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頌歌——人物傳說5(3 / 3)

“何以見得呢?”人們問道。

阿凡提說:“我們家院子裏的那塊大石頭,我年輕時搬過它,怎麼搬也沒搬動,幾天前我試了試,仍然沒搬動,你們看我的力氣不是和年輕時一樣大嗎?”

阿凡提很老了,當地的一個官員聽說阿凡提沒多少日子了,於是前來探望,他對躺在床上的阿凡提說:“如果你有什麼遺願,有些什麼事要做,請你對我說吧!”

阿凡提有氣無力地對這個官員說:“我隻有一個願望,等我死了以後,希望您能穿上我穿過的補丁長袍,騎上我那頭毛驢,到那些乞丐和窮人住的地方走一趟,這就是我的遺願。”

官員答應他的要求後走了。後來,官員按照阿凡提的遺願,穿上阿凡提打了補丁的長袍,騎上阿凡提的毛驢朝窮人和乞丐們住的地方走去。

那些窮人和乞丐們看見一個像阿凡提的人走來,高興地向他湧來,一麵快樂地大聲嚷道:“我們的阿凡提回來了,他沒有死,他還活著!”

人們高興地喊著,跳著跑來。可是,當騎驢人走近的時候,他們發現不是阿凡提,有的痛哭,有的沮喪,非常失望地走開了,有人高聲喊道:“真主啊,我們的保護神阿凡提再也不會到我們中間來了!”說完,悲傷地哭了起來。

這時,官員才明白了人民真正的悲傷。

阿凡提有4個兒子。他們都不太孝敬年邁的父親,而且很懶。他決定好好懲治他們一下,分別給每個兒子說:“親愛的孩子,我是最疼愛你的。現在,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不過你千萬不要讓別人幾個知道。我在我們家果園的一棵樹下埋了一罐金幣。等我死後,你悄悄把罐子挖出來,那是我給你一個人留下的遺產。但是,請你千萬注意,別把樹根刨壞了,先在樹根下澆一點水,再輕輕一挖就能挖出來。”

於是,4個兒子開始偷偷地孝敬起父親來,而且變得一個比一個勤快。

沒過多少日子,阿凡提瞑目了。一天夜裏,4個兒子全拿上坎土曼來到了果園,準備掘出埋藏的金罐。

他們按照父親說的,每棵樹都澆上水,開始挖起來。但把所有的樹根都挖開看了,也都澆上了水,卻沒有找到金罐,在最後一棵樹下,找到了一塊石頭,石頭上刻上了這麼幾個字:“要用自己的勞動換來果實。”

他們終於明白了其中的奧秘。到了秋天,所有被澆了水的果樹都結滿了累累果實。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每一個故事都讓人深思。

阿凡提一生講了無數個故事,他用聰明、機智、幽默的語言,嘲笑了人們的愚昧、無知,諷刺了統治者的荒唐、殘暴,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因此,幾百年來,阿凡提的笑話和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深得各族人民的喜愛。

阿凡提這個形象,是古代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在反抗壓迫和封建世俗觀念的鬥爭中塑造出來的一個理想化人物。他勤勞、勇敢、幽默、樂觀,富於智慧和正義感,敢於蔑視反動統治階級和一切腐朽勢力。在他身上,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品質和愛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是一個深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形象。

有人稱阿凡提是“宇宙級幽默大師”。據說阿凡提笑話可以在普天之下的40多種語言中聽到。阿凡提的故事在流傳過程中,與各地類似阿凡提式的機智人物的故事混合在一起,以至達到難以區分的程度。有關阿凡提的笑話、逸聞、趣事,成為流傳所到之地人們共同的精神財富。

【旁注】

達人 是指在某一領域非常專業,出類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麵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麵的高手。“達人”一詞在我國最早見於《左傳》:“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這裏“達人”是“跟上來的人”的意思。後來這個稱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成為流行用語。

《古蘭經》 或譯《可蘭經》,是伊斯蘭教的最高經典,共有30卷114章6236節。穆斯林認為,《古蘭經》不僅是一部宗教經典,更是關於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伊斯蘭教徒認為它是阿拉對先知穆罕默德在20多年期間陸續啟示的真實語言。

長袍 我國古代民間較普遍穿用的一種服飾。式樣是右大襟式,左右兩開禊,而皇室的長袍則是四開禊。有單袍、夾袍和棉袍之分,單袍又俗稱“大褂”。長袍的長袍在其流行的過程中也有較大的演變。到了20世紀50年代中期,長袍才逐步匿跡。

坎土曼 又名砍土镘,我國新疆少數民族的一種鐵製農具。有鋤地、挖土等用途。由木柄和鐵頭兩部分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新疆南部還保存封建社會莊園製度的墨玉縣等地區,農奴向貴族領得“份地”時,也領取一把坎土曼,作為整年為貴族服勞役的象征。

【閱讀鏈接】

根據各種文字記載,阿凡提原是一位哲學家,祖籍土耳其,才智過人,思維敏捷,說話幽默,在橫跨亞歐非遼闊的奧斯曼帝國各地雲遊旅行。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裏,各國人民把許多有趣的故事和有教育意義的哲理寓言,記錄在他的名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各國人民根據自己的喜歡,對他的稱呼不同。阿拉伯人稱他是“久哈”或“納瑟”,波斯人稱他是“達爾維斯”,土耳其人稱他是“納斯魯丁·霍加”,希臘人稱他是“科賈·納斯魯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