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留戀的北部美景
北雁蕩山不僅自然景色奇秀,而且有著豐富濃厚的曆史文化內涵。北雁蕩山不僅有著名的佛寺,也有著名的道觀,關於佛、仙的傳說甚多。
千百年來,許多文士名流,都在北雁蕩山遊覽和考察,並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山中的摩崖碑刻多達300餘處,大為名山生色。
靈峰是北雁蕩山的東大門。從東而來一抬頭就能看到蒲溪西邊那叫做“接客僧”的巨岩,接客僧是雁蕩山中形象最為逼真生動,同時也最具象征意味的肖像擬人景點,它又名石佛岩、老僧岩。
隻見老僧禿頂披裟,朝東南方,拱手做迎客狀。人世滄桑,歲月更迭,唯有入山口上的接客僧,千萬年來始終以永恒的寬容揮動著寬闊的袍袖,日夜在迎接著四方的賓客。
靈峰四周諸多青峰蒼崖迂回盤旋,繞出一方如夢如幻的勝景。靈峰的峰崖又最會做態,“移步換形”,尤其在月夜,真真幻幻的山景會令人生出許多遐思。
靈岩被視為雁蕩山的“明庭”。後來的元代文學家李孝光讚道:
峭刻瑰麗,莫若靈峰;
雄壯渾龐,莫若靈岩。
以靈岩為中心,後有燦若雲錦的屏霞嶂,左右天柱、展旗二崖對峙,壁立千仞。因“渾龐”而生肅穆,人處其中,頓覺萬慮俱息。靈岩使人心境沉靜,“靈岩飛渡”的雜技表演又令人驚心動魄。
在靈峰還可以看到一個奇特的景觀,就是犀牛望月。犀牛望月位於淩霞峰旁的高崗上,昂首東向。當皓月東升時,那犀牛伸著脖子,遙望月亮,故稱“犀牛望月”。關於這頭犀牛,還有一個感人的傳說呢!
相傳很早以前,雁蕩山下有個姑娘叫玉貞,她父母早亡,6歲時就給花老財當牧童。每日天剛亮,玉貞牽牛上山。夜裏月亮升得老高時,她才牽牛回來。
花老財待她刻薄,在牛棚角落擱塊木板,讓她跟牛一起睡覺。她有話對牛講,有苦對牛訴,有淚對牛流。牛呢,伸伸舌頭,舔舔她的手,好像在安慰她說:“別難過!”
六月天,牛棚裏蚊蟲嗡嗡叫,牛甩甩尾巴為她趕蚊蟲。十二月,北風呼呼雪花飄進屋,牛用身體為她擋風寒。
一日日,一年年,玉貞與牛互相依靠著生活。玉貞出落得像朵芙蓉花,眉毛又細又長,臉色白裏透紅。方圓幾十裏的山民都講她是仙姑下凡。花老財是個貪色鬼。他見玉貞長得這麼漂亮,起了邪心。奸刁的管家向花老財獻計,花老財連講:“妙!妙!”
夜裏,管家扶著花老財到了破牛棚,見玉貞躺在木板上睡覺,牛在一邊為她趕蚊蟲。兩人齊動手,避開牛尾巴,捆了玉貞的手腳。管家在門外望風。花老財色眼血紅,正要朝姑娘撲去,料不到鐵鞭樣的牛尾巴朝花老財臉上打來了。
花老財忍住痛,還想去摸姑娘的胸膛,牛聳起兩隻鋒利的角,戳著了他的眼睛,鮮血直流。玉貞在木板上掙紮,花老財哇哇喊叫。
打手們跑到破牛房,見牛發了瘋似的護著玉貞姑娘,他們都不敢進去。等了半個多時辰,有兩個打手壯壯膽,邁進了一隻腳,牛“喇喇喇”衝上去,用角把他們戳出老遠。管家氣得叫人點火燒牛棚。花老財才逃出牛棚,被人扶到堂屋。
老牛乘機咬斷了玉貞姑娘的繩索,跪下講:“快,快騎到我背上去!”
玉貞姑娘上了牛背。老牛撒開四蹄,聳起雙角,睜大眼跑了出去。老牛朝淩霞山頂跑,打手們叫喊著圍上來了。跑呀跑,跑到山岡上,沒地方好跑了,老牛跪了下來,叫玉貞姑娘站在一隻牛角上。
等姑娘站好,老牛把角朝空一轉,對著她猛吹一口氣,玉貞姑娘就乘著牛角飛上天去了。
打手們衝上來時,老牛變成了獨角的石犀牛。玉貞姑娘呢,飛呀飛,一直飛到了月宮裏。月光夜,玉貞姑娘走出雲屋,撒下銀光,看望心愛的老犀牛。犀牛呢,也仰著頭,在想念女主人玉貞姑娘哩!
大龍湫位於雁蕩山中部偏西,以奇峰,巨嶂,飛瀑取勝。高聳天際的芙蓉峰,變幻無窮的剪刀峰,雄偉如屏的連雲峰,雲雨漠漠的經行峽,穀幽潭深的筋竹澗,皆為勝境。秀麗多姿的砩頭溪和鬆坡溪兩相映襯,形成無限風光。
著名的天下第一門顯聖門,也在北雁蕩山。顯勝門是由兩麵崖壁對峙而形成的“石門”,又稱“仙勝門”。此門高達200米左右,兩門相隔僅10餘米,素有“天下第一門”之稱,為雁蕩山門之冠。
顯聖門兩壁陡立,直上雲霄,氣勢雄偉磅礴。門內絕壁四合,森然環侍。腳下澗水錚錚,境極幽邃。抬頭仰望,頂壁複合,僅留一線,“非中午夜分,不見日月”。關於這個顯聖門,還有一個傳說呢!
聽說每年桃梅杏李成熟時節,玉皇大帝總要派仙人下凡,采集百果,在瑤台舉行一次盛會。這一年,鐵拐李奉旨采了一擔果品,正準備返回天宮時,被眼前一瓣瓣奇特的蓮花瓣迷住了。
這哪裏是什麼蓮花瓣?是一座座奇形的山峰!嘩嘩響的瀑布,比仙宮音樂還好聽得多哩!鐵拐李放下果擔,用手指往前麵一戳,隻見擎天的岩壁“轟”的一聲往兩邊移動,裂出一扇石門來。門裏周圍都是峻壁,彎彎曲曲向裏伸。一條白練從山頂掛了下來。
石平台上,山樂官鳥正在演奏,雉雞、丹頂鶴在一邊跳舞。鐵拐李雙腳一蹬,騰空進了石門,去遊覽勝境了。韓湘子是天宮樂師,他的玉簫一吹,各路神仙就會圍攏來聽。哪曉得他一連幾天奔走,吹簫把嘴唇都吹破了,還是不見鐵拐李的影子。眼看瑤台盛會就要開始了,玉皇大帝見鐵拐李還沒回來,隻好派韓湘子去找。
韓湘子從西到東,從南到北,東探西找。有一日,他找到東海邊上,也被眼前的一瓣瓣蓮花迷住了!這是一座人間少有的仙山哪!仔細一看,那山頂上還放著一擔果品,旁邊插著一條仙杖,山腰間有一隻很大的仙人腳印。不用說,鐵拐李一定在這裏了。韓湘子自言自語:“好個鐵拐李,在這裏留戀風光,誤了瑤台盛會,看你怎樣向玉皇大帝交代?”
韓湘子順著鐵拐李的腳印,也遁入石門去。誰曉得他這一去,也沒了蹤跡。天亮時,人們看見那一擔果品早已化作了岩石,那仙杖呢,也變成了仙杖峰,那裂開的石門,大家就叫它顯勝門。聽說,在月光夜,顯勝門裏就會傳出陣陣仙樂來!
[旁注]
碑刻 指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圖畫。一般理解為用書法體刻在碑石上的書法。是將書寫好的墨跡複寫於平整的石板、石壁或木板上,然後鐫刻而成。
李孝光 (1285年~1350年),元代詞作家。字季和,少年時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他作文取法古人,不趨時尚。與楊維楨並稱“楊李”,早年隱居在雁蕩五峰山下,四方之士,遠來受學,名譽日廣。1344年應召為秘書監著作郎,1347年擢升秘書監丞。
時辰 我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於現在的兩小時。相傳古人根據我國十二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
韓湘子 字清夫,是民間故事的“八仙”之一,拜呂洞賓為師學道。道教音樂“天花引”,相傳為韓湘子所作。傳說,韓湘子原為唐朝韓愈的侄孫子,生性放蕩不拘,不好讀書,隻好飲酒,世傳其學道成仙。
[閱讀連接]
靈岩飛渡是雁蕩山的靈岩所流傳下來的一種雜技,據了解,最早起源於農民上山采草藥,後來演化成現在的高空飛渡表演。
在天柱峰和展旗峰之間懸掛著一根鋼索,高達200米,寬亦200多米,可謂世界罕見。表演人員除了橫空表演外,還在270多米高的天柱峰頂用纜繩懸空而下表演。人在繩子上表演翻跟鬥、飛翔等動作,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