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作——紅樓夢1(1 / 3)

百年巨作——紅樓夢1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清代小說家曹雪芹。《紅樓夢》是一本章回體長篇小說,原名《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金陵十二釵》等,夢覺主人序本正式題為《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為一部成書於封建社會清朝末期的文學作品,該書係統總結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文化、製度,對封建社會的各個方麵有深刻的觸及,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民主思維性質的理想和主張。

曹雪芹誕生貴族家庭

古稱龍盤虎踞的石頭城江寧作為清代朝廷在江南施行政令的頭號重鎮,清王朝把明代稱作南京的這一地方,改名為“南唐”,舊稱“江寧”,江寧府治就設於城內。其實,這個地方在之前也還稱金陵。

在府治東北角,總督衙署前邊有一條叫利濟巷的大街。這裏坐落著一處較江寧府治和總督衙署更為富麗恢宏的建築群,這便是赫赫有名的曹家江寧織造署的所在地。

曹家的江寧織造署是一座外觀略成正方形的大院落。署衙門前蹲坐著兩隻高大雄健的漢白玉石獅子。據說,這是一種顯示主人身份與威嚴的鎮物。從高大的朱漆大門看進去,深不可測,宛如當朝王公巨卿的府邸。

江寧織造署的建築規劃整體布局分為東、中、西三路。東路為署衙正院,可以謂之辦公區。屋宇層疊錯落,有六進之深,中路是眷屬內宅,回廊環繞,廳堂相連,形成一個獨立嚴整的起居三舍,西路則是一座內花園,園子裏假山疊翠,花木扶疏,清池揚波,禽鳥鳴唱。主人稱之為“西園”,或習慣上叫做“西池”。

時值盛夏,整個署衙院落裏,林木蔥鬱,枝柯相接,竹樹聯袂投於地下的濃蔭,與天際山雨欲來的滾滾烏雲疊合,恰像一個碩大的華蓋籠罩下來,讓人感覺有些壓抑和沉悶。

的確是這樣,曹家連年屢遭不幸,非常不順利。1712年,最受康熙皇帝寵愛信賴的江寧織造曹寅去世了。經過這位老皇帝的特諭恩準,於是由曹寅的長子曹顒承襲了父職,繼任了江寧織造。誰想這曹顒命運不濟,剛接任不滿3年,就身染重病,因醫治無效,於1714年也命歸黃泉。

康熙哀痛之餘,可憐曹家屢遭變故,人丁不旺,為了挽救這一家族的頹運,特又傳下詔書,命時已亡故的曹寅弟弟曹宣的兒子曹頫過繼到其名下,以侄為子,承嗣曹寅一脈的香火,仍襲任江寧織造這一重要世職。

1715年,曹頫開始走馬上任。那時候,曹顒的喪事剛剛料理完畢,整個織造府署裏,都還處在舉哀守喪之期。至這年的農曆五月,有一天,天空陰雲越聚越濃重,閃電劃過,緊接著便響起“轟隆隆”的雷聲。一陣涼風,挾著蠶豆般大的雨滴,“劈劈啪啪”落了下來,好一場暴風雨。

在大雷雨中,曹府內宅裏人影憧憧,進進出出,好像在忙碌著一件什麼要緊的事情。不多時,曹顒寡妻馬氏分娩的喜訊終於傳了出來。

這喜訊首先由丫環稟報到曹寅的遺孀李老夫人居住的萱瑞堂裏來:“恭喜老祖宗,賀喜老祖宗,大太太喜得貴子,給您抱了長孫了啊!”

李老夫人聞訊,自然是樂得眼含喜淚,簡直合不攏嘴兒。自從丈夫曹寅和兒子曹顒不幸相繼亡故,她是日日想,夜夜盼,就指望著身懷六甲的寡媳馬氏,能為曹家生育個男孩兒。那樣子,也算曹家祖上有德,血脈宗室也就有繼了。果然蒼天有眼,李老夫人感覺,可要好好報答佑福曹家的神靈啊!

想著這些,李老夫人心裏樂滋滋的,像注滿醇酒一般。她禁不住眼望上蒼,雙手合十,連連謝天謝地。一時間,喜訊不脛而走,大家都知道曹府添人進口,得了一位小少爺。

曹頫聞訊,當然也顯出一些喜慶的模樣,他連連說:“同喜,同喜。天恩祖德。

”曹頫立即放下公務,略微整一整衣著,離開衙署,快步趕回到內宅“萱瑞堂”裏來,向母親請安。這位母親,就是曹頫昨日還喚作伯母的曹寅遺孀李老夫人。請安施禮後,曹頫便在一旁落了坐。

李老夫人說道:“我看我這孩子有些來頭,隨著天上的甘霖降到世間,倒很應著一個吉字。呼雷閃電的,說不定是天神送他降世下凡排就的鼓樂、儀仗呢!送子娘娘沐雨櫛風把他護送到我家,隻怕將來必是個大福大貴之人。我看就應著這場及時好雨,先為我這嬌孫孫起個名兒是正經。”

“母親說得極是,孩兒這就去翻查一下經書。”曹頫連忙應道。

曹頫深知祖輩的家風,為子孫起名字都十分講究,要出於經書的。依照先祖都取單字為名的先例,曹頫很快地從《詩經·小雅》的《信南山》篇,找到“益之以霡霂既優既渥,既霑既足”這樣的吟詠喜雨的詩句,念誦給李老夫人聽。李老夫人比較再三,最後選定了一個“霑”字,於是給這個小少爺取名曹霑,號雪芹。

康熙死後,繼位的是雍正。雍正為了樹立自己的威權,鞏固統治地位,一麵培植自己的力量,一麵打擊他父親的親信和其他兄弟的勢力。曹家在這場皇親間的鬥爭中受到牽連,成了被打擊的對象。

1728年,曹家被抄,曹雪芹的父親曹頫也被革職,於是這“富貴流傳已將百年”,<錯誤>的大家族,一落千丈,衰敗下來了,這時曹雪芹13歲。

曹頫帶著全家老小,離開金陵的舊居,遷到北京。但是,這次抄家後,曹家似乎又有所恢複,雖不可能如先前興隆,倒也有“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味道。但是好景不長,至乾隆年間,曹家又因政事橫遭突變,第二次抄家就使曹家徹底破落,一貧如洗,這時曹雪芹20歲左右。

由於家境衰落,曹雪芹的後來生活極端困苦,曹雪芹的朋友敦誠、敦敏和張宜泉諸人的詩篇中有關曹雪芹的記錄,從中就可以知道。在敦敏的《贈曹雪芹》中寫道:

尋詩人去留僧壁,賣畫錢來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舊夢憶繁華。

在敦誠的《贈曹雪芹》中寫道:

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

衡門僻巷愁今雨,廢館頹樓夢舊家。

從這些詩句中,可以看出曹雪芹的貧困生活。房屋破敗,全家窮到吃粥,酒錢也付不出,靠賣畫來貼補家用。秦淮風月,金陵脂粉的舊日繁華,同今天的衰敗零落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照。

敦誠說他“於今環堵蓬蒿屯”。敦敏《訪曹雪芹不遇》中說“柴扉晚煙薄,山村不見人”,張宜泉在《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韻》的詩裏,有“寂寞西郊人到罕”之句,在《題芹溪居士》詩裏有“廬結西郊別樣幽”之句,這些都是曹雪芹從“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跌落到“滿徑蓬蒿老不華,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窮困境地的證明。

曹雪芹在這種窮困潦倒的境況下,回想自己家族的百年繁榮和最終的沒落,提筆將自身經曆和辛酸之淚記錄下來,創作了一篇長篇章回體小說,取名《紅樓夢》。

[旁注]

總督 清代對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長官稱為“總督”,尊稱為“督憲”、“製台”等,官階為正二品,但可通過兼兵部尚書銜高配至從一品。總督兼管數省,同時在政務之外也兼掌軍務。明清時期也有河道總督、漕運總督等專管某項政務的總督官職。

詔書 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在周代,君臣上下都可以用詔字。秦王政統一六國,建立君主製的國家後,自以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號稱皇帝,自稱“朕”。並改命為製,令為詔,從此詔書便成為皇帝布告臣民的專用文書。漢代承秦製,唐宋時期廢止不用,元代又恢複使用。明代用詔書宣布重大政令或訓誡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