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秀天下——江西廬山2(2 / 3)

田園詩 我國古代的田園詩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多以農村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體後,田園詩便成為了隱居不仕的文人和從官場退居田園的仕宦者們所作的以田園生活為描寫對象的詩歌。田園詩和邊塞詩並稱唐代兩大詞派,前者恬淡疏樸,後者雄渾豪邁。

長史 戰國末年秦已置,如丞相、國尉和禦史大夫的屬官中都有長史。漢之相國、丞相、太尉、大將軍、驃騎將軍、等皆置長史,為掾屬之長,丞相長史職權尤重。

殷景仁 (390年~440年),殷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謐見而以女妻之。初為劉毅後軍參軍,高祖太尉行參軍。景仁學不為文,敏有思致,口不談義,深達理體。至於國典朝儀,舊章記注,莫不撰錄,被認為有當世之誌。

[閱讀連接]

關於廬山的文殊台,還有一個傳說。傳說當時天尊、地藏王和文殊都想在廬山建寺,可是天尊和地藏來到廬山卻發現文殊搶了先,已經在這裏占山建寺。天尊和地藏不願意了,吵著也要在玉屏峰建廟。

文殊說:“我坐在這玉屏峰前的懸崖上,你們若能把我拉得起來,我情願把這座仙山讓與二位。”

隻見天尊和地藏各挽著文殊的一隻手臂往上拉,這時一位香客看見了,高聲笑道:“想不到,你們菩薩也這樣你爭我搶呀!”

3個菩薩聽了,不禁臉紅逃走了,當文殊還在拚命把身子往下墜時,他倆突然鬆手,文殊便跌坐在了懸崖上,連岩石也陷下去一個印兒,就像座椅一樣。

玉屏峰前的這塊懸崖,就是如今的“文殊台”,那文殊跌坐下去的岩石,就是“文殊座”。

愛情故事和書院建築

廬山不僅山水景色優美,還有很多奇花異草,其中瑞香花就是廬山特有的一種花,傳說,瑞香花是唐朝一個名叫瑞香的姑娘化成的。

相傳,在唐朝的時候,廬山錦繡穀的香穀寺旁,有一片茅房。雖說全是竹籬茅舍,可那裏藤蔓纏繞,長著各種奇花異草,萬紫千紅,香氣撲鼻,人們都稱它為百花村。

百花村裏有一位姑娘,名叫王瑞香,長得特別好看,千朵花,萬朵花,哪一朵花也比不上王瑞香。王瑞香的隔壁,住著一位小夥子,名叫樵哥。

瑞香和樵哥從小就在一塊兒玩耍,長大了又一塊兒上山砍柴,一塊兒幹活,形影相隨。於是,雙方父母便準備給他們兩個完婚。誰知就在這時候禍事來了。

那一年,唐明皇來廬山上遊覽,他來到了太平殿,題了“九天使者之殿”的匾額,又乘興登上了廬山頂上的錦繡穀。

他見這兒不僅百花盛開,異草放香,連這裏的女子也長得格外的美,不禁在心裏驚歎:真是山清水秀育美人啊!

於是下了一道聖旨,要在錦繡穀一帶挑選山村絕色女子進宮為妃。挑選的結果自然是王瑞香被欽差首先選中。

那一夜,王瑞香一家人麵對孤燈,哭得死去活來,她娘眼淚不斷,連聲音都哭啞了,說:“孩子,你怎麼這麼命苦呀!你是娘身上的肉,娘舍不得你離開呀!”

王瑞香山裏生,山裏長,風風雨雨磨煉出了倔強的性格。她擦幹了眼淚,斬釘截鐵地說:“爹娘,我死也不進宮去!”

王瑞香的爹歎了口氣說:“唉,孩子呀!話是這麼說,可這是皇上的聖旨呀!咱一個貧民百姓,能拗過去嗎?”

王瑞香說:“拗不過,咱就逃!走他個無影無蹤,叫這皇帝老兒尋不見,找不著,看他怎麼辦!”

一家人商量來商量去,事到如今,也隻有這個辦法了。於是,王瑞香獨個兒趁著皎潔的月色,循著嶙峋深邃的錦繡峽穀,沿著潺潺的溪流,穿林過澗,攀過了曲折回旋的九十九盤,來到了大林溝的香泉村,在她舅舅的家裏躲藏了起來。

第二天,欽差不見了王瑞香,就派人四處尋找。再說樵哥聽說皇上要選瑞香進宮,心裏已急得火燒火燎,如今又不見了瑞香,生怕她有個三長兩短,就去問她的父母,但是瑞香的父母見耳目眾多,怕走漏風聲,也不敢如實告訴他。

樵哥著急了,就裝作打柴從這個嶺翻過那個嶺,從這條澗越過那條澗,滿山滿嶺地去尋找他心愛的瑞香妹妹。樵哥過了一嶺又一嶺,累酸了雙腿,卻沒看見瑞香妹妹。樵哥找了一天又一天,喊啞了嗓子,也沒有聽到妹妹的回聲。樵哥還不死心,忍饑挨餓地走遍了山山嶺嶺。

有一天,瑞香提著籃子,到茶活石下的仙人盆裏洗衣服。衣服在泉水裏輕輕地蕩著,她心裏默默地想著:那些皇帝老兒的欽差是否下山去了呢?樵哥現在又在哪裏呢?樵哥啊!樵哥!要是你在我的身邊,那該多好啊!

瑞香正想得入神,突然,嶺上飄來了一陣山歌聲:

樵哥打柴在山岡,不懼虎豹不怕狼;

有心尋妹妹不見?不知妹妹在何方?

瑞香一聽,知道是樵哥在找她,心裏真高興啊!連忙立起身來,放開喉嚨,回了一首山歌:

一道清泉飛出崖,妹妹拋下銀絲帶;

身在泉頭將哥等,盼望哥哥快快來!

樵哥聽到了瑞香在呼喚,飛似的從嶺上奔了下來。倆人見麵,抱頭痛哭。倆人正在訴說思念之情,突然樹木裏傳來“嘿嘿嘿”一陣奸笑聲。樵哥和瑞香回頭一看,不好!欽差帶著人圍上來了。

原來欽差派人四處尋找瑞香,不見人影,怕回朝不好交旨,就暗中跟蹤樵哥,一直來到了這裏。忠厚老實的樵哥哪裏知道上了欽差的大當了。

欽差一步步走過去,花言巧語地對瑞香說:“姑娘,隻要你答應做皇上的貴妃,三宮六院,任你遊玩,穿不完的綾羅綢緞,吃不完的山珍海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多麼好的福氣啊!”

瑞香生氣地說:“天上再好也沒有人間好,你三宮六院怎比得上廬山強,綾羅綢緞我不穿,山珍海味我不嚐,我心裏隻有我的樵哥,寧死也不進宮為妃。”

欽差冷笑著說:“這可就由不得你嘍!來呀!請娘娘起程!”

欽差使了個眼色,打手們就一擁而上,樵哥挺身上前護住瑞香,被他們一棍打暈過去。可憐一對好鴛鴦,竟被活活拆散。

“樵哥!樵哥!”王瑞香心碎欲裂,號啕大哭,一步一回頭,一步一滴淚,點點滴滴,灑在彎彎曲曲的山徑畔上、溪畔上、岩縫間。當王瑞香被他們強行拖過一條溪澗時,她猛力一掙,一頭撞在巨石上,熱血四濺,飛落在山嶺上。

這時西王母正好路過廬山,看到這一幕,不禁同情這個瑞香,將她的魂魄帶走了。瑞香的屍身則化成了一簇簇的小花,散落在滿山滿穀中。

樵哥在昏迷中,聞到了一陣陣馨香,迷蒙中,好像看見瑞香妹妹飄飄而來,比原先更加嫵媚多姿,樵哥高興地喊道:“瑞香妹妹!瑞香妹妹!”

等樵哥蘇醒過來,慢慢睜開雙眼時,哪裏有瑞香妹妹的身影啊!隻見山徑、溪澗、岩縫間綻放出一朵朵小花,有的金黃,有的紫色,一枝上長著上百朵,聚結成球狀的花簇,散發出濃鬱的芳香,樵哥知道了這是瑞香妹妹的化身,就將花取名為瑞香了。

樵哥思念著瑞香妹妹,他日日夜夜站在瑞香花遍開的錦繡穀上,天長日久,便化成了“人頭石”,永遠跟瑞香花為伴。

仙人洞位於廬山天池山西麓,因其形似佛手,故名佛手岩。這裏的飛岩可棲身,清泉可以洗心,俯視山外,白雲茫茫,江流蒼蒼,頗有遠離塵世的感覺,是道教的福地洞天。

相傳,唐代名道呂洞賓曾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後人為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岩更名為仙人洞。

在仙人洞進口處,為一圓形石門。門上方正中鐫刻“仙人洞”3字。左右刻有對聯道:

仙蹤渺黃鶴;

人事憶白蓮。

入圓門便見一大巨石橫臥山中,宛若一隻大蟾蜍伸腿欲躍,人稱“蟾蜍石”。

石上有一株蒼鬆,名石鬆。石鬆淩空展開兩條綠臂,作擁抱態。其枝枝葉葉,密密層層,蓊蓊鬱鬱,生機盎然,其根須裸露,卻能迎風挺立,千百年不倒,充分顯示了廬山鬆特有的堅強不屈的性格,堪稱廬山匡山一奇景。鬆下石麵鐫刻有“縱覽雲飛”4個大字,傳為詩人陳三立所書。

順石徑小道逶迤而下,蒼翠崖壁間一岩洞豁然中開,洞高約7米,深約14米。洞壁冰岩麻皺,橫斜錯落,清晰地記載著它那漫長的歲月,這就是仙人洞。洞內有一石製殿閣純陽殿。殿內立呂洞賓身背寶劍的雕像。兩旁有兩副對聯,一聯道:

稱師亦稱祖;

是道仍是儒。

另一聯道:

古洞千年靈異;

嶽陽三醉神仙。

洞穴最深處,有兩道泉水沿石而降,滴入天然石窖中,叮咚有聲,悅耳動聽。這便是《後漢書》上記載的千年不竭的“一滴泉”。

石窖外用石板石柱構成護欄。石柱上鐫刻“山高水滴千秋不斷,石上清泉萬古長流”的對聯。泉水清澈晶瑩,其味甘美。

此處青峰與奇岩競秀,碧泉與幽洞爭妍。繞洞的雲霧,時而濃如潑墨,時而淡似青煙,變幻多姿。洞旁蒼色的山岩下,依山臨壑建有一棟鬥拱彩繪、飛簷淩空的殿閣,名老君殿。殿為歇山式單層建築,整個建築顯得莊重而又輕巧。

關於這個仙人洞還有一個傳說呢!

傳說曾經廬山南麓的賽陽村裏,有一個放牛的小石哥。他自幼失去爹媽,跟著打長工的伯伯相依為命地過日子。隻有鄰居劉寡婦的小女兒河妹常給他爺倆縫縫補補,洗洗漿漿,為爺倆的窮苦生活增添一點歡樂。

小石哥跟村裏別的孩子不同,放牛回來,總愛擠到大爺和大叔中間看下棋。看了一盤又一盤,常常忘了吃飯。時間久了,小石哥不僅學會了下象棋,還悟出了一些奧妙。

一天,小石哥進山打柴,不知不覺走到一座雲遮霧鎖的險峰前麵。再往前走,突然雲開霧散,險峰露出一道石砌圓門,門內古木參天,奇花異草,曲徑通幽。

小石哥大著膽子,探身入洞,拾級而上,來到一處狀如佛手的巨大的懸崖前。崖下洞裏擺著石凳石桌,桌前坐著兩個道長,正在下象棋。

年長的那個道長,童顏鶴發,身背葫蘆,手握酒壺,像一位雲遊道士。年壯的那位,眉清目秀,身背寶劍,手持雲帚,像一位飽學的秀才。

小石哥把挑柴的叢篙朝門外一插,悄悄地靜立一旁,興致勃勃地觀看兩位道長對弈。年壯的那位攻勢淩厲,落棋敏捷,但不夠沉著。他隻顧爭關奪隘,殺兵斬將,沒有提防那位老謀深算的道長已伏炮要道,兵臨城下了。

小石哥看到這裏,失聲說了聲:“當心重炮將軍!”

壯年道長並未意識到局勢的嚴重,他斜瞅了小石哥一眼,意思是說:“乳臭未幹的小子,你多嘴作什麼?”

小石哥急得搓手頓腳。果然,年老道長架炮一將,就把壯年道長的元帥給將死了。

壯年道長輸了一盤,心裏老大不快,想拿小石哥出氣,冷冷地說:“既然這位小哥精於此道,貧道倒要請教。”

說著,他又重新擺好了棋子。小石哥拱手道:“我入山砍柴,誤入洞府,方才失言,煩請道長多多包涵,不敢在道長麵前班門弄斧!”