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 我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後來燈籠就成了我國人喜慶的象征。
[閱讀鏈接]
吳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淮安城西北的河下打銅巷最南端。到吳承恩故居去遊覽有東西兩條路可進,西路由裏運河堤東下,經漢代文學家枚皋的故裏,從城河街穿過竹巷街進去;另一條是東路,由北門大街北端,從竹巷街向西進入。在竹巷街入口處有一座“吳承恩故裏”牌坊。
花園的假山的在假山的南側,自西邊船舫處起,有一灣池水繞山東去。水上有一座曲橋。橋北岸上,在假山與醉墨軒之間,有一太湖石,形似杆狀,矗立在地上,非常奇特,上麵寫著“神針”兩個字,這給吳承恩寫《西遊記》,為孫悟空的金箍棒帶來靈感。於是,孫悟空的金箍棒便是東海龍王送給他的定海神針了。
映射社會的神魔小說
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說傑出代表的《西遊記》,通過《西遊記》中虛幻的神魔世界,可以看到當時現實社會的投影。
《西遊記》在藝術結構上涇渭分明,嚴謹完整。此書由大鬧三界、取經緣起、西天取經三大部分組成,這三大部分既是有機聯係的藝術整體,又各自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部分也由各有起訖相對獨立的若幹小故事組成。
《西遊記》全書基本上由三大塊情節內容組成。一是孫悟空出世和大鬧天宮;二是取經緣由和唐僧出世;三是西天取經。這三大塊情節內容中又各自包含若幹小故事。
第一大塊中有探洞稱王、訪師學道、威鎮花果山和大鬧天宮組成,大致在作品前七回。第二塊中有如來造經、玄奘出世、魏征斬龍、太宗還魂和玄奘取經組成,大致在作品第八回至第十二回。
第十三回後描寫了取經途中發生的故事,大約有40餘個,內容最為豐富,其中像大鬧五莊觀、三打白骨精、大戰平頂山、烏雞國降妖、收服紅孩兒、車遲國鬥法、三調芭蕉扇等,美不勝收,膾炙人口。細讀全書,可以發現這三大塊情節內容及其所分別包含的小故事之間,既有一定的有機聯係,又存在一定的相對獨立性。
所謂一定的相對獨立性,是指《西遊記》中的三大塊情節內容及其所包含的許多小故事,大體上都可以各自成篇。如果我們把它們的某一部分從全書中抽出來,其實就像一個獨立成篇的中篇故事和短篇小說。
以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即“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為例。首先,這個故事的矛盾衝突,既鮮明確切,又錯綜複雜。其中有取經僧和妖精之間的衝突,這是主要的;又有取經僧內部即行者和唐僧、八戒之間的矛盾,這是次要的。
兩者緊密地被交織在一起,貫串故事始終,這就是說,當敵我雙方的鬥爭尖銳化時,內部的矛盾也隨之產生和加強;最後到妖精被孫悟空真正打死,敵我矛盾徹底解決時,內部的衝突也隨之而出現高潮,發展到孫悟空被逐,矛盾得到暫時統一而告終。
從情節內容看,這個故事,有頭有尾,層次分明,跌宕多姿,故事性強,而且富於變化,引人入勝。
妖精3次變化,先變妙齡少女,次變龍鍾老嫗,後變白發公公,既同中有異,一身變出各種形象,又異中有同,能使人產生似一家人的錯覺。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不但體現出作家藝術構思之妙,而且引出取經人之間許多議論,如豬八戒以為老嫗就是少女的媽媽,而老公公又是在尋找他的女兒和婆子,從而大大充實和豐富了故事的內容。
從人物性格來說,這個短篇,也做至鮮明生動,富有特色,完成了性格刻畫的任務。那孫悟空疾惡如仇的精神是多麼的突出!他打了妖精變的少女,雖引起師父唐僧的誤會。念緊箍兒咒疼得他難忍,但當他又發現妖精時還是毫無退縮的揮棒就打。
明明是妖精白骨夫人的骷髏就在眼前,唐僧卻禁不住豬八戒三言兩語的攛掇,以為是孫悟空行凶以後還使障眼法作弄他,便念咒整人,顯出一副毫無主心骨的怯懦、昏昧的性格。
至於那豬八戒喜歡使小心眼兒的性格,被寥寥數筆,刻畫得何等入神!一看見老嫗,他便大驚地嚷起來:“師兄打殺的,定是他女兒。這個定是他娘尋將來了。”
妖精齋僧的香米飯和麵筋,已經露出本相,原來都是一些長蛆和癩蛤蟆,卻氣不忿,隨口胡謅是孫悟空搞的小動作,都好像不必打腹稿似的脫口而出,使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多麼富有生趣。
由以上方麵,可以知道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是一個完整的短篇無疑是實事求是的。而《西遊記》全書中像這樣的篇章何止一則,其實舉不勝舉。
另外,《西遊記》的結構特殊還體現在它情節內容的巧妙構思,特別是在一定程度上追求情節發展的跌宕起伏,避免矛盾衝突的直線演進,力圖造成一種峰回路轉、起落有致的境界,必然會增強作品的故事性和傳奇色彩。
例如大戰平頂山一節。先是日值功曹化為樵子來報信,說是山上妖魔凶狠,專等唐僧一行。這就預示著一場惡戰就要展開。但作者卻不急於去著手表現白熱化的戰鬥,而是寫孫悟空捉弄豬八戒去巡山,後者正喜好偷懶,以致引出一場編謊的笑劇。
然而,接著便出現妖精變老道士,遣山壓住孫悟空,將唐僧等人統統擄進魔窟的險惡形勢。不過,這遠非決戰之先兆。孫悟空解除山壓以後,很快設計從小妖手中騙到魔頭的兩件寶貝,形勢又出現迅速的變化。
接著孫悟空變老怪混進妖洞欺騙魔頭,正要得手,卻由於吊在梁上的豬八戒識破一嚷,又招致形勢的急轉直下。孫悟空與妖魔惡戰中,本想用幌金繩捉妖,卻反被妖精所捆。
而且脫身後,又被裝進葫蘆,迭遭波折,幾趨絕境;誰知孫悟空又輕易逃出葫蘆,倒反將二魔裝了進去。於是與老魔展開了最後決戰。但正在勝利在握時,老魔又討來救兵,引起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