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進化——被子植物5(3 / 3)

天女花為落葉小喬木,株高3米至6米,最高達10米。小枝呈淡灰色,芽大約一厘米,暗紫褐色,均被長柔毛。

天女花的葉互生,葉柄長1.5厘米至6厘米,呈寬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厘米至15厘米,寬6至10厘米,葉背有白粉,側脈6對至8對。莖部圓形或圓狀楔形,先端短突尖,表麵綠色,背麵粉白色,被短柔毛。

天女花花體直徑8厘米至10厘米,花梗長四五厘米;花蕾稍帶淡粉紅色;白色芳香,花被片9枚,外輪3片粉紅色,其餘均白色。雄蕊多數紫紅色,花藥內向開放,雌蕊群橢圓形。

聚合果卵形,長4厘米至6厘米,寬2厘米,紅色,先端尖。種子橙黃色,近圓形,直徑約0.6厘米。

花生在枝頂,花柄頗長,盛開時隨風飄蕩,芳香撲鼻,宛如天女散花,故名天女花。花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果熟期9月上中旬。

天女木蘭,又稱“小花木蘭”,為太古第四紀冰川時期幸存的珍稀名貴木本花卉,堪稱植物王國中“準太後”與“活化石”。

天女木蘭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貴樹種之一,為瀕危物種,屬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天女木蘭一直鮮為人知,長在深山人不識。後來,科研人員首次在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發現這一稀世花種的消息,曾引起了國內外的震動。

天女木蘭多垂直分布在400米至850米之間的陰坡鬱閉中等闊葉雜木林中。在桓仁滿族自治縣的老禿頂、花脖山,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的草河掌、關門山等均有發現,從而使本溪成為天女木蘭的故鄉。天女木蘭的花頗像牡丹,在遼東山區被人們稱為“山牡丹”。

天女木蘭間斷分布在我國北方長白山、燕山山脈第二主峰都山、秦皇島境內的祖山,在海拔700米以上的陰坡呈現零散分布。

在我國黃山、歙縣的清涼峰、祁門與石台交界的牯牛降以及黟縣部分山區均有廣泛分布。在大別山區潛山、嶽西等地也有零星分布,垂直分布海拔1600米。

其中潛山的天柱山最為著名,多分布在海拔較高之處,在鷂落坪生長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溝旁林中;在天柱山,則生長在1400米的山邊灌叢中。

大別山區天女花自然資源的發現,使天女花分布範圍擴大至長江北岸,縮短了原來的間斷性分布的距離,這給古植物學、植物地理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天女木蘭喜涼爽、濕潤的環境和深厚、肥沃的土壤,適宜生長在次生闊葉林中、陰坡和濕潤山穀,畏高溫、幹旱和堿性土壤。

由於森林砍伐、生境被破壞以及天然更新能力較弱等原因,天女木蘭的分布區域日益縮小,植株越來越少。由於它對生長環境選擇性很強,一旦環境遭受嚴重破壞,便生長不良,以致消逝,因此值得引種和擴大人工栽培。

天女木蘭的5年生以上的木本,可以用作稀有木本花卉的嫁接用,比如白玉蘭、南樸等,正是天女木蘭有著良好的適應環境能力,其嫁接成活率相當高。

天女花株形美觀,枝葉茂盛,花色美麗,具長花梗,隨風招展,猶如天女散花,是著名的庭園觀賞樹種。

天女木蘭的花朵冰清玉潔,香味醇厚致遠,其花和葉可提煉高級香料,製香浸膏,是增香劑製品的重要原料之一。從天女木蘭的花朵和樹枝提取得到的厚樸酚,有美白功效成分。種子含油量很高,可製作肥皂等,是重要的日用化工原料。

由於天女木蘭不僅有觀賞價值,而且有很高的經濟價值,本溪市政府將該花確定為本溪市市花。

每年六七月,是天女木蘭盛開的季節,呈白色花紋的灰色樹幹,伸展出毛茸茸的灰色枝條,無數根枝條托起無數片綠葉。

在兩三片葉的扶襯下,但見一個八九厘米長的花梗躥出,將一朵美麗的花朵高高舉在頭頂,此花不孚眾望,使出渾身解數,顯示其婀娜多姿。

9片碩大而潔白的花瓣,重疊為3層,在紅黃相環的花瓣點綴下,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芳香,是那樣的聖潔、高貴和豁達,即使是神筆也難以描述。

[旁注]

廬山 相傳古時有一位匡俗先生,在廬山學道求仙,又稱匡山、匡廬,宋時為了避宋太祖趙匡胤脫匡字的諱,而改稱廬山。其山位於江西省北部,多峭壁懸崖,瀑布飛瀉,雲霧繚繞。險峻與柔麗相濟,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自古享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盛譽。

下凡 在我國古代神話中,有天庭和人間之分。下凡是指位於天庭上的神仙來到人間的一種行為。一般情況下,神仙是不可以在天上和人間隨意出入的,私自下凡按照天庭法令是重罪,是會遭天庭懲罰的。也有天庭上的神仙觸犯了天條的,也會被逐出天宮,貶入人間。

祖山 位於河北省秦皇島青龍縣境內,由於渤海以北、燕山以東諸峰都是由它的分支綿延而成,故有“群山之祖”之稱。山勢跌宕,峰巒陡峻,以山、水、石、洞、花著稱,具有一定的曆史文化內涵,有著“塞北小黃山”的美譽。

黃山 位於安徽省南部,因其山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黟山”。相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成仙,後因唐玄宗信奉道教,故改為“黃山”。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著稱於世,曆來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也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清涼峰 位於安徽省績溪,在華東地區的高度僅次於黃山各主峰。境內層巒疊嶂,群峰爭奇,溝穀縱橫,樹林茂密,既有類似黃山峻峭奇麗的景色,又有山中“台地”和群頂“小平原”等獨特地形,是安徽省六大自然保護區之一。其中的十八龍潭是傳說中龍王所居的地方,其潭底直通杭州的八角井。

[閱讀鏈接]

傳說,在王母娘娘身邊有一個吹笙的仙女,她厭倦了天庭的生活,喜歡凡間的山水。

有一天,她來到祖山遊玩,發現山好水好,唯獨缺少奇花異草,於是把天庭瑤池的木蘭花移栽到祖山。

這一日,正逢王母開蟠桃盛會,找笙女來吹笙助興,到處都皇不著她的影子,便派巨靈神尋找。

巨靈神找遍了三山五嶽,最後發現祖山雲霧繚繞,撥開雲霧發現笙女正在移摘木蘭花,於是押著笙女回去複命。

王母娘娘為了懲罰笙女,讓她去銀河渙紗,紗不盡,水不平,不得返回瑤池。笙女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甘願化做祖山的一塊巨石。後來,笙女移栽到祖山的木蘭花便叫做“天女木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