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小說——水滸傳2(1 / 3)

史詩小說——水滸傳2

小說中豪俠形象的塑造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英雄俠義小說,他之所以成為千古傳頌家喻戶曉的名著,在於他通過農民起義塑造了一批英雄豪俠形象,並通過他們大力宣揚了中國曆史上流傳已久並人人向往的豪俠行徑。

《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個個都是豪俠,隻是作為豪俠的每個人對於豪俠該如何去行、去做在思想行為境界上有著明顯的不同。換句話說,施耐庵將梁山上的豪俠們分成了三六九等。這些來自於不同階層、地位、有著不同經曆的好漢們,但無論他們怎樣均是性格使然任性而為。

魯莽性急型豪俠。這類豪俠大都為草莽英雄,如李逵、魯智深、武鬆、阮氏三雄等。仗義直行、臨難勇為,敢於以武犯禁,是這些武豪俠的共同特征,但仔細分析,他們的性格卻是“同中有異”。

李逵粗獷中帶有豪放、率真、可愛的性格特點。這是魯達、武鬆所沒有的。例如在《黑旋風鬥浪裏白跳》一回中,寫李逵初見宋公明時的一番話:“哥哥,這黑漢子是誰……若真是個宋公明,我便下拜甚鳥!”

寥寥幾句話,李逵的魯莽、憨直及粗魯中表現出來的率真、可愛的性格便可見一斑了。又如在剛上梁山時,他便說:“便造反,怕他怎地!晁蓋哥哥便做了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宋皇帝,吳先生做個丞相,公孫道士做個國師,我們都做個將軍,殺去東京,奪了鳥位。”

又如在後麵的第七十五回中他“扯詔罵欽差”,文寫道:

隻見黑旋風李逵從梁上跳將下來,就蕭讓手裏奪過詔書,扯得粉碎,便來揪住陳太尉,拽拳便打。此時宋江,盧俊義皆橫身抱住,哪裏肯放他下手。恰才解拆得開,李虞候喝道:這廝是什麼人,敢如此大膽!

李逵正沒尋人打處,劈頭揪住李虞候便打,喝道:寫來的詔書,是誰說的話?

張幹辦道:這……是……皇帝聖旨。

李逵道:你那皇帝,正不知我這裏眾好漢,來招安老爺們,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來惱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那寫詔的官員盡都殺了!

眾人都來勸解,把黑旋風推下堂去。

李逵對欽差說的粗魯的話可看出他的頭腦簡單,但更能看出他起義的堅定性和對黑暗統治的無比憎恨。所以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意義也就在此:乍看粗魯,細嚼卻發現粗魯的可愛、粗魯的英猛,進而使人感到正是他的魯莽、率直才更是光彩照人。

魯智深卻另有其特點。比之李逵,魯智深的“粗魯”卻是性急,並有“粗中有細”的特點,魯智深以“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為行為準則。

魯智深在與邪惡勢力作鬥爭的過程中,他始終采取一種主動進攻的態勢,並且不計個人得失,渭州狀元橋下,為救素昧平生的被欺辱的金氏父女,他三拳打死了惡霸鄭屠戶;借宿桃花村時,為了救劉太公的女兒,又痛打了強搶民女的小霸王周通;路過瓦罐寺,殺了為非作歹奸淫婦女的凶僧惡道崔道成和丘小乙;暫住東京時,為救被太尉高俅陷害的80萬禁軍教頭林衝,他又大鬧了野豬林。

這是魯智深一生為人行事的最好概括,他同為他所救和被他所殺的人都毫無個人恩怨,隻是因為受辱者為善人,被殺者皆該殺之人,可見他的行俠仗義始終是離不開忠義兩全和替天行道的。

而武鬆則以豪邁的性格貫穿水滸,他的豪俠之氣集中體現在一係列的複仇行動之中,他公開宣稱:“我從來隻要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我便死了也不怕!”

武鬆在胞兄武大郎被西門慶、潘金蓮謀殺,在告狀無門的情況下,他強邀四鄰前來赴宴,當眾審問潘金蓮和王婆,取得了真實口供,手刃潘金蓮,殺死西門慶,用兩人之頭祭奠武大亡靈,然後帶著人證物證到官府自首。

後來武鬆為了報答施恩的照應和優待,他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被蔣門神霸占的快活林酒店,蔣門神勾結張都監、張團練設計栽贓陷害武鬆,他又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殺死張都監張團練等人,並蘸血在牆上寫下“殺人者,打虎武鬆也”幾個大字。

對於迫害自己的惡勢力,武鬆沒有一絲一毫的忍讓,妥協的念頭,總是勇往直前,抗爭到底,可謂“快意恩仇”。

所以,魯智深、李逵、武鬆都是急性之人,他們的性格有相同之處,但彼此又有獨特的個性,各有派頭,各有光景,各有家數,各有身份。他們的獨特個性都是通過人物各自的行動具體而生動地體現出來。

由此可見,施耐庵的筆下可謂精妙,對同一種類型的人物,他按照他們各自獨特的行動方式去完成自己獨特的性格,使同一類型人物的性格具有同而不同的特征。

如果說魯智深等人是村夫草民以勇、力等鏟除醜惡勢力的豪傑俠客,那麼宋江、晁蓋、柴進等人則是《史記》中的信陵君、孟嚐君等“卿相之俠”,他們贏得四方好漢的敬慕不是靠精湛的武藝,而是靠廣交天下豪傑義士和仗義疏財慷慨大方之舉。

仗義疏財型豪俠。在文中,宋江是一個頗得人心的豪俠,用魯智深的話來說,是“近日也有人說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說宋三郎好”。

宋江不僅對江湖上的好漢講義氣,而且對下層勞動人民同樣非常關心,他“好作方便”,經常“濟人貧困”,閻婆丈夫死了,無錢津送,宋江除了給一口棺材,還給閻婆10兩銀子做使用錢對於那個賣湯藥的王公也是經常資助,因而他成為一個在江湖中,在勞動人民中頗有聲譽的人物,靠的正是征服人心的人格力量。

宋江仁義長厚,上梁山前揮金似土,給人以物質上的幫助,上梁山後更是通過軍事手段搭救被貪官汙吏、地主惡霸陷害的兄弟們,攻打高唐州、青州、華州、大名府等是為了搶救柴進、孔明、魯智深、史進、盧俊義、石秀。

宋江耐心地做剛上山的石秀、楊雄的思想工作,關心王英的私生活,晁蓋犧牲之後,更是“此似喪考比一般,哭得發昏”,他以義氣感人的力量不僅收服其他山寨的頭目,連前來剿捕他的官軍將領也被感動的投降,可以說宋江是仗義疏財的慷慨義士豪俠的代表典範。

《水滸傳》中不僅描寫了魯莽性急和宋江等人的仗義疏財型豪俠形象,還重點刻畫了智慧謀略型的豪俠形象。《水滸傳》中梁山上的軍師智多星吳用,是好漢中一流的足智多謀人物。《水滸傳》這樣形容吳用:

謀略敢欺諸葛亮……略施小計鬼神驚,吳用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如《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攻打青州時,因有呼延灼作為青州主力,一時很難拿下,呼延灼上梁山之前為汝寧郡的都統製,武藝高強,驍勇善戰,有萬夫不當之勇,使一雙銅鞭,騎一匹踢雪烏騅馬,交鋒三五次,各無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