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一絕——錦繡輝煌1(2 / 3)

[旁注]

均輸 西漢的一項財政措施。由桑弘羊製定。在大司農屬下置均輸令、丞,統一征收、買賣和運輸貨物。均輸法長期為封建理財家所推崇和引用。如唐代劉晏管理財賦時,運用均輸法,以租賦和鹽利收入采買當地土特產品,通過漕船運往汴州及關中一帶出售,取得了好效果。

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位於長沙東郊瀏陽河西岸。2號墓墓主為第一代軑侯利蒼,1, 3號墓分別為利倉的妻、子之墓。馬王堆漢墓的發掘,為研究西漢初期的曆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麵,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對我國的曆史和科學研究均有巨大價值,其出土文物異常珍貴。

居延遺址 分布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和甘肅省金塔境內。指的是包括漢代張掖郡居延、肩水兩都尉所轄邊塞上的烽燧和塞牆等遺址在內的遺址群。居延出土的漢簡,為了解和研究秦漢曆史、文化和社會生活提供了重要史料,價值很高。

韓仁 漢代織錦藝師,西漢末期絲織藝人。有出土的漢代織物為佐證。1914年英國人斯坦因在古樓蘭東漢墓中發現“韓仁”錦,其上麵有字“繡文丸者子孫無極”。漢代織錦流行以吉語文字穿插在雲氣禽獸紋樣之中,韓仁則把自己的名字和吉語文字繡在一起,成為一句祝詞,在漢代織錦中為少見。

精絕國 是西漢時期我國西部一個比較小的城邦國家,位於尼雅河畔的一處綠洲之上。精絕國以農業為主,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商賈雲集,繁華富庶。東漢後期,精絕國被日益強大的鄯善國兼並。後來,受魏晉王朝節製。3世紀後,精絕國消失。

漢隸 漢代隸書的統稱。相傳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簡變化而成。因東漢碑刻上的隸書,筆勢生動,風格多樣,而唐人隸書,字多刻板,稱為“唐隸”,故學寫隸書者重視東漢碑刻,把這一時期各種風格的隸書特稱為“漢隸”,以別於“唐隸”。

東井 即井宿,二十八宿之一。西漢經學家戴聖《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日在東井。”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北史·周本紀》:“六月甲戌,有星孛於東井。”因在玉井之東,故稱。東井是南方七宿之首。在現代天文學上,東井被稱為雙子座。

陰陽五行學說 是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孿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世界由木、火、土、金、水5種基本物質構成。古代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素紗襌衣 是我國考古工作者於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出的一件文物,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巔峰時期的作品,為國家一級文物。素紗襌衣重僅49克,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且色彩鮮豔,紋飾絢麗。它代表了西漢初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閱讀鏈接]

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分立,形成鼎足之勢。在當時,蜀國的實力不足,最為弱小,蜀國丞相諸葛亮輔佐劉備,把蜀錦作為國家戰略物資而加以發展,並頒布法令說:“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這表明蜀錦在當時的蜀國具有重要意義,已經把它當作蜀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為表示和吳國的友好,諸葛亮還專門派遣使節送“重錦千端”去吳國,勸孫權與蜀國和好,共同對付北方的魏國。當時的一端折合50尺。

唐代經錦和緯錦的風采

我國織錦工藝到唐代發展到了高峰。唐代絲錦比之漢代在工藝、品種和紋樣上都有新的發展和創新。

唐太宗時期,有個叫竇師倫的人,在四川益州大行台任上時,曾創製了許多錦、綾新花樣,如著名的雉、鬥羊、翔鳳、遊麟等,這些章彩奇麗的紋樣不但在國內流行,也很受國外歡迎。因為竇師倫被封為“陵陽公”,故這些紋樣被稱為“陵陽公樣”。

從西北出土的絲織物,及流傳到日本而被保存下來的唐代織物中,還可以看到陵陽公樣的特殊風格。如唐永徽四年的對馬紋錦、和對獅、對羊、對鹿、對鳳等紋樣,都突破了六朝來傳統的裝飾風格,又吸收了外來營養,富有獨創性。大都以團窠為主體,圍以聯珠紋,團窠中央飾以各種動植物紋樣,顯得新穎、秀麗。

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在他所寫《紀錦裙》一文中,敘述了他所見到的一條錦裙,錦裙上麵織著20隻勢如飛起的鶴,每隻都是折著一條腿,口中銜著花枝。鶴的後麵,還有一隻聳肩舒毛的鸚鵡。鶴和鸚鵡的大小不一,中間間隔著五光十色的花卉。

唐代韋端符寫的《衛公故物記》中,提到一件紫色花綾襖子,襖上織著樹木,樹下有狻猊、駱駝等動物在奔馳,還有獵人在騎馬射獵。

從文獻和出土實物看,唐代錦的品種繁多,有以織作方法和紋樣命名的如透背錦、瑞花錦、大襇錦、瑞錦等;有以產地命名的如蜀錦等;更有以用途命名的,如袍錦、被錦等。

唐代錦的組織結構,有經錦和緯錦之分。經錦是唐以前的傳統織法,蜀錦即其著名品種之一,是采用二層或三層經線夾緯的織法。

蜀錦業到了唐代更加興旺發達,從果州、保寧府等地所產的生絲源源不斷地湧向成都,用這種絲製作的蜀錦質紋細膩、層次豐富,圖案大多是團花、格子、蓮花、對禽、對獸、翔鳳等,色澤瑰麗多彩,花紋精致古雅,尤以團花紋錦、赤獅鳳紋錦等品種較為珍貴。

唐代蜀錦圖案是當時流行的花式,也是上層人物才能享受的精品。

唐玄宗李隆基身穿的五彩絲織背心,其費百金,曾經被當時的人視為“異物”;唐中宗李顯之女安樂公主出嫁時的一條單絲璧羅龍裙,“飄似雲煙、燦如朝霞”,係用“細如發絲”的金線織成,圖案上的小鳥栩栩如生。此外,唐代還有專門為唐宮廷織的《蘭亭集序》文字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