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幻詼諧小說——鏡花緣(1 / 3)

神幻詼諧小說——鏡花緣

《鏡花緣》是清代百回長篇小說,作者為清代著名小說家李汝珍。這部小說是一部與《西遊記》、《封神榜》、《聊齋誌異》同輝璀璨、帶有濃厚神話色彩、幻想迷離的我國古典長篇小說。

《鏡花緣》以其神幻詼諧的創作手法數經據典,奇妙地勾畫出一幅絢麗斑斕的天輪彩圖。文章表麵展示了虛幻浪漫靜謐的萬般世相,而其深處卻一度奔突、衝撞著由生命的熱愛、執著與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張力支撐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識,這種對人類生存根本性問題的追問才是小說最具魅力的部分。

奇幻故事蘊含人生哲理

1763年清代,李汝珍生於大興一個普通城市居民家庭。李汝珍自幼就非常聰穎,喜歡讀書,什麼書都涉獵,唯獨不喜歡八股文章,討厭科舉。1782年,19歲的李汝珍隨哥哥李汝璜從大興移家到海州板浦。

海州在江蘇東北部,又叫東海,板浦是海州城東南的一個鎮,李汝珍隨家到了板浦。第二年,李汝璜擔任板浦場鹽司大使,這是佐雜之類小官。李汝璜任此職務直至1799年,長達16年之久。

在此期間,李汝珍一直和哥哥在板浦住在一起。著名的文學家淩廷堪,應李汝璜聘請,教家中子弟。李汝珍成了淩廷堪的授業弟子,李汝珍說在淩廷堪的教導下受益極多。

1801年,李汝璜調任淮南草墊場大使,而李汝珍不知由誰舉薦,到河南東部某縣做負責治水的縣丞。當時正是黃河在邵家壩決口之際,這對李汝珍產生了很大影響。在後來李汝珍寫的《鏡花緣》中,唐敖談女兒國治河等描寫,就反映了李汝珍在河南的見聞和治河經驗。

後來,李汝珍又回到了海州,1805年,李汝珍在海州完成了他的圍棋專著《受子譜》、音韻學著作《李氏音鑒》,接著開始創作稱譽後世的才學小說《鏡花緣》。

李汝珍在《鏡花緣》第一百回文末曾言“消磨了十數多年層層心血”才得以撰成。這部名著別具匠心,以《山海經》為引子,通過對海外幻想世界的浪漫描寫,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

《鏡花緣》是帶有濃厚神話色彩、浪漫幻想迷離的古典長篇小說。小說講述的是唐代武則天時代的故事,故事從西王母壽筵時百花仙與嫦娥結下梁子,後因此事花仙被貶托生為秀才唐敖之女為開端,為我們展現了一段奇幻曆程。

《鏡花緣》在結構上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寫武後稱帝,百位花仙被貶下凡。唐敖遊曆海外各國,終在小蓬萊棄世登仙。唐小山千裏尋父,泣紅亭內得仙機,重返天朝準備赴試。

後一部分寫唐閨臣等百位投胎凡世的花仙得中才女,相聚一起,遊戲飲酒。後來大家各自回鄉,出嫁婚配。唐閨臣又到小蓬萊尋父,重返仙界。其他部分才女隨丈夫攻打武家“酒、色、財、氣”四關,或戰或亡。最後武則天退位,大唐王朝複辟。

《鏡花緣》共100回,其中作者用了較大筆墨的是唐敖遊曆海外各國,約30回,以及百位花仙赴試、得中,大聚宗仁府,約40回。

小說的各個部分有比較明晰的結構線索。在前一部分中,作者較成功地運用了遊記的體式來描述唐敖等人周遊海外的趣聞軼事,其中作者充分發揮了主觀的聯想,敘事詳略得當,使人讀之興味盎然,欲罷不能。

這番遊曆中,唐敖與其妻舅林之洋一家及多九公等人邊販貨,邊遊玩,海外諸國的風土人情通過他們一一呈現在讀者麵前。

作者在這一部分或詳或細地寫了3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大多是以《山海經》的記載為基礎,加以誇張、想象而寫成的。作者充分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天馬行空地構造出一連串奇國奇俗,讓人讀之甚趣。

另外,在白民國,作者又借教館先生白字連篇卻不可一世,及淑士國滿城酸腐之氣諷刺了虛偽的讀書人,表現了他對假道學的厭惡。

這部分作者雖然寫了幾十個不同的國家,但簡繁掌握得恰到好處。其中,描寫較為詳盡的是女兒國。此處的敘事不僅有引人入勝的情節,更表現了作者對婦女問題的鮮明看法,是此書的精華。而像元股、伯勞、穿胸等國就是一筆帶過,簡為介紹而已。

如果說前半部分用奇趣來形容,那麼後半部分則需以博學來概括。在這一部分中,閨臣與眾才女共赴女試,並結交。此段中,作者描寫了100位才女,文采武略,琴棋書畫,易禮詩書,天文算術無所不談,充分顯示出作者的多才多藝。

後一部分所寫的百名女子遊賞花園,人物眾多、紛紛繁繁,而且幾人結成一隊,線索也十分繁雜。作者既要寫得麵麵俱到,又要寫得有簡有繁,疏密得當,是十分困難的。因此他有意避免了直接描寫和平鋪直敘,而是以紫芝為貫穿,將其他99名女子的活動都寫全了,這可謂是別出心裁、妙筆生花了。

此外,書中涉及的100多個人物,各有各的性格,人物雖多,卻不會讓人看著糊塗,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孝感動天的唐閨臣,具有王者氣派的陰若花,古靈精怪的孟紫芝,可愛稚趣的林婉如,傲然清高的花再芳等,每一個人物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時,作者也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活潑好動、才思敏捷的女子形象。可以說,紫芝這個人物的設置,既是小說在人物刻畫方麵的成功,也是結構編排方麵的成功。

紫芝每到一處,那裏的寂靜和沉悶就會被打破,而換之以蓬勃的生氣。就好像一幅原本靜止的淑女圖,突然被點活,成了一部活動的電影。

另外,《鏡花緣》也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博學多才的詩性世界。其中,書中寫道對《蘇氏惠若蘭織錦回文璿璣圖》的不同解法更令人大開眼界。

作者還給我們展現了古人的生活、娛樂。故事中涉及許多對聯、猜謎、酒令等,反映出古代人的生活情趣,博學多才。這一段中,作者又將自己的才學發揮得淋漓盡致,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文人生活畫麵。

《鏡花緣》一書雖然整體結構比較鬆散,但依然能夠連貫成書,究其原因,一是有“神緣”為線,一是有宏大的曆史背景為底襯。如《水滸傳》開頭“洪太尉誤走妖魔”及《紅樓夢》起始“甄士隱夢幻識通靈”一樣,作者在開篇也設下了一段極具神幻色彩的故事。

百花仙子在西王母的壽宴上與月姊嫦娥定下罰約,若百花仙子應下界帝王之令,任百花違時而放,便“墮落紅塵,受孽海無邊之苦”。無奈,隆冬一日,下界女皇帝武則天酒醉後,下令百花齊放。適值百花仙子不在洞中,眾花仙唯恐違令受罰,紛紛遵命開花。

天帝得知,罰百花仙子及其他花仙下入凡塵。由此才展開了一部《鏡花緣》。百位花仙下凡時,正是女皇武則天在位期間,全國各地的唐代舊臣紛紛舉兵起義,但都無功而退。被貶的百位花仙大多投生在這些忠臣家中,後來也加入到起義軍的行列中。

唐敖也是因為與徐敬業、駱賓王等“叛軍”結拜為兄弟,才由探花被貶為秀才,因而功名心淡,周遊海外的。作者選擇武則天在位時期為曆史背景,更是為使百位花仙化生而成的女子參與社會提供了前提。

眾花仙在經曆了人世的種種磨難後,有的戰死殺場,有的羽化登仙,也有的還在紅塵中受苦,大都重返了仙界。全書最後也以起義軍攻破武家“酒、色、材、氣”四關,喻示了人生隻有參透這重重利誘才能超凡脫俗,否則也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旁注]

科舉 我國古代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置的一種考試製度,讓讀書人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學而優則仕的一種製度。由於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製從隋代開始實行,至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曆了1298年。

淩廷堪 (1755年~1809年),清代文學家。1790年應江南鄉試中舉,次年中進士,例授知縣,自請改為教職,入選寧國府學教授。之後因其母喪到徽州,曾一度主講敬亭、紫陽二書院,後因阮元聘請,為其子常生之師。

圍棋 一種策略性兩人棋類遊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屬琴棋書畫四藝之一。約公元前6世紀起源於我國。我國古時有“弈”、“碁”、“手談” 等多種稱謂。

武則天 (624年~705年),我國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後,尊號為天後,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705年退位以後,成為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山海經》 先秦時期重要古籍,是一部富於神話傳說的最古老的地理書,全書共計18卷,內容包羅萬象,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裏、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另外,書中還記載了諸多神話故事。

對聯 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酒令 酒席上的一種助興遊戲,一般是指席間推舉一人為令官,餘者聽令輪流說詩詞、聯語或其他類似遊戲,違令者或負者罰飲,所以又稱“行令飲酒”。 是中國人在飲酒時一種特有的助興方式,在全國各地有不同的演變方式。

嫦娥 因西漢時期為避漢文帝劉恒的諱而改稱“嫦娥”,是我國神話人物、後羿之妻。神話中因偷食後羿自西王母處所盜得的不死藥而奔月。在道教中,嫦娥為月神,又稱“太陰星君”,道教以月為陰之精,尊稱為月宮黃華素曜元精聖後太陰元君,稱“女神像”。

仙界 道教稱神仙所居的勝境為仙界。道教認為無限美妙的神仙世界﹐或在天上﹐或在海中﹐或在幽遠的名山洞府中。

[閱讀鏈接]

《鏡花緣》作為“才學小說”,是小說至清代應運而生的一種題材類型,當時為創新或開拓。《鏡花緣》作為“才學小說”,以“小說”宣揚“才學”,有在讀者中普及文化的作用。

《鏡花緣》以小說首倡“女權”,因寫“才女”而“以才學為小說”,乃題中之意,所以書中有關“才藝”的描寫固然有過多過濫之嫌,但細心分辨,完全可以看出其結合人物的塑造,於經史子集、醫卜星算、琴棋書畫等“古典才藝”的描述,既秩序井然,又倏然變化,大體可視為作品的有機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