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演繹——斷代通史3
官修史書——宋、遼、金史
那是在元代時,在蒙古族蔑兒乞人中,有個叫脫脫的人,容貌奇特,非同常人。他出生在一個貴族家庭,年幼時就活潑好動,不喜雅靜沉鬱。
脫脫到了上學的年齡,他的父親特意為他拜請了浦江名人吳直方為師,有意將脫脫培養成國之棟梁。然而脫脫對讀書的並不太感興趣,他對老師說:“先生讓我坐在這裏,攻讀聖賢之書,倒還不如給我多講一些有關古代名人如何成才就業的故事呢。”
過了幾年,脫脫長得粗壯結實,加之他又喜好武藝,臂力過人,勇猛無比,十幾歲便能開一石重的弓。於是在15歲那年,脫脫被征為皇太子的侍從。
又過了幾年,脫脫奉詔入朝覲見皇上,元文宗見脫脫氣質獨特,極口盛讚說:“這孩子將來必定大有可為!”於是,升遷脫脫為內宰司丞,兼任前職。後來又任命脫脫為府正司丞。1331年,元文宗親自授予他虎符,升調他為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1334年, 元文宗讓脫脫兼管宣政院事務。隨後,朝廷遷他為中政使、溈知樞密院。從他進京起,不到6年時間,脫脫由於深得宣帝的信任,一連官升數級,成為朝廷中的省、部級大員。
在後來的日子裏,脫脫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他大膽改革、重振綱紀,朝廷內外一片肅然。這時,皇上又任命脫脫為中書右丞相,掌管全部軍國大事。
就任丞相後,脫脫大膽變更伯顏時期的舊製度,恢複科舉取士,重新啟用太廟四季祭祀的製度。調整政策,減除鹽稅。恢複先前經筵講學的製度,遴選儒生學士治經講學,並且自己親自掌領經筵講學的具體事宜。
脫脫還為郯王微徽禿昭雪平反,同時召還宣讓、威順二王,讓他們居住在原來的藩地。正親王阿魯圖在伯顏當政時期,因事得罪伯顏,被貶為平民,脫脫也將阿魯圖接回京城,恢複原職。
脫脫頒行的一係列恢複社會經濟的政策和大刀闊斧的改革,贏得了朝廷上下及普通百姓的好評和稱讚,人人都稱他為“賢相”。
後來,元政府開始著手編寫宋、金、遼史,但因為當時學者為宋、金、遼3朝誰為正統的問題爭論不休,所以也就一直未能撰成。
直到脫脫以都總裁右丞相的身份領銜主修三史,他斷然裁定:“三國各與正統,各係其年號,以此為三史之義例。”
脫脫於1344年農曆五月因病辭職,由阿爾拉·阿魯圖繼任中書右丞相。阿爾拉·阿魯圖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
雖然在參與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爾拉·阿魯圖名為都總裁,但他素不識漢字,因而並沒有參與實際編修,但他在財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給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1345年農曆十月,三史皆修成。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奏進。《宋史》在三史中雖然是最後完成,但隻曆時兩年半。
《宋史》全書有本紀47卷,誌162卷,表32卷,列傳255卷,共計496卷,約500萬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龐大的一部官修史書。其中還有《奸臣》4卷、《叛臣》3卷,為蔡京、黃潛善、秦檜、張邦昌、劉豫等所作的傳記;另有《道學》4卷,為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等道學人物所作的傳記。
《宋史》的體例完備,融會貫通了以往紀傳體史書所有體例,紀、傳、表、誌俱全,而且有所創新。他的特點是史料豐富,敘事詳盡。兩宋時期,經濟繁榮,文化學術活躍,雕版印刷盛行,編寫的史書,便於刊布流傳。科舉製的發展,形成龐大的文官群,他們的俸祿優厚,有很好的條件著述。加之執政者重視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學的發達。
《宋史》是研究遼、宋、金代曆史的基本史籍之一。在現存的宋代重要史料中,唯有《宋史》貫通北宋與南宋,保存了320年間的大量曆史記錄,很多史實都是其他書中所不載的。它比較全麵、係統地反映了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各個方麵的狀況,內容廣泛而豐富,史料價值相當高。
《金史》全書135卷,其中本紀19卷,誌39卷,表4卷,列傳73卷,其中的《河渠誌》、《兵誌》、《食貨誌》、《選舉誌》、《百官誌》5種,反映出金代社會的基本特征。
《宋史》是保存宋朝官方史料和私人著述最係統全麵的一部史書,具有相當高的史料價值。《金史》的評價很高,認為它不僅超過了《宋史》 、《遼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籌。《金史》編得好,是由於原有的底本比較好,及金政府注重史書的編纂工作。
《金史》不但記載了金建國以後120年的曆史,而且為了專門敘述金太祖先世的生平事跡,回顧了女真族建國前的曆史,從而保存了女真族早期曆史的珍貴材料,備受今人重視。
《金史》在最末尾專立《金國語解》一篇,用漢語標出了表現在官稱、人事、物象、姓氏等等之中的女真語稱謂,是參照釋讀《金史》及研究女真語言文字的重要資料。
《金史》還根據具體需要,創立了《交聘表》,以編年體表格的方式記述了金與鄰國如宋、西夏、高麗的和戰及來往關係,形式新穎,內容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