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演義——三國演義2(3 / 3)

通過以上諸多人物的襯托,諸葛亮的藝術形象得到充分而生動的展現,顯得更加真實、更加豐滿。在《三國演義》中,像這樣的處理還有很多,如“溫酒斬華雄”,先是寫了各路諸侯的幾位上將出戰,但都不出數合便敗於華雄之手,表現出了華雄的勇猛。

經過層層鋪墊,作者才寫關羽出場:

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

而此處作者對於關羽如何英勇善戰、華雄如何被斬,沒有一句正麵的直接描寫,非常巧妙地使用了側麵烘托及氣氛烘托的手法,再加上華雄及其他上將的陪襯,一個高大勇武的關羽形象就栩栩如生地躍然紙上了。

總之,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恰當地運用映襯、烘托等藝術手法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

同時,《三國演義》還采用誇張手法表現人物形象。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使用最獨特的手法就是通過藝術的誇張,刻畫出更為深刻的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中,張飛形象的刻畫大量地使用了誇張手法,如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阪橋”,文中寫道:

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傘蓋,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

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

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

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

三聲誇張的大喝,便將張飛勇猛豪放的性格展現的活靈活現。同樣,像小說中許多人物都大量使用了誇張手法進行塑造,像孫策挾死於糜,喝死樊能,凸現“小霸王”形象;趙雲在長阪坡七進七出,斬將奪旗,單騎救主成為千古美談;張遼威震逍遙津後,江東小兒夜不敢啼等。

另一種誇張手法則是使用虛構的故事情節對人物進行誇張想象,像演義中諸葛亮形象的刻畫就大量地使用了虛構誇張的情節因素,像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五丈禳星等在史實中都是不存在的。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過上述幾個方麵,雖然這些人物性格缺少發展變化,屬典型化形象,但不可否認《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曆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對後來的古典小說人物塑造起至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旁注]

袁紹  (?~202年)。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5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在漢代末期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199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但在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

張飛 (?~221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範強、張達刺殺。後主時代追諡為“桓侯”。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疾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於小說《三國演義》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

督郵 古代官名。始置於西漢中期,郡守屬吏,掌監屬官。督郵書掾、督郵曹掾的簡稱。漢代各郡的重要屬吏,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政令兼司法等。每郡分若幹部,每部設一督郵。

關羽 (160年~220年),三國時期名將。劉備起兵時,關羽跟隨劉備,忠心不二,深受劉備信任。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

蜀漢 (221年~263年),三國之一。東漢代末期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漢室宗親劉備在軍閥混戰中崛起。蜀漢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漢懷帝劉禪,曆二帝,共43年,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國力強盛。後被曹魏所滅。

許攸  (?~204年)。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後投奔曹操,並為曹操設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於官渡。後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程昱 (141年~220年),三國時魏國名臣。曾被曹操征辟為壽張令,從此為其出謀獻策、征戰四方。220年,曹丕代漢稱帝,程昱為衛尉,進封安鄉侯,逝世後,追贈車騎將軍,諡曰肅侯。

麒麟 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坐騎,古人把麒麟當做仁獸﹑瑞獸。麒麟文化是我國的傳統民俗文化,是凶猛的瑞獸,而且護主心特別強,有招財納福、鎮宅辟邪的作用。

[閱讀鏈接]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型根據《三國誌·吳書·吳主傳第二》裴鬆之注,是孫權所行過的一個計謀。

213年,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借水麵有薄霧,乘輕舟從濡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裏,並且鼓樂齊鳴,但曹操生性多疑,見孫軍整肅威武,恐怕有詐,不敢出戰,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隨後,曹操下令弓弩齊發,射擊吳船。不一會,孫權的輕舟因一側中箭太多,船身傾斜,有翻沉的危險。孫權下令調轉船頭,使另一側再受箭。一會,箭均船平,孫軍安全返航。曹操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