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示威者政治訴求的新趨向
示威者的政治訴求不斷深化是本次示威抗議的一大特點。以往的示威活動,大都以重新舉行大選作為正反兩派解決爭端的途徑。在這次抗議活動中,示威者的訴求一再變化,最初集中在反對政府的特赦法案和修憲案,爾後反對派領袖素貼又強調要徹底鏟除他信的政治影響力,由泰國各界代表組成的“人民議會”推選“幹淨、廉潔”的新總理並組建政府。英拉解散下議院後,示威者繼續活動,要求英拉及其內閣成員辭去看守政府的職務,提出要推動國家政治改革的訴求。素貼表示要形成一個政治真空期,然後依循憲法成立“人民議會”,再由“人民議會”修改相關法律之後再舉行大選。雖然素貼的一係列主張意味著可能要推翻泰國現行的選舉製度,另立規則,但仍得到了示威者聯盟的認同。黃衫軍發言人也表示“選舉不能帶來政治改革”。示威者的政治訴求大致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清除“他信體製”,二是推動國家政治改革。示威者甚至發出要他信家族滾出泰國的過激言辭,表明圍繞挺他信與反他信鬥爭的進一步激化,有利於挺他信一方的選舉製度受到挑戰。
三、各方的立場
麵對持續近兩個月的示威浪潮,英拉總理一直保持理性與克製的態度。首先,讓上議院否決了此次爭議導火索的特赦法案。隨後對示威人群的攻勢步步退讓,下令不動用武力鎮壓,一再表示願意通過對話,在法律範圍內解決問題。針對反對派政治改革的主張,英拉在電視講話中說:“政府同意進行改革,也願意合作。改革可以跟大選同時進行。”隨著英拉的底線不斷受到挑戰,泰國特別案件調查局也凍結了包括素貼在內的18名反政府集會領袖的銀行賬戶,並向他們發出逮捕令。支持英拉政府的紅衫軍在11月24日反政府示威升級時也舉行了集會,並與反政府示威者發生短暫衝突。不過,紅衫軍很快停止活動。紅衫軍領導人兼看守內閣商務部副部長納塔武表示,紅衫軍將繼續密切留意政局走勢並確保大選如期舉行。如果有跡象表明選舉受阻,紅衫軍將立即上街集會。
泰國此輪政治危機爆發後,素貼一直極力籲請泰國軍方的支持,但遭到拒絕。陸軍總司令巴育多次表示,軍方將保持中立,不會選邊站。12月14日,素貼及官方機構代表、學者和商界人士受邀參加軍方高層會議。軍方最高統帥塔那塞表明軍方將繼續保持中立,不會幹預當前的危機。盡管泰國曾經發生過多次軍事政變,最近的2006年軍事政變事實上壯大了挺他信一派的政治力量。而且,發動軍事政變與民主潮流相悖,軍方不得不考量軍事政變的代價以及國際社會的反應。12月21日,陸軍司令巴育對《曼穀郵報》的記者表示,“不要再提軍事政變”,提議召開有別於素貼的“人民議會”的人民代表會議,有助於解決當前的政治分歧。
在泰國的政治實踐中,普密蓬國王曾多次出麵化解國內的政治危機。12月5日是國王86歲生日,當日反對派停止了遊行示威活動。普密蓬國王在電視講話中沒有對此次危機作直接評價,僅暗示爭鬥各方應以國家的和平、穩定和安全為重。他指出,泰國所有公民曾為了國家利益共同努力,因此長時間內處於和平狀態。現在每一個泰國人都應意識到這一點,為了國家利益,為了泰國的穩定和安全都應承擔應盡的責任。對近年來不斷暴露的泰國政治製度性矛盾,各政治派別對民主規則的任意修改以及精英政治的弱化,國王的幹預已經無法再像過去那樣,可以發揮穩定器的作用,幫助國家渡過政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