟詠。
在文中,賈雨村在中秋之時,對月有懷,因而作了一首五言律詩,詩寫道:
末卜三生願,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然後,賈雨村又思及平生抱負,苦未逢時,乃又搔首對天長歎,複又高吟一對聯寫道:
玉在櫝中求善價,
釵於奩內侍時飛。
後來,甄士隱和賈雨村兩人歸坐,先是款酌慢飲,漸次談至興濃,不覺飛觥獻斝起來。雨村此時已有七八分酒意,獨興不禁,乃對月寓懷,也作了一首絕句,寫道: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清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小說中賈雨村一共隻作了這一聯二詩。這一聯二詩便使一個野心勃勃的窮儒形象躍然紙上。從他所吟之句中看到他急於“接履於雲霄之上”,為朝廷“護玉欄”的窮急相。後來他一躍“飛騰”為“萬姓仰頭看”的兵部尚書後,一味貪贓枉法,欺壓百姓,草菅人命,這裏也已露出消息。
另外,對於林黛玉、薛寶釵的藝術形象,曹雪芹也是通過詩詞表達的。
林黛玉、薛寶釵作為藝術性極高的典型形象,在文學史上將長存不衰。除了作者出色地通過她們的“行”來刻畫外,也成功地以她們的“言”來刻畫。吟花詠柳的詩句,是她們表露心聲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她們心靈的天窗,展示出她們的心境和稟賦。
第三十七回,大觀園兒女去“海棠詩社”,薛寶釵、林黛玉都寫了詩。薛寶釵的《詠白海棠》寫道:
珍重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脂胭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
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林黛玉的《詠白海棠》寫道: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薛寶釵的詩,活脫脫地畫出了她那“不語婷婷”的“珍重芳姿”,畫出了一個舉止端莊的淑女形象。她的“淡極始知花更豔,愁多焉得玉無痕”不僅是詠白海棠的佳句,也寫出了她素樸淡雅,為人寡言罕語,安分守己,遇到旁人見怪的事情也能渾然不覺,因而博得賈府上下誇讚的個性特點。
讀了林黛玉的詩,眼前就浮出一個多愁善感、孤獨寂寞的少女形象。“碾冰為土”、“梨蕊白”、“梅花魂”等句,是她喜歡清淨爽潔的性格的寫照。“秋閨怨女拭啼痕”可以說象征了她一生。“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也是她過早離喪、依人而居悲涼心境的含蓄流露。
又如第七十回大觀園兒女建“桃花社”,眾姐妹都填柳絮詞。同樣是柳絮,林黛玉看是“漂泊亦如人命薄”,薛寶釵眼裏卻是“白玉堂前春解舞”,這是性格差異造成的。兩人的詩,都透出了心聲,展示了個性特征,給人非常清晰的印象。
假如沒有這些詩篇,林妹妹不會如此生動鮮明,讀者也很難為其悲涼身世和多愁善感的性格所打動,為她擔憂、痛苦、流淚。就薛寶釵來說,如果沒有“珍重芳姿晝掩門”、“淡極始知花更豔”、“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這些從心底淌出的詩句,也不會如此豐滿!
在小說中,我們常常可以讀到一些就本身來說寫得很不像樣,但從塑造形象來說卻是非常成功的詩。
在第十八回元妃省親時,命眾姐妹各題一匾一詩。賈迎春缺乏才情,綽號“二木頭”,常常猜謎猜不對,行酒令錯了韻。她所題的匾額是“曠性怡情”,很符合她的個性,是她凡事不計較得失,聽之任之的生活態度的自然流露。
後來賈迎春勉強湊成一絕句:
園成景備特精奇,奉命羞題額曠怡。
誰信世間有此境,遊來寧不暢神思?
但是內容空空洞洞,詞句拙稚,不過是匾額內容的重複。詩本身是沒有多少藝術價值可言的,重要的讀詩見人,起到塑造形象的效用。這些詩本身,是不能以優劣論的。
《紅樓夢》的絕大多數的詩詞曲賦都融合在小說的故事情節中,是整個藝術結構的一部分,對敘述文字起著補充、映照作用。
《紅樓夢》第十七回寫大觀園工程告竣,恭迎元春。在其中的“大觀園諸景題對額”裏,通過賈寶玉、賈政和一班清客瀏覽大觀園吟詩作對,對園的規模、方位、建築布局、山水特色以極“太奢華過度”的情形進行了詳細的描寫。
並且,從人物描寫看,這一段吟花詠柳,也是通過賈政的迂腐可笑、清客附庸風雅的俗態,襯托了賈寶玉的風流倜儻。
《紅樓夢》不僅直接繼承了這個民族傳統,而且全麵地吸收了我國詩、詞、繪畫等藝術經驗,把在人物行動中刻畫人物形象同直接用詩詞刻畫人物形象相結合,把敘事性同抒情性相結合,從而賦予典型形象和典型環境以詩情畫意般的美感,使作品具有濃鬱的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