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進化——被子植物6(2 / 3)

經研究考證,會稽山古香榧是從野生榧樹中經過人工選擇和嫁接培育而成的優良品種,證明了早在1500年前紹興先民已經掌握果樹嫁接技術,是人民千百年來智慧沉澱的“活標本”。

會稽山古香榧群數量眾多、資源集中、人工嫁接且保存了千年以上而現今仍能碩果累累,可以說在世界上也是極罕見的。

香榧為稀有的遠古植物種之一,自然更新困難,由於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砍伐,將會趨於枯竭。有關部門對殘存的香榧及其生態環境已經進行了嚴加保護。並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的保護意識。

有關部門還做了長遠規劃,就地保護與遷地保護相結合,就地建立了自然保護區,對香榧的生態環境予以特別管護並采取適當的監控措施。同時結合退耕還林,規劃出栽培基地,使之成為引種、移植、繁殖、培育和栽植中心,變分散為集中。

積極進行了品種選育,建立種質資源圃,充分利用野生資源明顯的適地性和抗逆性優勢,采用各種育種方法盡快選育出高產量、穩定性好、抗性強、適應本地氣候的優良品種,並進行模擬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的人工栽培,使之用於生產,服務於社會。

[旁注]

天庭 即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的宮廷。傳說天庭最初由365個神組成,上應周天諸星宿,下管普天億兆生靈。後在商周交替之際,三界玄學神魔順應天命,助周伐紂曆練仙劫,適才增加天庭人力。此後天庭方有太陽星君、太陰星君、一零八星宿、四大天師,二十八星宿、九耀星官、三清、四帝、各方戰神等。

天兵天將 是指天界中的將領和士兵,其主要職能是衛護天宮,維護佛法,下界降妖除魔。天將大多穿著華麗的金甲,身體周圍有五彩霞光繚繞,身形也非常魁梧,顯的華麗和穩重。天兵也個個具有神力,他們通常聽從天將的調遣。

玉山 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在曆史上是閩、浙、贛三省交通要衝,素有“兩江鎖鑰,八省通衢”之稱。因境內有“天帝遺玉,山神藏焉”的懷玉山而得名。玉山素以山清水秀著稱江南,享有“冰為溪水玉為山”的美譽。

會稽山 位於浙江省紹興東南部,原名茅山,也稱“畝山”,是我國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鎮山之一,也是我國山水詩的重要發源地之一。相傳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跡中的4件大事:封禪、娶親、計功、歸葬都發生在會稽山,留下了世代祭禹的聖地大禹陵。

《爾雅》 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是我國第一部按照詞義係統和事物分類來編纂的詞典,也是儒家的經典之一。“爾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釋古語詞、方言詞,使之近於規範。《爾雅》在訓詁學、音韻學、詞源學、方言學、古文字學方麵都有著重要影響。

貢品 即古時官吏、人民或屬國進貢給帝王的物品,是地方臣服於中央統治者,或者屬國臣服於宗主國的表示。貢者:名、特、優也。貢品多為全國各地或品質優秀、或稀缺珍罕,或享有盛譽,或寓意吉祥的極品和精華。古時,我國還與周邊國家之間曾以進貢與賞賜的名義進行貿易,稱為朝貢貿易。

金鳳凰 是我國皇權的象征,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後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鳳凰性格高潔,非晨露不飲,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棲。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更強大的生命力,稱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複始,便獲得了永生。

[閱讀鏈接]

東晉時,一位員外想求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特意請他喝酒,因席間沒有香榧,王羲之沒有靈感。

酒畢,王羲之踱到偏間,見一木匠正在做八仙桌,隨口問道:“此桌用何木而做?”

木匠答道:“香榧木。”

王羲之一聽便來了興致,隻見此木色澤黃潤,質地上乘,一摸光滑潤柔,果真是上品,於是情不自禁地拿起筆,飽蘸濃墨,欣然在八仙桌上寫下兩個大字“香榧”,蒼勁有力。

王羲之走後,木匠正想刨去這兩個字。這時員外走來,吩咐他不能刨,還要漆好,使它更光彩奪目。從此,員外就將八仙桌珍藏起來,有貴客來訪,便自豪地抬出這張“香榧桌”,由此風光了不少。

苦口良藥——雲南黃連

相傳有一天,我國清朝的光緒帝突然得了一種怪病,胸腹熱脹、嘔吐不止、湯水不進。文武大臣們個個心急如焚。

有位姓龔的禦醫黃連見情況緊急,想起了以前聽他師傅說過,大山深處有種開綠色花的小草能治熱病。於是,黃連便到雲南的大山深處尋找他的師傅。

他找到師傅時,看到師傅在這大山之中開了一個草藥園。那裏麵種著數百種中草藥,師傅每天都精心地管理著這些草藥。師傅聽黃連說完皇帝的病症後,便拔了一些綠花小草給黃連。

黃連回宮以後,就熬了一碗草湯給光緒帝喂下去。誰知皇帝的病情很快就得到明顯減輕,服用幾次後竟然痊愈了。

光緒帝聽說是用這種黃綠色的小草治好了他的病,連聲讚揚,因這種草藥是禦醫黃連所尋的,就把這種草藥取名為“黃連”。後來,民間廣泛流傳著“黃連醫皇帝”的歌謠:

良藥苦口數黃連,綠花禦用醫皇帝。

清熱解毒除沉屙,苦盡甜來百年方。

雲南黃連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厘米至30厘米。根狀莖彎曲成鉤狀,表麵深黃色,皮質粗糙,多為單枝結節狀,節間短,體細小、質硬易斷。

節間密、節部密生多數須根,年份越高的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越少,但根莖較粗大。

雲南黃連的葉叢生,三出複葉,葉柄長5厘米至25厘米。葉片呈披針形或狹卵形,稍革質,長6厘米至16厘米,寬3.5厘米至6.3厘米。

中央小葉呈卵狀菱形,羽狀深裂,長5.5厘米至15厘米,寬2.2厘米至5.5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小葉柄,狹卵狀橢圓形,裂片偏斜,先端急尖,邊緣具刺狀齒。側生小葉無柄或有短柄,呈斜卵形,葉脈兩麵突出,僅脈上有微柔毛。

雲南黃連有花葶,高10厘米至30厘米,聚傘花序有花三四朵,苞片呈橢圓形,羽狀深裂。其花淡黃綠色,萼片呈橢圓形,長七八毫米。花瓣呈匙形,長5.4厘米至6厘米。

雲南黃連雄蕊多數,花柱外彎。其果實是由8粒至15粒較原始的半開啟類型的離生心皮發育而成的葖果。蓇葖長7毫米至10毫米,近無毛;種子細小,多數,呈黑褐色。雲南黃連通常春季開花,夏初果實成熟。

雲南黃連的果實心皮的腹縫線上著生有兩行相間排列的倒生胚珠,12枚至16枚不等。一個果內含有4粒左右成熟種子,呈棕褐色,長橢圓球形並稍有彎曲,表麵有縱向條狀花紋。

雲南黃連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株壽命長達10年以上。花序軸通常在每年1月至2月從根莖頂端總苞中抽出,20天至25天內長至離地麵不超過10厘米高,在花序軸長高後的10 天左右,幼花成熟,花期約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