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一絕——錦繡輝煌1(3 / 3)

在唐代,蜀錦不僅成為當時上層貴族享用的奢侈品,而且通過“絲綢之路”東西方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交流,成為我國溝通世界的橋梁與紐帶。

唐初在以前絲錦的基礎上,又出現了結合斜紋變化,使用二層或三層經線,提二枚,壓一枚的夾緯新織法,這就是緯錦。夾緯始創於何時,現在還不十分清楚,但在唐代確已逐漸流行和普及。

緯錦是用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緯線同一組經線交織而成。經線有交織經和夾經,用織物正麵的緯浮點顯花。緯錦的經線是單色,緯線是多色。織機較經線起花機複雜,能織出比經錦更繁複的花紋和寬幅的作品。

考古發掘的實物資料證明,我國在唐代初年,就已經生產緯錦這種品種了,故宮博物院保存著一件從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331號墓出土的瑞花幾何紋緯錦,這件錦是和唐武德年間的文書同時出土的。

這件緯錦的花紋,是用一組藍色的緯絲綢製品出斜紋組織的地紋,另外用兩組緯絲綢製品出花紋。織花紋的兩組緯絲中,有一組是白色的,專門用來織花紋的邊緣部分;還有一組是分段換梭變色的,用來織花心部分,在標本上看到換梭的顏色有大紅、湖綠二色。

這件文物標本還保留著17.3厘米長的幅邊,從幅邊能夠清楚地看到緯絲回梭形成的圈扣,以及幅邊的組織規律。

唐代緯錦工藝的勃興,是織錦工藝提高到新階段的標誌。緯線顯花的工藝,可以克服傳統的經線顯花不能隨意變換花紋色彩的缺陷,因為經線是固定在經軸上不能隨時撤換的,而緯線隻要隨便改換不同色緯的織梭,就可以增加花紋色彩的變化,而且在織造時還可以通過打緯的運動增加緯密,使花紋織得更加細致精美。

唐代緯錦紋樣題材廣泛,構圖豐滿,色彩鮮明富麗。歸納起來有聯珠團窠紋、寶相花紋和穿枝花。

聯珠團窠紋由同樣大小的圓形平排連接,圓環以連珠紋飾邊,環內飾人物、動物等主題紋,環外空處飾四麵對稱菱形瑞花。

我國各地出土的唐代絲綢中,有一種“狩獵文錦”的花紋,錦上的形象有騎射的人物、飛奔的走獸、飛翔的鳥,以及樹木花草,都容納在圓形的團花之中。在團花外麵,還點綴著串珠形的圖案,層次分明,組織緊湊。這一類構圖通稱為“聯珠團窠紋”,是唐代流行的一種裝飾形式。

寶相花紋是將自然形的花、葉用求心或放射的形式變化為裝飾型花紋。

寶相花紋一般以某種花卉為主體,中間鑲嵌著形狀不同、大小粗細有別的其它花葉組成。尤其在花芯和花瓣基部,用圓珠作規則排列,像閃閃發光的寶珠,加以多層次退暈色,顯得富麗、珍貴,故名“寶相花”。

穿枝花是將自然形的花、葉連串在波狀線的枝幹上,可以無限長的向二方或四方延續連接。又稱為唐草紋。

此外,唐代緯錦紋樣還有寫生型花鳥紋、狩獵紋,以及各種形式的幾何紋。

如果以唐代作為時代的分界,織錦技術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唐以前是經錦為主,緯錦為輔,唐以後以緯錦為主,經錦為輔。可見緯錦的出現是唐代織錦技術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進步。

現在出土和保存下來的唐代織錦實物較多。如新疆塔裏木盆地和吐魯番等地區也都出土過大量唐代織錦,塔裏木出土有雙魚紋錦、雲紋錦、花紋錦、波紋錦;吐魯番出土有幾何瑞花錦、獸頭紋錦、菱形錦、對鳥紋錦、大團花紋錦等10多種。

此外,日本正倉院和法隆寺還保存了我國唐代大量織錦,計有蓮花大紋錦、獅子花紋錦、花鳥紋暈錦、花鳥紋錦、雙鳳紋錦、狩獵紋錦等10多種。

現存這些唐代織錦實物,向我們顯示了唐代集豪邁與秀美為一體,令人讚歎的織錦風采,它們雖不能反映唐代織錦的全貌,但仍然可以從中看出唐代織錦的特色及所達到的高水平。

[旁注]

竇師倫 字希言,主要活躍於唐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時期。織錦紋樣設計家、畫家。善繪事,尤工鳥獸,他在四川益州大行台任上,曾創製了不少絲綢花式,被稱為“陵陽公錦樣”,改變了紡織的潮流,可以說他和黃道婆等人一樣都是一代宗師級的人物。

狻猊 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明清之際的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保寧府 地處四川省東北部。南宋端宗景炎年間置保寧府。明代屬川北分巡道。清代設川北兵備道和川北鎮總兵署。清順治年間,四川臨時省治設閬中10餘年,四川總督、巡撫、監察禦史均駐節閬中。閬中在今四川省閬中地區。

《蘭亭集序》 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序》、《臨河序》、《禊序》和《禊貼》。東晉穆帝永和年間,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在山陰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寶相花 我國傳統裝飾紋樣之一,又稱“寶仙花”、“寶花花”。盛行於隋唐時期。以象征富貴的牡丹,象征純潔的荷花,象征堅貞的菊花為主題,在花蕊部位裝飾些小圓圈象征珠寶,在花朵邊沿附加小花、小葉,象征豐滿繁盛。此種紋樣廣為裝飾工藝和佛教藝術所采用,深受波斯和東羅馬帝國藝術的影響。

[閱讀鏈接]

我國唐代與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我國的織錦作品也有很多流向日本。日本正倉院我國唐代大量織錦,是珍貴的曆史實物,見證了中日兩國曆史上的友好往來。

日本正倉院保存有一幅唐代獅子舞錦,一隻獅子在寶相花枝藤中起舞。在每朵寶相花上麵,都站立著載歌載舞的人物,有的打著長鼓,有的彈著琵琶,有的吹著笙笛,有的在舞蹈,花紋的單位足足有三四尺長。整幅畫麵氣魄宏偉,充滿著一片歡騰熱鬧的景象,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