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進化——被子植物5
上關花——古木蓮
傳說,在我國古代永平的寶台山上,有一個叫目蓮的女孩,她從小便沒有父親。
當她長到3歲的時候,她的母親因病去世,從此,目蓮便孤身一個人,四處乞討度日。
長大成人後,目蓮經高人異士點化,知其母已轉世投胎變成了一隻狗,在一個財主家看家護院,如若要目蓮母親轉世成人,目蓮必須吃齋念佛,誦經解厄。
目蓮聽後從此信佛誦經,開始拯救母親,到了財主家,目蓮要買狗,但財主因這想隻狗看家護院得力而不願賣。
目蓮在財主家磨了七七四十九天,財主還是不願意把狗賣給他,但達成了目蓮為財主做3年苦力把狗給他的約定。目蓮為拯救母親,含辛茹苦在財主家幹了3年,財主把那隻狗給了目蓮。
目蓮將自己平時誦的經書放在一個籮筐,將狗挑在另一個籮筐,上路尋找自己的棲身之地。一頭是自己的經書,一頭是自己的母親,目蓮一個都不敢怠慢。哪個筐朝前都覺得不合適,隻有挑成平排。
目蓮走了三天三夜,因找到自己的母親了,她一點也不覺得累。到了一座大山,因樹木茂密,枝葉覆蓋,加之目蓮平排挑擔,在這座山上連走9天沒有走出去,最後,目蓮就累死在這座山上了。
後來,這座山上開滿了花大如盤,形似蓮花的不知名的花,後人為紀念目蓮救母,就把此花稱為“目蓮花”,後來又叫“木蓮花”。
據說,木蓮花山裏四季如春,有各類植物1000多種。在眾多的植物中,木蓮花堪稱稀世奇花。
木蓮為木蘭科常綠喬木。木蓮樹,高可達20米。樹幹通直,樹皮灰色,平滑。小枝灰褐色,有皮孔和環狀紋。幼枝、芽、葉片下麵、葉柄、果柄均具紅褐色短毛。
木蓮葉厚,革質,窄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8厘米至16厘米,寬1.8厘米至6.5厘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通常鈍,基部楔形,稍下延,葉全緣,葉麵綠色有光澤,葉背灰綠色有白粉。葉柄細,紅褐色,葉柄長1厘米至3厘米。
木蓮花期三四月,其花形如蓮花,白色帶紫,單生於枝頂。花柄一兩厘米;花倒卵狀橢圓形,長三四厘米;雌蕊群無柄,心皮多數,螺旋狀排列。
木蓮聚合果卵形,長四五厘米,瞢莢肉質、深紅色,成熟後木質、紫色,外麵有小疣點,頂端有小尖頭。果熟期九十月。
木蓮為亞熱帶樹種,分布於長江中下遊地區,為常綠闊葉林中常見的樹種,常生長在酸性土上。
木蓮幼年耐陰,長大後逐漸喜光。溫暖濕潤氣候及深厚肥沃的酸性土適合木蓮的生長,木蓮在幹旱炎熱之地生長不良。木蓮根係極發達,但側根少。木蓮初期生長較緩慢,3年後生長較快。
木蓮有一定的耐寒性,在絕對低溫零下7.6以下,頂部略有枯萎現象。俄而且不耐酷暑。人工培育木蓮時,以播種或嫁接繁殖為主,其病蟲害較少。
木蓮樹幹通直高大,枝葉濃密,花白色而大,聚合果深紅色,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作為觀賞樹種適量栽培。木蓮木材可以用作板料和細工用材。木蓮的樹皮和果可入藥,主治便秘和幹咳。
木蓮花為第四季冰期植物,有“活化石”的美譽。據考證,木蓮花就是大理四景,即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之一的“上關花”,也是隋朝隋煬帝夢中的“朝珠花”。
[旁注]
寶台山 位於雲南省永平,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森林植被茂密,物種資源豐富,文物古跡眾多,自然景觀秀麗,以古老、神奇、壯觀而聞名滇西。。
點化 道教傳說中說神仙能使用法術使物變化,例如點物成金。佛家用其指僧道用言語方術啟發人,使其悟道,化凡人為仙人。後泛指啟發開導。在文學上,點化則指據前人詩句加以改造,使其脫胎換骨。
誦經 就是誦念經文,是道教齋醮中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儀式元。一個道教徒在入道後初習儀式時就要學習誦經。道教認為,通過誦經萬遍,可以幫助道士修習道學,達到修道成仙、與神溝通的目的。念經前可先供養香、花、果,並誦誠心持誦供養文。
[閱讀鏈接]
在佛教《貝葉經》中說,木蓮是“優星花”、“佛種買苗”。傳說,黃巢是佛教中的著名人物木蓮僧投胎轉身。佛經裏有木蓮僧下地獄救母的故事,木蓮為了到地獄裏把母親救出來,把十八層地獄都找遍了,也把十八層地獄裏關押的大小惡鬼都放了出來。
然而,玉皇大帝不同意了,為了懲罰木蓮,讓他到人間投胎,轉托成黃巢,要他把釋放出來的800萬惡鬼如數收回去。
後來黃巢起義之後,殺死了很多貪官惡人,人們在民間流傳著一個說法,這些貪官都是來自地獄的惡鬼轉世投胎的。
報恩花——寶華玉蘭
有一年,天上的王母娘娘下凡到昆侖山找尋爽心草,見山澗中有一潭碧水,便與眾仙女寬衣解帶入池洗浴,一時周身舒爽。
中午時分,王母娘娘和仙女們信步山中,不覺走到了窮苦青年石娃的家裏。石娃忙做飯款待,仙女中有一位叫玉蘭的上前幫忙。
石娃驚叫道:“真不知你做飯如此在行!”
玉蘭笑道:“這有啥奇怪的,織布繡花我更拿手。”
石娃聞言頓生奇想:若能娶玉蘭為妻,該有多幸福啊!
雖然是一頓粗茶淡飯,王母娘娘卻吃得津津有味,連聲讚歎玉蘭和石娃做的飯好吃,問:“石娃,讓我怎麼感謝你呀?”
石娃婉言辭謝。
王母娘娘起身說:“這樣吧,你這破舊的草屋冬不避寒,夏難遮雨,我給你換棟新屋。”說完伸手一指,破屋頓時變成了新房。
又笑著說:“你的衣衫也該換新的了。”手一指,隻見石娃渾身綢緞,成了一英俊瀟灑的小夥子了。石娃忙施禮道謝。
臨別,石娃悄悄問玉蘭:“小姐,我什麼時候能再見到你呀?”
玉蘭深情地望著他說:“我會來看你的。”
這天夜半時分,睡夢中的石娃忽然被一陣敲門聲驚醒:“誰呀?”
“我是玉蘭。”
石娃起身開門,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原來,自從玉蘭見到石娃,也生愛慕之心。隨駕返程的途中,便偷偷溜回來。兩人自此結為秦晉之好,從此男耕女織,小日子過得雖不富有,卻也甜似蜜糖。
好景不長。
一天,玉蘭正在門口繡花,忽然一條黃絹從天而降,上寫:“玉蘭偷出天宮,以身許人,有違天條,立即回宮,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