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進化——被子植物6
壽星樹——榧樹
在很久以前,天庭上有兩位仙女,她們不願意在天庭生活。
有一天,兩位仙女偷偷地拿了天庭特有的種子香榧,然後帶著香榧種子私自下了凡,到南山下過起了平民的生活。她們拿起鋤頭精心培養著冒著生命危險從天庭偷來的香榧種子,快樂地生活著。
可是,好景不長,仙女偷種子私自下凡的事很快被天庭裏巡邏的天兵天將知道了!天兵天將立即將此事稟告給了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大發雷霆,下令說:“敢偷香榧種,又私自下凡間,罪加一等,捉到後立即處死。”
天兵天將們領命後,很快就會到南山下。可憐的兩位仙女卻絲毫不知。隻見天空中烏雲滾滾,電閃雷鳴。這時,仙女們才知道天兵天將快到了。
天兵天將到了,要將仙女們捉拿歸案。雖然兩個仙女使出了渾身解數,可還是被眾多的天兵天將們抓住了。回到天庭的當天,兩個仙女就被處死了。天兵天將把仙女的眼睛扔到了山上,雙睛剛好落在香榧樹上。
從此,每棵香榧上都有一雙小“眼睛”。人們在吃香榧時,隻要輕輕地按一下小“眼睛”,香榧果就會自動打開。
關於香榧,民間還有一個傳說:
古時候,在諸暨鍾家山有姐妹三人。她們不僅聰明美麗,心地還很善良。她們做了很多善事,不僅感動了世人,也感動了神仙。
後來,三姐妹得到了神仙的指點,曆盡艱辛,到玉山采來了香榧芽。
香榧芽經過三姐妹15年的精心培育,終於結了果實。可是,這引起了當地惡霸的眼紅,他不僅要霸占香榧種子,還要霸占三姐妹。
三姐妹為了不讓惡霸侵占,無奈之下帶了種子逃跑。可是,種子袋被荊棘刺破,撒遍了會稽山一帶的山頭。最後,三姐妹也被逼跳下了懸崖。
從此,那一帶就長滿了雌榧樹,它結出來的果實秀長,狀似橄欖,果仁香脆可口,叫“香榧”。而雄榧樹長的果實矮壯,果仁苦澀,叫“木榧”。
更令人稱奇的是,香榧樹不同於其他果樹,其三代同生。當年生的大似橄欖,次年生的形似米粒,第三年生的星星點點,有人說是這是因為三姐妹形影不離,所以香榧又叫“三代果”。因為它是三姐妹從玉山采來的,又被稱作“玉山果”。
香榧,也稱“野榧”、“羊角榧”、“榧子”、“榧樹”,屬紅豆杉科。樹幹通直,一般高可達10米以上。
香榧雄樹直上挺拔,雌樹千姿百態,古樹樹冠巨大,枝繁葉茂,蔚為壯觀。葉呈羽狀,像水杉葉,又濃又密,葉子翠綠,有沁人的清香。
榧樹雌雄異株,有性繁殖全周期需要29個月,第一年開花,第三年才果熟,果實從花芽原基形成至果實形態成熟,需經曆3個年頭。
每年的5月至9月,同時有兩代果實在樹上生長發育,還有新一代果實的花芽原基在分化發育,人們稱之為“三代同樹”。故同一株樹年年有新花,年年有新果,年年有果熟。香榧樹因果實香脆而名滿天下。
浙江會稽山區山高嶺峻,雲霧繚繞,溫濕涼爽,適宜香榧樹生長。
榧樹,也是第三紀孑遺植物,異常珍貴。但香榧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適宜種植的地域較為狹小,一直處於自然生長、零星種植的狀況。
榧樹是現存最古老的樹種之一,壽命長達四五百年,在會稽山地區,有“壽星樹”之稱,它被冠以“長壽樹”、“千年聖果”、“搖錢樹”等美稱。
會稽山古香榧樹數量眾多、資源集中,共有結實香榧大樹10.5萬棵,其中,樹齡百年以上的有72000餘棵,千年以上的有4500餘棵,這樣數量眾多、資源集中的古香榧群,堪稱華夏一絕。
古香榧樹冠高大、枝葉重疊、根係發達,能有效地減少水土流失,這既是紹興先民所創造的防止水土流失的良好生態係統,更是提供較高經濟價值的獨特山地利用係統,堪稱山區經濟、生態經濟、富民經濟的全球典範。
香榧文化源遠流長。自古至今,香榧一直是文人筆下的一個寵兒。在《爾雅》中是關於榧樹的記載:
彼,杉也。其樹大連抱,高數仞,其葉似杉,其木如柏,作鬆理,肌細軟,堪為器也。
宋代大文豪蘇軾在《送鄭戶曹賦席上果得榧子》中讚香榧:
彼美玉山果,粲為金盤實。瘴霧脫蠻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贈,一語當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澤。驅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願君如此木,凜凜傲霜雪。斫為君倚幾,滑淨不容削。物微興不淺,此贈毋輕擲。
詩中不僅寫了玉山果的珍貴和榧樹生長之地的良好生態環境,還賦予它凜傲霜雪的崇高品格,形成了深厚的香榧文化曆史積澱。
蘇軾在其所著的《物類相感誌》中談起香榧的食用:
榧煮素羹,味更甜美。豬脂炒榧,黑皮自脫。榧子甘蔗同食,其渣自軟。
可見蘇軾對香榧是情有獨鍾。此後的《爾雅翼》、《長物誌》、《藝苑雌黃》、《清稗類鈔》等史籍,都有榧子食用或加工方法的記載。
在唐朝時,香榧就被列為貢品。在先民們香榧種植、加工以及消費過程中,香榧文化應運而生。每年秋風初起,香榧成熟後,就到了采摘香榧的時節。
據老一輩人說,在香榧采摘前,家庭要舉行祭祖儀式,意為謝恩、求平安。後來,這個習俗一直保留了下來。
香榧的名字非常具有藝術感染力,常被作為吉祥物出現在祭祀、婚慶、壽慶中,象征吉利、興旺、富貴、長壽、和諧。
有些地方在新娘出嫁時,要將香榧染成紅色,然後與花生、玉米花一起裝進“果子袋”,到新郎家時向親朋好友、鄰裏鄉親分“果子”。
在嫁妝荷花被上放一根雄榧枝和一根雌榧枝,寓意忠貞的愛情。新郎新娘要麵對嘉賓將香榧送到對方的嘴裏,象征著新婚夫婦青春永駐,早生貴子。“香榧”也是“想飛”的諧音,表示飛來的金鳳凰要在這裏落戶。
香榧不僅帶給人們吉祥,也成為東陽山區農民的搖錢樹。至今老百姓盛傳著許多香榧諺語:“香榧熟衣食足”、“吃香榧、用香榧、靠香榧”、“吃香榧、無病不求醫”、“一年種榧千年香,一代種榧百代涼”、“小時栽香榧,老年得保險”等。
諺語道出了香榧在東陽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表達了榧農對香榧的依賴和依戀之情。
會稽山香榧栽培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在諸暨榧王村,有一棵被稱為“中國香榧王”的古香榧樹,樹齡1350餘年,樹高18米,胸圍9.26米,覆蓋麵積500多平方米,猶如遮天巨傘。
在紹興占嶴村,還有一棵古香榧樹被稱為“千年榧樹王”,樹齡1500年以上,樹高16.8米,胸圍9.36米,覆蓋麵積500多平方米。
這兩棵古香榧樹仍年年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