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佳話——愛情傳說3
聰慧善良的歌仙劉三姐
那是在我國唐代時,廣西柳江流域有一個優秀的民歌手,她叫劉三姐。她有著出口成歌的本領,而且人長得也非常漂亮,天生麗質又聰明,什麼活都不用學,一看就會。
劉三姐17歲這年,在對歌的時候認識了一位青年,這位英俊的小夥子,也是一個唱歌能手,在對歌當中,兩人情投意合,互相愛慕,於是就私定終身。
村裏的一個惡霸對劉三姐垂涎多時,見劉三姐與小夥子情投意合,大發雷霆,決意把劉三姐搶到手。
一天晚上,劉三姐正和小夥子坐在柳河邊的岩石上看月亮,傾訴衷腸。忽然火把晃動,人聲鼎沸,原來是惡霸搶人來了。劉三姐和小夥子望望無路可走的山,又望望柳河,兩人手拉著手雙雙跳進柳河那滾滾的波濤裏。
人們為了懷念劉三姐這個民間歌手,也為他們的愛情所感動,於是,關於劉三姐的傳說故事就在廣西各族人民中間流傳開來。
相傳,壯族姑娘劉三姐,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劉二撫養,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劉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誇讚的巧手,而且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故遠近歌手經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歌。
劉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當地財主莫懷仁貪其美貌,欲占為妾,遭到她的拒絕和奚落,便懷恨在心。
莫懷仁企圖禁歌,又被劉三姐用山歌駁得理屈詞窮,他又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又被劉三姐等弄得醜態百出,大敗而歸。莫懷仁惱羞成怒,不惜耗費家財去勾結官府,咬牙切齒把劉三姐置於死地而後快。
為了免遭毒手,劉三姐和哥哥在眾鄉親的幫助下逃到柳州,在小龍潭村邊的立魚峰東麓小岩洞居住。
哥哥劉二怕劉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設法來阻止。一天,他從河邊撿回一塊又圓又厚的鵝卵石丟給劉三姐,說:“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頭中間鑽個洞,把手帕穿過去,若穿不過去就不準你出去唱歌,”
哥哥劉二心想: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為兄一言既出,絕不更改!這一招夠絕了,我就不信還難不倒你!
劉三姐看著哥哥,不敢據理爭辯,就拾起丟在麵前的石頭,心中暗想: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過去?她下意識地試穿,並唱道:“哥發癲,拿塊石頭給妹穿;軟布穿石怎得過?除非凡妹變神仙!”
誰料劉三姐淒切婉轉的歌聲直上霄漢,傳到了天宮七仙女的耳裏。七仙女非常感動,恐劉三姐從此歌斷失傳,於是施展仙術,從發上取下一根頭發簪向劉三姐手中的石塊射去,不偏不歪,把石頭穿了一個圓圓的洞。
劉三姐無意中見手帕穿過石頭,心中暗喜,張開甜潤的嗓子:“哎……穿呀穿,柔能克剛好心歡,歌似滔滔柳江水,源遠流長永不斷!”
從此,劉三姐的歌聲又響在立魚峰的山頂、樹梢,慕名來學歌的對歌的人更多了。
後來,劉三姐在柳州的蹤跡被莫懷仁偵知。他又用重金買通官府,派出眾多官兵將立魚峰團團圍住,來勢洶洶,要捉殺劉三姐。
小龍潭村及附近的鄉親聞訊,手執鋤頭棍棒紛紛趕來,為救劉三姐而與官兵搏鬥。劉三姐不忍心使鄉親流血和受牽連,毅然從山上跳入小龍潭中。
正當劉劉三姐縱身一跳的時候,頓時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隨著一道紅光,一條金色的大鯉魚從小龍潭中衝出,把劉三姐馱住,飛上雲霄。劉三姐就這樣騎著魚上天,到天宮成了歌仙。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的地理學名著《輿地紀勝》卷98《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劉三妹》中記載:
新興女子有劉三妹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唐中宗年間,年十二,淹通經史,善為歌……今稱“歌仙”。
關於劉三姐原型身世,說法頗多。據廣西縣誌記載:劉三姐原來出生在天河縣下裏的藍靛村,那裏還有她故居的遺址,藍靛村劉姓的族譜還有記載。藍靛村離羅城的縣城很近,劉三姐常到羅城去唱山歌。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劉三姐,把三月三日定為“歌仙節”, 這是壯族地區最大的歌圩日。歌節期間,嶺南壯鄉四海賓朋雲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絕於耳的嘹亮歌聲,寄托著人們對歌仙劉三姐的思念和對豐收、對愛情、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劉三姐不僅被壯族人民稱為自己民族的歌仙,還被廣西其他少數民族稱為歌仙。她是一個聰明、美麗、勤勞、勇敢的壯族姑娘,能歌善唱,常以山歌讚美大自然,歌頌勞動,表達勞動人民的意誌和願望,所以她贏得了廣大壯族勞動人民的愛戴。
【旁注】
紡紗 屬於一項非常古老的活動,自史前時代以起,人類便懂得將一些較短的纖維紡成長紗,然後再將其織成布。所謂的紡紗,就是取動物或植物性纖維運用加撚的方式使其抱合成為一連續性無限延伸的紗線,以便適用於織造使用。
官府 舊指地方國家行政機關,人們稱官府為衙門,而衙門是由“牙門”轉化而來的。“牙門”係古代軍事用語,是軍旅營門的別稱。古時戰事頻繁,王者打天下,守江山,完全憑借武力,因此特別器重軍事將領。軍事長官們以此為榮,往往將猛獸的爪、牙置於辦公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