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及未來
他信問題是泰國此次政治動蕩的焦點,其所折射的是泰國城鄉割裂、新舊勢力在利益重新分配過程中的矛盾與衝突。不論是執政黨推動的修憲議程、政治和解法案、特赦法案,還是反政府示威領導人素貼提出的“人民議會”主張,都涉及泰國的政治體製與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涉及政治主導權力的爭奪。[2]上世紀90年代以來,泰國社會結構的變化,尤其是他信2001—2006年執政期間所引發的社會分裂和階級對立仍沒有找到彌合的途徑。以他信為代表的新興利益階層聯合農民階層通過選票優勢在泰國政治舞台的崛起,對包括王室、軍隊、官僚機構及以財團為背景的政黨在內的傳統政治勢力和中產階級的利益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擠壓,導致了2006年以來泰國政府的頻繁更迭以及對立雙方的支持者紅衫軍和黃衫軍此起彼伏的街頭政治鬥爭。泰國政治仍跳不出民主——危機——集權——再民主——再危機——再集權的怪圈。[3]英拉雖然上台後保持柔和克製的行事風格,對反對派采取了和解路線,基本上穩住各方的政治分歧,並與軍方建立了薄弱的和睦關係。但在他信這個爭議點上,她始終未能取得切實進展,任何涉及他信的議案都會招致反對派及其支持者強烈的抗議。執政兩年多來,她也一直未能擺脫反對派指其為他信“傀儡”的指責。此番推行的涉嫌為他信回國鋪路的特赦法案更是激起了反對派誓言徹底鏟除他信體製的呼聲。
泰國反對派的街頭抗議活動還在繼續,要求英拉及其他內閣成員辭職並阻礙大選登記工作。泰國目前有53個注冊政黨,為泰黨以及親為泰黨的各政黨人數占絕對優勢,足以推動大選如期舉行。但反對黨及其支持者接下來可能再次通過尋找法律漏洞來質疑大選程序或大選結果的合法性。重新選舉已經無法結束泰國的政治亂局。
此次示威活動尚未造成大規模政府與企業停工或大範圍恐慌,但政局反複動蕩,對泰國經濟已經產生影響。而且,備受爭議的水務管理計劃以及深受東北部農民歡迎但卻不利於國家經濟的高價收購大米計劃,也成為英拉受到反對派攻擊的政治弱勢所在。此次示威抗議以來,泰銖彙率和股市首先受到嚴重衝擊。泰銖兌美元12月23日一度跌至32.71泰銖兌1美元,創下自2010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泰國股市則滑落至15周最新低點,下跌1.2%,報1326.67點。其次,外國投資者信心受到影響,一些國際生產企業可能考慮暫時轉移到其他國家。如果抗議活動取得成功,外國投資者信心將進一步受到打擊。第三,國內消費水平下降。國內消費信心指數11月降至近兩年最低水平。第四,出口減少,加上遊客取消前往泰國旅遊,使泰國的經濟形勢更加嚴峻。泰國的經濟預測機構已將2013年的經濟增長率由預期的5%降至3%。
泰國的局勢動蕩也引起了包括中國在內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說:“我們呼籲泰國有關各方從國家發展和人民福祉出發,保持克製,避免使用暴力,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解決分歧。”正如軍方最高統帥12月15日會見素貼時明確指出的那樣,“解決泰國目前政治僵局的最好辦法是協商”。無論如何,欲以一個勢力取代另一個勢力的想法恐怕行不通。當務之急是在現有的政治框架下找到停止雙方對峙局麵的方法。此後再從長計議,通過不斷的協商與磨合,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分配選擇方案,可能是解決泰國政治紛爭的出路所在。在這之前,泰國政局仍存在諸多變數。
(作者係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鄭東超)
[1] 翟健文.“泰式民主”再遇街頭政治考驗[J]. 世界知識,2013(1619):31.
[2] 同上。
[3] 張錫鎮. 泰國民主政治的怪圈[J]. 東南亞研究,2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