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作——紅樓夢1(3 / 3)

紅樓夢還傳達了眾生平等的觀念,除了上麵提到的寶玉與下人的平等和對下人的同情,曹雪芹還在書中生動刻畫了一個個丫頭的形象,如具有母性特質的襲人,心比天高的晴雯,機靈善良的平兒,忠義的紫鵑,沒有奴性的鴛鴦。

曹雪芹欣賞她們,並不因她們身份低微而瞧不起她們。同樣也不因一些人出身高貴就另眼相看,如書中令人生厭的邢夫人。

最後要提到的就是紅樓夢從頭至尾都在貫穿著悲劇色彩,千紅一窟,萬豔同悲,紅樓夢中無論是人物還是家族都體現了悲劇色彩。從男女青年理想失落寫婚戀悲劇,從青春少女由生入死寫人生悲劇,從四大家族的由盛轉衰寫社會悲劇,從而更進一步傳達了整個時代和封建文化的悲劇。

總之,紅樓夢全篇都脫離不了一個“情”字,其中寄托了曹雪芹對生命情感深深地眷戀以及失去後對生命的大徹大悟。

曹雪芹飽嚐辛酸,曆盡屈辱,生活境域一落千丈,卻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接觸人民,使他視野擴大,頭腦清新,把狹隘的牢騷和感慨逐漸變成為對整個社會、時代、家庭的冷靜審視,對曆史、人生、乃至愛情的深入探求,發生了思想精神的重大飛躍和升華。

這種飛躍和升華也使他能創作《紅樓夢》,並使《紅樓夢》具有劃時代的思想意義,成為流傳千古名著的根本所在。

賈寶玉作為《紅樓夢》的中心人物,是曹雪芹刻意塑造的一個意念性人物,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作者的影子。作者把自己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怨恨、企盼都熔鑄到賈寶玉這個形象裏。

賈寶玉是叛逆性格的代表人物,包含著對封建社會的封建道德原則的蔑視,對仕途經濟的人生道路和男尊女卑的封建禮教的反抗。說他“草莽”、“愚頑”、“偏僻”、“乖張”、“無能”、“不肖”等,看來似嘲,其實是讚,因為這些都是借統治者的眼光來看的,實際上是讚揚賈寶玉的“叛逆思想”。

曹雪芹在寫賈寶玉的時候,深刻地解剖自己和自己周圍的人和社會,他的作品是一個總結式的作品,總結了一個人與社會方方麵麵的關係,也解剖社會對每一個人影響。他牢牢地把握住人的內心,什麼樣階層的社會形成什麼樣的人物的性格。

寶玉身上有曹雪芹早年的影子,和每一代的世家貴族弟子一樣,這些人身上都有著通病,每個公子哥兒都可能會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在這種類型的圈子裏有一批類似紅樓少女一樣的知性女性人群。

並且,由《紅樓夢》可以看出,曹雪芹的周圍世界中的人物是很豐富的,也是一個舞文弄墨的公子哥,但是自古人生沒有勞筋骨、傷體膚的之後,是不能有所成就的,文學也是一樣。曹雪芹在寫這本書的時候,自述說道:

自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繡紈絝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這段話的意思,撮其要者有三層:“賴天恩祖德錦繡紈絝”、“背父兄教育、負師友規訓”和“一技無成、半生潦倒”。表示自己也是經曆了重大人生變故後,講人生的感慨融入其中。同時,這也就是曹雪芹自己對賈寶玉這個人物的評說。

對於賈寶玉的形象的描寫,書中有不少詞句,其中第三回“賈雨村夤緣複舊職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中的兩首詞《西江月》如此寫道: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

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

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

行為偏僻性乖張,哪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淒涼。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

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

寄言紈絝與膏梁,莫效此兒形狀!

乍一看這兩首詞,還以為寶玉真的是一個不求上進、隻愛脂粉的孽根禍胎。但其實不然,縱觀全書,這兩首《西江月》都隻是大家長對寶玉盼著他中舉,揚名以繼承家業的良苦用心。正是借《西江月》寓褒於貶,充分概括了在寶玉身上最突出的閃亮點,即叛逆性格。

在《紅樓夢》中,賈寶玉產生了一種對於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朦朧的向往與追求,他迷戀的大觀園,是少男少女們的樂園,盡管其中少男少女們之間有等級,有不同的文化修養,但都有著年輕人的純情和聰慧。

而作為“諸豔之冠”的賈寶玉,比較懂得人的價值和感情的價值,知道同情人,尊重人。在和女孩子們的交往中,特別是和女奴們的交往中,他一貫從內心表現出對她們的尊重。

其他女孩子們,也能相互尊重,主奴之間沒有明顯的隔閡與歧視,氣氛和諧友好,行動較少受“禮”的拘束。他們在園中結社吟詩,才情和創造力得以從充分發揮。寶黛真摯純潔的愛情也是在這片淨土上得以滋生、發育。

從總體上來看,當整個社會以“綱常禮教”規範人們的行為時,大觀園兒女卻以“情”作為人生的追求,這是曹雪芹理想的展示。

[旁注]

女紅  也稱“女工”、“女功”,或稱“女事”,屬於我國民間藝術的一環,多指女子所做的針線活方麵的工作。舉凡婦女以手工製作出的傳統技藝,像是紡織、編織、縫紉、刺繡等,就稱為“女紅”。我國女紅是講究天時、地利、材美與巧手的一項藝術,而這項女紅技巧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傳襲而來。

道家  我國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後世道教理論的重要基礎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慎到、楊朱等。道家以道、無、自然、天性為核心理念,認為天道無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麵等,據此提出無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剛等政治、軍事策略,對我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偈語  指佛經中的唱詞。偈文,偈句,偈言,偈語,偈誦均為梵語“偈佗”,即佛經中的唱頌詞。著名偈語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師《無相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等。

貴妃  皇帝妃嬪封號之一。南朝宋武帝劉裕始設,地位次於皇後,自隋至清多沿置。其中唐玄宗初年曾停置,旋恢複。渤海稱王之妻為貴妃,則相當於中原各朝皇後。明成化年間,明憲宗在其上另設皇貴妃,位降一等。清代沿用。

詞 一種詩的別體,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至宋代,經過長期不斷地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詞最初稱為“曲詞”或者“曲子詞”,別稱有長短句、曲子、曲詞、樂章、琴趣、詩餘等,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閱讀鏈接]

《紅樓夢》中大多都是關於女子的描述,曹雪芹通過她們,寫出了他對曆史、社會、家庭、婚姻、乃至愛情等問題的見解,還有他心中的愛和恨。

曹雪芹回首往事,發現了諸多的情和愛,怨和恨,發現了不僅他本人經曆了痛苦,而且還有更多的人經受了更加悲慘,更加不幸的命運。他在黑暗中努力尋找光明,他終於發現,有一群女孩是唯一的亮點。並且發現那些女子“皆出我之上”,他不忍因自己“一技無成,半生潦倒”而使裙釵泯滅。於是欣然命筆,用他心中的血眼中的淚去抒寫她們,同情她們,歌頌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