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簪 用來固定和裝飾頭發的一種首飾。古代發笄形式繁多,僅以質料上看,就有骨、石、陶、蚌、荊、竹、木、玉、銅、金、象牙、牛角及玳瑁等多種。發簪有各種各樣的形狀,還愛用花鳥魚蟲、飛禽走獸作簪首形狀。常見的花種有梅花、蓮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屈大均 (1630年~1696年),明末清初著名學者、詩人,與陳恭尹、梁佩蘭並稱“嶺南三大家”,有“廣東徐霞客”的美稱。字翁山、介子,號萊圃,廣東番禺人。曾與魏耕等進行反清活動。後避禍為僧,中年仍改儒服。詩有李白、屈原的遺風,著作多毀於雍正、乾隆兩朝。
【閱讀鏈接】
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年間,壯族農家女,年幼聰穎過人,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被視為“神女”。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張口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
劉三姐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傳說她後來騎鯉魚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她為了躲避財主莫懷仁,乘船飄然而去。
白蛇為報恩修煉嫁許仙
那是在我國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國君信奉佛教,在不到百年的時間內,在杭州境內興建了150多座寺院與數十座塔幢,一時間僧侶眾多。
其中,建於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之上的雷峰塔,是香火最為繁盛的一座寺廟,也是後來“西湖十景”中“雷峰夕照”的所在地,風景異常優美。
後來,吳越國降宋之後,市井鄉野的說書藝人就在雷峰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一步步地衍化出了一個傳奇的故事。
據說,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有一年在西湖的斷橋邊賣湯圓,當時還是幼年的許仙買了一粒湯圓,吞下後三天三夜不想吃東西,不得已隻好跑去找呂洞賓。
呂洞賓把年幼的許仙抱上斷橋,抓住他的雙腳倒拎起來,小湯圓就滾下西湖去了。正巧被在斷橋的下邊修煉的一條白蛇接在嘴裏。原來白蛇吞的是呂洞賓的仙丸,於是增添了500年修功,就此也與許仙結下了緣。白蛇給自己起了個名字,叫白素貞。
白素貞悄悄地降落到西湖蘇堤。她順著蘇堤走去。走到映波橋邊,看見有個老叫花子,手裏拎著一條小青蛇。白素貞覺得它可憐,就從老叫花子的手裏買下了青蛇。後來,青蛇為了感激白素貞的救命之恩,就和白素貞在西湖住了下來,給自己取名叫小青。
這年的清明時分,白素貞和小青正在西湖邊上欣賞春光,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兩人被淋得無處藏身。正發愁,覺得頭頂多了一把傘,轉身一看,隻見一位溫文爾雅、白淨秀氣的年輕書生撐著傘在為她們遮雨。
白素貞和這個書生四目相交,心中歡喜,對彼此產生了愛慕之情。白素貞得知書生就是當年那個有緣人,沒過多久,兩人便結為夫妻,並在鎮江開了一間“保和堂”藥店,小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由於保和堂治好了很多很多疑難病症,而且給窮人看病配藥還分文不收,所以藥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遠近來找白素貞治病的人越來越多。
那時,在西天有一隻烏龜,每天都躲在如來佛的蓮座底下聽經。乘如來佛講經歇下來打瞌睡那一會兒,便偷了他的三樣寶貝,金缽、袈裟和青龍禪杖,變成一個和尚並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法海,跑到凡間來了。
一天,法海和尚來到了鎮江金山寺,暗地裏使個妖法,害死了當家老和尚,自己做起方丈來了。他嫌金山寺香火不旺盛,便在鎮江城裏散布瘟疫,想叫人家到寺裏來燒香許願。
但是,保和堂施的“辟瘟丹”、“驅疫散”很靈驗,瘟疫傳不開來。法海和尚氣得要命,就扮成化緣的頭陀,尋到保和堂藥店來。
法海和尚走到保和堂藥店門前,鄰近一打聽,知道保和堂的靈丹妙藥都是白娘子開的方。他再仔細往裏張望,看那穿著白娘子,原來這不是凡人,而是白蛇變的。
正巧這時白素貞上樓。於是,法海敲起木魚,大模大樣地進店裏來,朝許仙合起手掌,說:“施主,你店裏的生意好興隆呀,給我化個緣吧。七月十五金山寺要做盂蘭盆會,請你結個善緣,到時候來燒炷香,求菩薩保佑你多福多壽,四季平安。”
許仙聽他講得好,就給他一串銅錢,在化緣簿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法海和尚走出門口。
轉眼七月十五就到了。許仙獨自一人來到金山寺,他剛剛跨進山門,就被法海和尚一把拉到禪房裏,強求許仙拜他為師,離開白娘子。
許仙心想,娘子對我的情義比海還深,如今有了身孕,我怎能丟下她出家做和尚呢!這樣一想,他無論如何也不肯出家。法海和尚見許仙不答應,就把他關了起來。
在保和堂裏,白素貞正焦急地等待許仙回來,久久不見音訊,她心急如焚。後來終於打聽到原來許仙被金山寺的法海和尚給留住了,白素貞趕緊帶著小青來到金山寺,苦苦哀求,請法海放回許仙。
法海見了白素貞,一陣冷笑,說道:“大膽妖蛇,我勸你還是快點離開人間,否則別怪我不客氣了!”白素貞見法海拒不放人,無奈,隻得拔下頭上的金釵,迎風一搖,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