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劉伯溫傳說是探究我國民間文化的一個很好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眾的智慧、道德和信仰。
【旁注】
劉備 (161年~223年),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四海龍王 奉玉帝之命管理海洋的4個神仙,弟兄4個中東海龍王敖廣為大,其次是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四海龍王的職責是管理海洋中的生靈,在人間司風管雨,統帥無數蝦兵蟹將。
贔屭 龍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裏,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諸葛亮 (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封武鄉侯,追諡忠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楹聯 也叫對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它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盔甲 人們在武力衝突中保護身體的器具,也叫甲胄、鎧甲。其中盔與胄都是指保護頭部的防具;鎧與甲是保護身體的防具,而主要是保護胸腹的重要髒器之用。西周武士身著的“練甲”大多以縑帛夾厚綿製作,屬布甲範疇。
風水 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相傳風水的創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起源於戰國時代。風水的核心思想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是我國曆史悠久的一門玄術。也稱青鳥、青囊,較為學術性的說法叫做堪輿。
【閱讀鏈接】
劉伯溫從小博覽群書,諸子百家無一不窺,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數學,更有特殊愛好,他潛心鑽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他在一家書屋看到一本天文書,便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了此書。第二天竟能從頭至尾背誦如流。店主人知後十分驚奇,要把這部天文書送給他,劉伯溫說:“這部書已裝在我胸中,書對我已經沒有用了。”
劉伯溫的虛心好學和出眾才智,不僅使他學就和掌握了豐富的知識,而且使他年輕時就在家鄉出了名,大家都說他有魏征、諸葛孔明之才。
幽默大師阿凡提的智慧
據說阿凡提出生在我國新疆葡萄溝南部一個叫達甫散蓋村的古老村落。從阿凡提故居石碑上的介紹可知,他生於1777年6月5日,去世於1876年6月5日,享年99歲。新疆吐魯番人堅持認為,阿凡提是一位樂觀、幽默、機智的民族達人。
阿凡提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讀完私立小學,11歲開始學習伊斯蘭教經典《古蘭經》,17歲時就可以翻譯阿拉伯語言書籍。
有關阿凡提的故事,數百年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少數民族中流傳,而在維吾爾族人民中更是家喻戶曉。這些故事題材廣泛,構思奇巧,言簡意賅,妙趣橫生,大都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和勞動人民的是非觀念。
縣裏的喀孜假公濟私,貪贓枉法。阿凡提因有事要去外縣,需喀孜開一張證明信。他多次去找喀孜都沒有辦成,隻是因為沒行賄,被他拒絕了。無奈之下,阿凡提隻好帶上一罐蜂蜜去懇求喀孜,總算弄到了一張證明信。
第二天,喀孜想嚐一嚐蜂蜜的味道,打開罐子一看,發現表層隻有一指深的蜂蜜,底下裝的全是泥巴。喀孜見自己受了騙,火冒三丈,急令差役快速追回證明信。
差役找到阿凡提,告訴他:“喀孜說開的證明信有誤,需收回修正,請快把證明信拿來。”
阿凡提聽罷,笑了笑說道:“請代我向喀孜大人致意,並轉告他:他所開的證明信根本無誤,我已使用,完全有效,隻是我一時疏忽,送去的蜂蜜有誤。請他多多原諒!”
據說,阿凡提騎毛驢的方法很特別,是背朝前,臉朝後。他對他的學生解釋說:“假如我麵朝前騎在毛驢上,你們就會落在我的背後。假如你們走在我的前麵,那我又隻能看見你們的背脊,因此我選擇了一種最好的騎毛驢的辦法,就是背朝前,臉朝後,這樣就解決了一切難題,而且能更方便地看著交談的人,這樣也就顯得更有禮貌。”
有一天,阿凡提倒騎牽著毛驢,路過一村莊。一個村夫見阿凡提說:“尊貴的客人,在這裏歇歇腳吃點飯再走吧?”
阿凡提前後看了看,就自己一人,便回答說:“謝謝,不用了。”
村夫惡作劇地說:“你以為我會讓你吃飯,我讓的是你的驢。”
阿凡提很生氣,伸手給毛驢一巴掌,對毛驢說:“來村口時我就問你,這莊上有沒有親戚,你說沒有親戚,沒有親戚咋會有人讓你吃飯?”接著又是幾耳光,說,“看你畜生以後還敢不敢糊弄人。”
阿凡提年過七旬時,仍然不服老,一天,他企圖把院子裏的一塊大石頭搬動一下,這一搬壞了他的事,腰也扭了,氣也不順了。從此,他臥床不起。
許多親朋好友前來探望他。他對安慰他的人說:“請你們別難過,我身體和年輕時一樣,力氣一點沒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