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演繹——斷代通史4
明代紀傳體通史——明史
那是在清康熙年間,宰相張英有一次告假回鄉省親,順便把兒子張廷玉也帶回了老家。小廷玉在京城出生,雖說聰穎異常,10來歲的年紀已能熟誦《尚書》、《毛詩》了,所以想讓他領略領略家鄉秀美山川,感受故鄉的靈氣,這肯定對他今後成長必有好處。
時值陽春三月,山巒崇翠,春波蕩漾,新竹茁壯,百花爭豔。張英帶著小廷玉在村邊的田野間漫步,張廷玉的老師倪伯醇陪同著這父子倆。
眼下正是早稻插秧的季節,各家各戶忙著栽插自家的稻田。栽插的人們 把秧苗拔起來,用去年的稻草紮好,挑到待插的田邊,然後撒向田中。人們你追我趕,充滿勞動的歡快氣息。
小廷玉在田埂上跑來跑去,一會兒逮蜻蜓,一會兒抓青蛙。甚至去幫插田的人扔秧,興奮地歡叫著,對一切都感到新奇,都想去插上一手。張英慈祥地看著他,臉上滿是欣慰、愛憐。
在京城的家中,張英他對孩子的管束很是嚴厲,除了念書還是念書,借著回鄉這個機會,是應該讓孩子在自然裏恢複他孩童的天性。張英若有所思,又漫不經心地與倪先生信步徜徉在村頭、田邊,不時回首與倪先生交談。
驀地,他向倪先生耳語了幾句,倪先生微笑點頭。“廷玉,過來!”
聽到喊聲,張廷玉趕緊跑到張英麵前,問道: “什麼事,父親?”
父親問:“看到那些秧把用什麼紮的呀?”
張廷玉揚臉回答:“稻草哇。”
父親問:“稻草又是什麼呀?”
小廷玉答道:“去年的稻子呀。”他不知道父親為什麼要問他這麼淺顯的事情。
這時父親說:“噢。那我出一個對子給你。”
小廷玉頓時整肅起來,看著自己的先生,以為自己瘋玩沒了規矩,讓父親生氣了。先生一臉鼓勵的神情。
張英說:“很簡單,就是你眼前看到的,稻草紮秧,父抱子。”
小廷玉廷玉從這個上聯中感受到父親的愛意。正在這時,一位農婦拎著一個竹籃打旁邊經過,竹籃裏裝著剛從竹林中採來的鮮筍。小廷玉一眼瞥見,脫口而出:“竹籃裝筍,母懷兒!”
張英與倪先生臉上都露出滿意、讚賞的神情。張英說:“去玩吧。”小廷玉複又飛奔而去。
倪先生說:“張大人,想難倒我的學生,看來不那麼容易喲!”二人拊掌大笑。
張廷玉長大後,這時已是乾隆執政時期。他身兼數職,身為大學士、軍機大臣,兼管戶部、吏部、翰林院,又擔任國史館和其他好幾個修書館的總裁官,職務繁多,工作又忙碌。
傳說張廷玉在朝為官,日理萬機,一日下朝回家,想起好久沒給在家鄉的叔叔寫信,便走進書房提筆寫信。剛剛在一張鎏金箋上寫下“叔叔大人台鑒”幾個字,就聽得門外大聲通報:“皇上駕到!”
乾隆皇帝少年心性,對什麼都好奇,拿起張廷玉剛剛寫信的那張紙,問道:“老愛卿正在給誰寫信?”
“回皇上,正要給家鄉的叔叔寫信。”張廷玉答道。
“這不分明是‘椒椒’麼?”
張廷玉一看,壞了,匆忙間筆誤,果然將叔叔寫成“椒椒”了!但他在皇上眼裏是個了不得的人物,不肯因這些小事失了麵子,便順水推舟地答道:“敝鄉叫叔叔原本就是‘椒椒’的。”
沒想到如此更加撩撥起乾隆皇帝的好奇心,硬是要派欽差到桐城察訪。張廷玉急了,這可是欺君之罪啊!連夜修書一封,派流星快馬急急趕回桐城。桐城縣令接到相爺書信,知是了不得的大事,便趕緊布置。
欽差召集四鄉八鎮的鄉紳詢問,也親自到市井之中隨機暗訪,都異口同聲:“椒椒”就是叔叔。欽差回京複命。從那時起,桐城人便將叔叔喊做“椒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