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進化——被子植物5(2 / 3)

玉蘭驚愣片刻,遂咬破手指,在黃絹背麵血書道:“我與石娃已結百年之好,誓不分離!”

將黃絹拋向天宮。

此刻,石娃上山砍柴歸來,玉蘭抬起一雙淚眼,說:“石娃,娘娘今已降旨,召我即刻回宮……”

石娃大驚,心頭猶如滾過一個炸雷,說:“玉蘭,你不能走啊!等娘娘來了,我必求情於她!”

玉蘭苦笑不語,道:“天宮規法甚嚴,你我難免分手在即。”

說話間,王母娘娘已在眾仙女簇擁下駕雲而至。兩人跪地苦求,玉蘭更表明心跡:若回天宮,寧願一死。

王母娘娘見玉蘭心意已決,遂臉色一沉,用手一指,玉蘭倏然變成一棵玉蘭樹,亭亭立在門前。

石娃見狀,悲憤地大叫一聲:“玉蘭!”

昏死在玉蘭樹下,再也沒有爬起來。

後來,這棵玉蘭樹被移栽到無染寺禪院中。每年4月,花開飄香,吸引著四方遊人前來觀賞、拜謁。

故事中的玉蘭樹也稱“寶華玉蘭”,它為落葉小喬木,樹高達11米,胸徑0.3米。樹皮呈灰白色,手感較平滑,當年生枝黃綠色,兩年生枝紫色,冬芽密生絹狀絨毛,小枝紫褐色。

寶華玉蘭的葉互生,倒卵狀長圓形,長7厘米至16厘米,寬3厘米至7厘米,下麵沿脈被長毛。葉長圓狀倒卵形或長圓形,頂端短突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背麵蒼白色,脈上有柔毛。

寶華玉蘭的花生枝頂,先葉開放,直徑8厘米至12厘米,芳香。花絲紫色,藥隔凸出呈短尖。雌蕊群圓柱形,長兩厘米。花柄密生白色毛。花被片像湯匙,長5厘米至8厘米。

不同的單株花色還有變化,上部白色,中部是淡紫紅色,中部向下則漸呈紫紅色。聚合果圓筒形,長5厘米至7厘米,徑兩三厘米。蓇葖木質,果圓形,有疣點狀凸起。蓇葖種子寬倒卵圓形,外種皮紅色,內種皮黑色。

寶華木蘭生於海拔220米的北坡小丘陵地上。零星生長在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伴生植物主要有野核桃、楓香、榔榆、黃連木或混生少量青岡和紫楠。物種產地年平均溫度16度,年降水量約900毫米。寶華木蘭適宜生長在沙壤土上,呈酸性反應。

寶華木蘭早期生長較快,成年樹生長緩慢。實生樹7年至9年開花,嫁接樹當年開花。花期3月中旬,果熟期9月中旬。

寶華玉蘭與和它有血緣關係的其他玉蘭的區別十分明顯,對於研究木蘭屬的分類係統有一定的意義。其樹幹挺拔,花朵較大,豔麗芳香,是珍貴的園林觀賞樹木。

寶華玉蘭僅生長在我國江蘇句容的寶華山北坡,海拔必須是220米左右,離開這個環境就很難生存。全球隻剩下38棵寶華玉蘭,其中最高大的有11米,胸徑達0.3米,它們稀稀散散地生活在各種闊葉林中。

因為山坡下的灌木層不斷被破壞,一直沒發現新的玉蘭苗,所以不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將有滅絕的危險。

為了保護寶華玉蘭,有關部門已將寶華山已劃分為自然保護區,采取各種措施保護好現存植株,在技術上促進天然更新和擴大栽培範圍。南京、杭州及上海等地的植物園和園林單位已有引種栽培。

寶華玉蘭用種子繁殖,其外種皮富含油質,采收後宜加除去,種子用輕微濕潤的河沙層積貯藏。春播後約三四十天發芽。也可用兩三年生白玉蘭實生苗作為砧木,於早春采集寶華玉蘭的枝條嫁接育苗,成活率可達七八成。

[旁注]

秦晉之好 又稱“秦晉之匹”、“秦晉之盟”、“秦晉之約”。在我國古代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是兩個相鄰的強國。當時,晉國公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秦穆公為夫人,通過通婚聯姻表示與秦友好聯合,帶有政治性質目的。後來,男女之間的婚姻也稱作結為“秦晉之好”,僅指兩家結親,並沒有政治內容了。

蓇葖 是果實的一種類型,屬幹果中的裂果。由單心皮構成,子房隻有一個室,成熟時,果皮僅在一麵裂開,如芍藥、八角的果實。植物的果形多樣,皮較厚,單室,內含種子一粒或多籽,成熟時果實僅沿一個縫線裂開。由單心皮離生心皮的單雌蕊發育而成。由數個離生心皮構成時,常聚生在同一花內。

榔榆 是一種落葉喬木。樹形優美,姿態瀟灑,樹皮斑駁,枝葉細密,在庭院中孤植、叢植,或與亭榭、山石配置都很合適。也可選作綠化樹種。榔榆木樹堅硬,可供工業用材;莖皮纖維強韌,可作繩索和人造纖維;根、皮、嫩葉入藥有消腫止痛、解毒治熱的功效,外敷治水火燙傷;葉製土農藥,可殺紅蜘蛛。

[閱讀鏈接]

很久以前,深山裏住著3個姐妹,大姐叫紅玉蘭,二姐叫白玉蘭,小妹叫黃玉蘭。

有一天,她們下山遊玩,發現村子裏一片死寂,向村子裏的人問訊後得知,原來秦始皇趕山填海,殺死了龍蝦公主,從此,龍王爺鎖了鹽庫,不讓張家界的人吃鹽,導致了瘟疫發生,死了好多人。

三姐妹決定幫大家討鹽。在遭到龍王多次拒絕以後,決定從看守鹽倉的蟹將軍入手。她們用自己釀製的花香迷倒了蟹將軍,將鹽倉鑿穿,把所有的鹽都浸入海水中。

村子裏的人得救了,後來,三姐妹卻被龍王變作了花樹。人們為了紀念她們,就將那種花樹稱作“玉蘭樹”,而她們釀造的花香也變成了她們自己的香味。

小花木蘭——天女木蘭

相傳,古時候,從江西廬山那邊來了兩戶人家,一戶有個男孩叫阿木,一家有個女兒叫阿蘭。這兩戶人家男耕女織,狩獵捕魚,過著和和美美的日子。

有一天,城裏的王府老爺出來巡獵,看中了阿蘭的姿色,便派人搶進府裏。阿木聽說後,偷偷地溜進了王府,想帶著阿蘭一起逃跑,不幸被王府發覺,派人追趕。

阿木和阿蘭逃至渾江畔上的望江崖,見後有追兵,前無進路,被逼無奈,雙雙投身江底。

阿木和阿蘭的父母派人把他們從江中打撈上來,葬在了望江崖邊的叢林中。

第二年春天,望江崖上的密林間長出了奇異的木本花樹,雌雄同株,花香沁人,十裏不絕。據說,這便是阿木和阿蘭的化身。

當地人們為紀念這對堅貞不屈的年輕人,給這棵花樹起名為“天女木蘭花”。

關於天女木蘭,還有另外一個傳說:

很久以前,在一個百花盛開的季節裏,一位美麗的天女下凡後遇難了,被勤勞的花農解救,並結為夫妻。在迫不得已離開的時候,天女留下了一粒種子。

花農把它種下後,長出了一株枝繁葉茂、花朵端莊秀麗的木蘭,人們為紀念這個天女就稱它為“天女木蘭”,象征著勤勞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